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72章 真丑啊

  實際上高振東就只知道米格21這一個,在他前世,老戰7的改進多如牛毛,其中機翼油箱恰好是他有記憶的。

  黃總在心里大致算了算:“嗯,這里能增加一些燃油,但是不是太多啊。”

  高振東突然笑了起來,黃總不知道他到底在笑什么,正想問的時候,高振東自己在紙上畫了一個米格21的側影,然后大筆一揮,從座艙蓋后緣平著拉了一條線到垂尾上。

  然后他又畫了一張俯視圖,把側面的輪廓也描了出來。

  “在這里,再加一個背脊油箱!我剛才估算了一下,至少能增加600升燃油。而且同時把座艙蓋加高幾厘米,一是配合背脊油箱,二是這個飛機的座艙實在是太矮了。”

  飛機座艙的高度,是個很反直覺的事情,實際上老毛子的不論是坦克、步戰還是飛機,至少駕駛員的個子都沒多大,并不是想象中的五大三粗虎背熊腰,我們的飛行員進去反而覺得不習慣。

  而增加油箱,這是老毛子從FPFSMF一直到bis,一直在干的事情,一直在加!

  一開始還有點羞答答的,只加大一部分,還要留一點蜂腰維持一下顏值這樣子,到了后來,就徹底放飛了,怎么實用怎么來,脊背油箱越來越大,越來越丑。

  黃總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難怪他要笑,這么一看,這飛機就更丑了!

  原本米格21的確是有一條背脊隆起,但是并不明顯,而且非常協調,經過高振東這么一加,飛機頓時就從有點腰身變成了飛行的易拉罐,前后一邊兒齊!

  而且…加上大嘴那是真的丑啊!

  黃總一邊在心里瘋狂吐槽,但是冷靜一下,又不得不承認這個改法是最為經濟、直接的。

  不會改變飛機的最大前向截面積,同時增加的濕面積和各剖面截面積也不多,按照面積率很容易處理,而且增加的重量比較均勻的分布在中部機體之上,對飛機的重心變化影響不是太大。

  也就是說,在對整個飛機沒有動大手術的前提下,獲得了更多的內油量,這對于航程是有極大提升,內油的燃油攜帶效率比起副油箱要高得多。

  雖然這讓機體進一步增重,可能影響干凈構型飛行性能,但是高振東卻并沒有很在意,老毛子最早的截擊型米格21PF用的R11F2300的發動機推力提升還不到10呢,同樣用得好好的,一直用到M型,隨后SM/MF用的R13300發動機相比米格21F也不過增推15左右。

  無論如何,在允許的情況下把燃油更多的裝到機體內,對于實戰掛載構型其實更加有利。

  權衡了一下之后,黃總捏著鼻子認了,這東西是丑,但是丑得可愛啊。

  “行,這個我們回去仔細算算,看看到底能整多大。”高振東給的示意圖,基本上是一步到位,直接按照MF的脊背油箱給的圖,像是在米格21背上爬了一條巨大的豬兒蟲。

  對于后來的同志來說,這是高振東同志生涯里為數不多越整越丑的東西,也算是增添了一段趣聞。

  “對了,這個地方我覺得能改一下,把減速傘上移,放到垂直尾翼根部去。”高振東沒等黃總提出下一個問題,先指了指線圖上的機尾。

  米格21F的減速傘艙,是在發動機噴口下方,腹鰭后面,但是后來不論是老毛子還是我們,都放到了高振東說的這個位置。

  “這個放上去?好像區別不大啊,有意義么?”這東西太過細節,黃總一時間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

  “不,這樣能改善降落性能…”高振東解釋道:“原本位置的話,減速傘與機身的連接處低于飛機的重心,這樣一旦打開減速傘,飛機就有埋頭的趨勢,這對于降落是不利的。放到上面來,就沒有這個問題了。”高振東簡單的在剛才的側視圖上畫了一個受力分析。

  “誒,從力學理論上來看,還真是!細節,太細節了。降落性能改善了,那起飛性能有沒有可能…”黃總非常高興,這趟回去,幾位型號老總不知道有多開心。

  高振東想了想,好像做事兒做一半的確不厚道:“倒不是不行,可是有點復雜。”

  “復雜沒關系啊,能改善就好,實在太復雜,那就改回去就是。”黃總心里很是淡定。

  “那這樣…”高振東指著線圖上發動機的某個位置,接下來的話讓黃總兩人差點沒跳起來:“在這里開個洞,把發動機里的高壓空氣引出來,從這個位置,襟翼上方吹出去,注意啊,這種情況下,襟翼和主翼之間的縫隙要小。”

  發動機上開洞?的確有點麻煩,而且為什么吹襟翼上方不吹下方?吹下方在彎曲的襟翼上不是更能產生向上托舉的力么?

  聽了他們的疑問,高振東笑道:“這里主要是利用氣流消除襟翼開啟時上方的分離亂流,在襟翼背部形成穩定氣流,進一步提升襟翼效率,提供更大升力。”

  看著高振東在襟翼剖面圖上畫出來的氣流示意圖,兩人才明白瓷飛廠的同志說高總工在空氣動力學方面造詣很深到底意味著什么。

  還說什么?趕緊記下來吧。這個事情說麻煩也麻煩,說簡單其實也還算簡單,在壓氣機段抽空氣,總比在燃燒室后段抽燃氣簡單吧?

  而且這看起來的確是能在襟翼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飛機的起飛性能,這對于改動后可能因為雷達、燃油等增重的飛機很重要,而且米格21F的起飛性能本來就挺一般的,能改還是要改。

  說到機翼,他想起來這次過來另外一件重要事情,這方面也是高總工首倡的,問問他總沒錯。

“高總,邊條翼也是你提出來的,我們也想在這方面向你請教一下。”畢竟新戰7用上邊條翼之后,好處肉眼可見,而米格21仿制能不能用、怎么用這個邊條翼  機翼啊,高振東比黃總還來勁,除了機頭,他想改的內容里改動最大的就是機翼!

  看著高振東興奮的眼神,黃總覺的莫名奇妙的有點慌,他該不會搞什么大動作吧?

  果然,高振東第一句話就把他的想法給否了。

  “這個飛機不用邊條翼!”

  沒有理由,要說理由的話,那就是不論是我們還是老毛子,改了那么多都沒用邊條翼,那高振東自然不會去動這個心思。

  “不用邊條翼?”

  “邊條翼不是萬能的,這是個高速飛機,咱們想別的辦法。”說完,高振東在紙上畫了個機翼,看起來有些怪。

  “咱們用雙三角翼!我算過,內側機翼后掠角保持57度不變,外側機翼后掠角改為42度,同時機翼后緣前掠。這樣利用內側機翼盡量保證高速性能,外側機翼兼顧中低空中低速性能,這樣兩頭都能比較好的兼顧。而且機翼內空間也大一些,燃油、升力特性、翼載、航程也能得到比較好的改善。”

  前世7爺雙三角翼型號最大飛行速度依然有2馬赫,高振東并不太擔心這種翼型會大幅降低飛機的高速性能。

  還能這樣?天才!

  雖然只是看到這個設想,還沒有具體的設計和計算、以及實驗數據,但是大部分好處都是一眼看得見的,就連那個最懸的同時兼顧高速和低速,看起來也好像并不離譜。

  打個比方就是,大后掠段劈開空氣之后,小后掠段就能比較容易的跟進。

  最關鍵的是,這個設計對于飛機的改動實際上并不大,沒有任何制造上的困難,反而是確定兩段的后掠角度和后掠角變化點比較麻煩。

  甚至高總工都把后掠角給算出來了,至于沒有給后掠角的變化點,估計是因為現在飛機還有不明確的地方,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吧。

  但是黃總對于雙三角翼的信心卻是很足,未知數已經沒剩多少了,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風洞給我吹起來!就算是不用在米格21的仿制改進上,這種翼型也是非常有用的一種翼型。

  “57度…42度…誒,老黃,是這個數字吧?”另外一名同志一邊記,一邊向黃總確認著,生怕自己記錯了。

  “對對對,就是這個數字。”

  黃總一邊回答他,一邊自己也在記錄,嘴里還念念有詞:“這樣一來,原本的掛點就顯得太少了,嗯,在機翼外側再加兩個全功能濕掛點,掛副油箱、導彈…啊對!還有火箭巢!”

  有個一般人想不到的情況,米格21F和我們的基本型老7爺,機翼掛點都只有兩個,而且不是濕掛點,副油箱是掛不了的,他們都只有一個機腹掛點能掛副油箱,作戰半徑就更可憐。

  至于為什么一般都看不到老7爺只有兩個掛點的照片,那是因為2個掛點的7爺產得少、退得早。

  黃總理了理自己手上在高振東這里拿到的建議,發現雖然看起來改動很大,但實際上要動到結構的地方卻非常少,主要集中在機頭、外翼兩個地方。

無線電子書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