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四十三章 宰食占城(三)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后漢書·南蠻傳: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者十必四五。

  瘴氣起于春,發于夏秋,獨有自南交(交州)以南以西的瘴氣卻不如此,四時不絕,冬春猶厲,與別處不同。

  王師范在皇城司的提醒下,早有準備,按照皇帝的密信,采取隔離之策,又點燃煙火,驅趕蚊蠅。

  隨軍軍醫施以針灸,服以湯藥,悉心照料。

  王師范每日必親自在營中巡視,安撫將士。

  雖然有致死之人,但也有治愈者。

  而且瘴疾也沒在軍中擴散。

  軍心乃安。

  王師范下令北方籍貫將士全部留在賓童龍城中修養,只取廣西、廣南兩道籍貫的蕃漢將士八千人進軍。

  兵力上處于下風。

  而且在唐軍整治瘴疾的時間里,亂軍進一步擴大。

  吸收了占城內陸的城池人口,實力擴大。

  亂軍懾于唐軍威名,不敢進攻沿海的賓童龍,卻已經能在內地依托山川叢林與吳哥軍打的有來有往。

  大唐財大氣粗,依托廣南、廣東兩道的龐大人力物力,可以耗,可以等。

  因陀羅補羅、賓童龍、古笪羅三座沿重鎮到手,大唐的利益已經得到保證。

  最不濟大唐可以甩掉南部古笪羅,守好因陀羅補羅、賓童龍兩地,以圖后來。

  但吳哥國耗不起。

  其重心本就在西面素可泰(泰國)平原地區,又與西面的女王國摩擦不斷。

  女王國曾抵御過最強盛時期的南詔,國人擅毒箭,中者立死。

  也是吳哥國的地緣競爭對手。

  吳哥國強勢崛起百余年,民殷國富,自然成了大食法亂入的目標,他們無孔不入,燒毀佛寺,捕殺僧人,掠奪子女。

  吳哥王赫薩跋摩頭痛不已。

  原本是想在占城分一杯羹,友誼歸友誼,利益歸利益。

  吳哥跟占城本來就是世仇,趁火打劫在情理之中。

  現在狐貍沒逮到,惹了一身騷。

  在大唐火速攻占因陀羅補羅、賓童龍、古笪羅三城之后,占城國就沒多少肉了。

  起初亂軍四面出擊,王師范以蕃漢將士八千人迎頭痛擊,亂軍就發現唐軍不好惹,掉頭去欺負吳哥軍,并有向吳哥內地漫延的趨勢。

  而令赫薩跋摩頭痛的不禁是這些,南洋赫赫有名的大海寇徐萬峰,不知什么時候也盯上了吳哥國,在海面上影影綽綽,沿海居民大為震恐。

  與占城一樣,吳哥國也是深受海寇之害。

  中唐時期,南面爪哇海盜不斷入侵,連國王都被砍了,前王子闍耶跋摩二世于德宗貞元十八年復辟,才建立吳哥國,并逐漸強盛。

  現在擺在赫薩跋摩面前的問題不是分食占城,而是連體面退場都做不到。

  大食法本來就對富裕的吳哥國更感興趣。

  柿子挑軟的捏,這不僅是兵法、戰略,更是哲學。

  赫薩跋摩眼見形勢不對,連忙向王師范派出使者,商討聯合剿滅大食法之事,順便請求王師范約束海寇。

  大唐與徐萬峰之間的關系瞞不過有心人。

  徐萬峰雖然沒明晃晃的歸入大唐,但他被封為南海郡公的消息早就不脛而走。

  赫薩跋摩也知道王師范是在用海寇警示自己。

  進入談判,事情就好辦了。

  自然是誰占先機,誰就掌握話語權。

  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占城自古就是漢家故土,理應歸入大唐。

  但不允許佛、道以外的教派在占城上落腳。

  而且吳哥國愿意認大唐為宗主。

  其實站在吳哥國的立場上,只要剿滅了大食法,他們就一點不虧,素可泰地區更大、更富庶,也是歷史上吳哥王朝本來的擴張路線。

  而吳哥王朝的滅亡,也是因為沒有掌控好素可泰地區,讓傣族人崛起,攻陷吳哥城,國人避入叢林之中。

  兩邊聯手,大食法的末日也就到了。

  王師范親自領軍,八千蕃漢唐軍將士直撲古笪羅之西的亂軍巢穴。

  不動如山,動如雷震!

  兵力永遠不是決定戰爭的關鍵因素。

  唐軍忽然一擊,挾雷霆萬鈞之勢而來。

  王師范用兵奇詭,盡得兵法之妙,這種風格在中土大戰中吃不開,但在中南半島上雷厲風行。

  亂軍正處在開疆拓土的欣喜之中,措手不及,為唐軍突破營寨。

  接著便是人頭滾滾。

  西南諸蠻經過大唐的改造之后,早已脫胎換骨,紀律更強,裝備更好,猶擅長山林作戰。

  亂軍唯一的優勢是人多。

  但在猝然襲擊下,人多就變成了弱點,亂做一團,自相沖撞踐踏。

  唐軍一擊得手,擒大食法首腦一百多人,連同俘虜一萬三千余人,皆斬之。

  山野叢林為之赤紅。

  唐軍的鐵血手腕深深震懾了叢林中亂軍,也震動了內陸的占人,更驚醒了赫薩跋摩。

  在此后的兩百多年,吳哥國一直對大唐恭順有加,成為大唐在南洋上另一支點。

  強盛的武力才是和平的基礎。

  王師范這一刀下去,大食法實力大減。

  人心也渙散起來。

  吳哥人抓住機會,在王師范的指點下,從北向南驅趕亂軍,擠壓亂軍的活動空間,驅趕向海岸線。

  雙方配合緊密,經過三四個月的圍剿,過程中雖然偶有反復,但戰略是陽謀,一兩次的戰術勝利改變不了結局。

  大食法逐漸窮途末路。

  突圍出去的精英竄入海上,被盯上來的海寇斬草除根。

  歷時近一年,中南半島逐漸安寧。

  占城為大唐收復。

  王師范名震天下,隱隱與當年南康郡王韋皋相提并論,

  王師范獻捷長安,海珠、翡翠、金玉、香料、角牙、鱷皮裝滿整整三十船。

  至此,大唐北起窟說島(庫頁島)南至賓童龍、古笪羅,海疆十萬里,大陸沿海線盡為大唐所取。

  海路暢通無阻,海貿大興,無數港口城市在隨后的歲月之中拔地而起。

  不過樞密院接受王師范的建議,沒有擢升徐萬峰為朱雀軍指揮使,而是以海盜的身份繼續活躍于南洋。

  很多大唐不方便出面之事,多由徐萬峰代勞。

  南洋海面上,到處都是海寇的天下,尤其是爪哇人(印尼),生性野蠻殘忍,四處劫掠,是南洋航線上最大的威脅。

  最輝煌的時候,劫掠三佛齊,攻打真臘,殺其國主。

  以海寇制海寇,自然是最優選擇。

  可以肆無忌憚。

  畢竟大唐的旗號一亮出來,就會引起別人的警覺。

  給了徐萬峰極大的自主權。

  作為補償,徐萬峰五個兒子都賜封為縣公,賞長安宅邸,其女嫁入宗室,榮寵顯赫一時。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