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兩個,其他的都是做一點不算麻煩的增減就能完成,主要的麻煩是在增減到什么程度和細節,對于這些問題,黃總對于自己單位的信心還是很足的。
高總工給出思路和方向就好,至于想要細節,那就太過頭了,這個階段也沒法細節。
而付出這些代價,換來的是更大的雷達、更好的安全性、更佳的起降性能、更長的作戰半徑、更廣的適用范圍,以及有可能更大的載彈量。
對于這個戰斗機來說,可謂是低價高效。
而高振東自己,其實知道更多的改進方向,但是那些他不準備動,已經有可能改動到整個戰斗機的總體構型了,那動作可就太大了點。
這個戰斗機提供的主要就是截擊能力,起降性能改善可以盡量靠前布置,加上增加的作戰半徑,能將敵機往后壓,加上更好的火控和雷達,這就差不多夠了,正經截擊機能一招鮮,吃遍天。
至于多功能性,有新戰7,對地攻擊有新攻5,而且多功能性可以靠好航電彌補,老毛子在帝國墳場早期最好用的固定翼攻擊機之一,是偵察機出身連機炮都沒有的米格21R,因為這貨能靠偵察吊艙做到初步的“察打一體”,雖然它是靠鐵炸彈和火箭巢發起打擊。
空軍:看看,我就說火箭巢有用吧?
而真正的目標機,那是“三級三型”最后一型要完成的任務。
對于仿制的米格21來說,雙二上下、好雷達加上好導彈,輔以一定的截擊作戰半徑,對于未來真正的威脅圖22M就已經有了足夠的截擊能力,至于圖22,那就是個弱雞,和圖22M之間除了名字,就沒啥太大關系。
老毛子也是懂借雞下蛋套項目的,圖22M除了名字,和圖22完全是兩架飛機。
而且拋開細節能力不說,從運用上來說圖22M其實飛得不高,靠低空高速突防過日子的,如果有了能抗地面雜波的預警機配合,這個飛機作用會非常受限,至于高空高速,這東西的實用升限其實并不夸張,最高也就18000,截擊機只要能飛到17000以上,對它就有足夠的威脅。
這時候空戰絕不能導彈萬能論,可如果目標是笨重的轟炸機,那導彈還真就比較萬能,除非它能遠遠的發射射程數百乃至數千公里的巡航導彈,這種情況下問題就變成打巡航導彈。而60年代到70年代,老毛子的空射巡航導彈射程不超過500公里,想要逼退它的載機到射程之外,其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辦的。
當黃總帶著滿滿的收獲離開三分廠,到防工委匯報工作的時候,防工委總工看著他們的筆記本上那個最終的改進方案構型,哈哈大笑起來。
“振東同志還真是說到做到。”一邊說一邊笑,完全停不下來。
黃總深以為然:“是啊,高總工對米格21的改進的確很有想法,甚至比他當時在規劃會議上說的,還要更加深入。”
防工委總工笑得更厲害了,邊笑邊搖頭:“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他當時在會上說這個飛機會比較丑,現在看來,果真很丑,哈哈哈…”
黃總聞言,也沒忍住,笑成一片。
而高振東在黃總他們離開之后,突然想起來自己元旦節的收獲了,他忍不住拍了拍腦袋:“忘記了忘記了,還是沒習慣這新收獲啊。”
說完,他抄起電話,向防工委打了一個電話:“…嗯,對對對,本來我自己過去找他們也行的,不過現在手上事情太多,實在是抽不開身,只好請他們來一趟…嗯…是的是的,能來一下最好,有些事情電話里說不清楚…”
放下電話,高振東繼續轉頭和三分廠的同志們搞鋼鐵材料手冊的工作,他找的這些同志就馬上出發算趕到京城,也已經是幾天后的事情了,何況人家不可能接到通知馬上就出發,多多少少還是需要一些準備時間的。
高振東下班回到家,婁曉娥走上來,一邊接包一邊說:“你回來了?今兒院子里幾個小年輕和胡同里的年輕人干起架來了,幸虧倒座房的幾兄弟制止住了,院子里其他人老老小小的,根本不敢湊上去。”
婁曉娥總覺得倒座房那幾兄弟眼熟,但是好像又經常都長得左左右右的,總是有點分不清。
“噢?為了什么事情?”高振東多多少少有些擔心,干架了?這事兒還是要注意一點比較好。
“還能是什么,閑的唄。你看上次后院那兩小伙子,自從在你這兒拿了兩副天線圖,現在天天往外跑給人家裝天線,現在買電視機和收音機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忙得腳不沾地的,說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要趕緊弄點傍身錢。閑著的可就不這樣咯,好學校沒考上,好工作找不到,一天到晚閑著,那不就生事兒了唄。”
婁曉娥一邊用毛巾拍高振東身上的灰,一邊說道。這年頭都是燒柴燒煤,城里不但有住戶還有工廠,又是冬天,從外面回到家撣撣灰算是很有必要。
“噢,那你沒事兒別靠上去,有人會處理的。”高振東知道有人肯定不會坐視不理的。
不過這件事情,還是讓他感到好像是有一些不對勁,這閑人太多可不是好事情。
他決定做點什么。
至于靠什么來做?他手上捏著3次全網自由搜索的機會,是時候用一點了,老是捏著反而是浪費,這都63年1月了,這東西越早用出去,效果越好。
而通過這些天的考慮,他已經想起來要用什么。
他啟動了一次搜索,結果讓他非常滿意,果然,這種大量使用的老東西,網上資料果然詳實,沒準兒哪位維修工手上都攥著一套。
這個全網搜索可不是吹的,屬于是規則性的功能,規則系下從無弱者。
只要曾經在互聯網上存在過,不論是哪國,都能搜得到,高振東上輩子把某搜索引擎加上其他引擎用到飛起,都沒這個搜索機會的結果來得好。
太新的估計人家不會放到網上,但是這玩意相對高振東的穿越時間,太老、用得太多,倒還真有。
他迅速在意識里翻看了一遍,嗯,就是這東西。高振東滿意的把整套圖紙收了起來,在婁曉娥的招呼聲中去吃飯去了。
這東西以前不是他的專業,也不是他的愛好,的確是連看都沒看過,要是沒這3次全網搜索機會,那是打死也弄不到的。
“高總工,我們又來找你了。”看著眼前滿面笑容的同志,高振東一臉懵逼,你們的鼻子也太靈了吧?我這兒報告還沒打到防工委呢,你們就來了?
眼前的人,正是搞衛星電子系統的朱工,曾經因為電子元件耐溫的事情來找過自己。
“朱工好啊,你這是…?”高振東一邊招呼他們,一邊帶著點疑惑問道。
“有個自動控制的問題,您是這方面的專家,對自動系統有很深的研究,所以我們就找您來了。”朱工笑道。
自動控制系統?
高振東帶著點疑惑道:“以規劃中第一代衛星的功能和技術水平來說,和自動系統有關的不多,主要就是姿態控制、軌道保持,以及功能上的一些簡單自動控制吧?比如拍照、傳輸。前者你們應該比我熟悉,后者功能簡單,應該也沒什么難度吧。”
朱工伸了個大拇指:“你說的都對,不過這次這件事,要怎么做我們很清楚,但是具體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控制系統來實現,有什么傳感器可以我們的想法,我們就不太清楚了,所以專程來請您指教指教。”
高振東聞言擺擺手:“指教不敢當哈,那我們還是先說說問題吧。”
“簡單說就是,我們沒法穩定拍照。”
“因為電不夠用?現在太陽能板的效率已經到了20多,應該夠了吧?”就自己上輩子所知,原本的還沒這么高效率呢都夠用。
“不完全是電的問題。是這樣,我們最早的方案,是自旋穩定,結果發現自旋穩定太陽能板裝機容量不夠,我們通信發射功率設計比較大,這樣能速度快一些,拍照頻率更高一些,回傳的圖片也更多一些,畢竟在地球對面拍照的時候是沒法回傳的,只有等路過我們上空的時候才能回傳,結果一算,太陽能板功率不夠。但是這都不是最嚴重的…”
還沒等朱工說完,高振東笑了起來:“你們是衛星自旋穩定,在衛星周圍貼一圈太陽能電池,這樣不論太陽位于哪個方向,都能正常發電?結果發現衛星的表面積不夠大,就那點兒太陽能板還總是有一部分背光?而且因為慢掃相機對曝光時間有一定要求,自旋狀態成像不好?不過我猜你們最嚴重的問題,是三軸穩定穩不住。”
衛星穩定分很多種,從最簡單的重力梯度穩定到自旋穩定,再到三軸穩定,效果和技術難度都是逐級上升。自旋穩定一分鐘100來轉的轉速,對于成像的確是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