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二十二 袁某人の大義

  兩個年紀加在一起還不到四十歲的人在討論該如何改變世界。

  乍一看,這似乎十分搞笑。

  但是轉念一想,不讓年輕人去改變世界,還能讓誰去改變世界?

  奧特曼?

  對不起,光之巨人不干預人間事。

  所以,袁樹和盧植可是很認真的。

  袁樹按照自己所知所學,將目前他所觀察到的東漢末年的社會問題分成了政治和經濟兩方面,認為所有問題都不能脫離這兩方面去考慮。

  他告訴盧植,社會經濟能夠動搖政治的基礎,而政治權力又能反過來影響到社會經濟,二者互相作用,一切社會問題都無法脫離這兩者去探討。

  至于當下的社會,顯然政治權力的影響更大一些,所有問題都不能脫離政治去討論,否則必然沒有結果。

  比如宦官亂政的問題,他們就應該從著重考慮政治層面的問題。

  政治上,他們必須認識到宦官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想要不顧其他問題單獨消滅宦官,是不現實的。

  袁樹依自己所學,侃侃而談。

  “宦官的存在其實完全可以從先秦上古時候進行追溯,因為那個時候,所有一切的官員都是君主的家臣,國家的事情就是君主的家事,管理這些事情的也都是君主的家臣。

  比如宰相,最初便是先秦貴族家中的家宰,上古三代時,貴族家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祭祀,祭祀需要宰殺牛羊牲畜,這便是家宰的來源,而到后面,代替天子公卿管家的事情,統統交給家宰來做。

  到了秦,改封建為郡縣,化家為國,一切貴族封建領地全部取消,唯有一個貴族流傳下來,那便是皇家,這個國也就是皇帝的家,既然是家,皇帝的家宰也就成了國家的宰輔。

  包括宰相在內,很多原本只需要管皇帝家事的官員都變成了管理國家政務的高官,國家政務千頭萬緒,他們如何還能分神管顧皇帝家事?于是,便有了御史中丞為代表的一系列的中官。

  但中官也不夠用,總要有奴婢去辦理那些雜物、小事,讓讀書的官員去做這些卑賤的事情,他們如何愿意?宦官閹人便應運而生,官們只想高高在上,不想做貼身伺候皇帝的事情,漸漸遠離了皇帝。

  伺候皇帝的人也就變成了宦官,越是伺候,越是親近,便越是得到信任,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而官員則失去了信任,此消彼長之下,當皇帝對官員不信任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幫手,必然是朝夕相處、知根知底的宦官。”

  聽著袁樹抽絲剝繭,把宦官的由來和必然性講的如此明白,盧植十分感嘆。

  “不曾想袁君不僅深明經義,還如此精于史書!”

  “不讀史書,就不明歷代得失,得不到興亡交替的教訓,就必然還會犯下曾經的錯誤,所以讀史,是必要的。”

  袁樹搖頭道:“當今士人重讀經,輕讀史,實在是不應該。”

  “的確如此。”

  盧植點了點頭,忽然眼前一亮,興奮道:“既然如此,那新的學問,就可以包含一條,經史并重,既要讀經,也要讀史,二者缺一不可!”

  “甚好!甚好!”

  袁樹笑道:“盧君所言甚是!我贊同!”

  于是兩人達成了第一條新學派的共識。

  除此之外,對于宦官存在的必然性,盧植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宦官必然存在,也必然得到天子的信任,而天子一旦和大臣產生矛盾,必然會動用宦官針對他們,豈不是說宦官亂政避無可避?”

  袁樹點了點頭。

  “就根本來說,宰輔才是朝廷的首領,皇帝是國家的領袖,但是皇帝又有幾乎不受限制的權力,這使得宰輔的行動處處受限,他們之間產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宦官的介入也是不可避免的。”

  “這卻如何是好?”

  盧植皺眉道:“這完全是一條死路,皇帝和宰輔必然有矛盾,那么如果想消除宦官的問題,要么就罷免宰輔,要么就…”

  “罷免皇帝?”

  袁樹接下了盧植的話茬兒,笑道:“盧君是這個意思?”

  盧植大驚失色,連連擺手,就差行法國軍禮了。

  “不是不是,袁君莫要誤會,我可沒有這樣說,萬萬不敢這樣說!”

  “但事實便是如此啊。”

  袁樹嘿嘿一笑:“而且我覺得,只是罷免宰輔是沒用的,沒有了宰輔,皇帝直接面對百官,他們之間就沒有矛盾嗎?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宦官還是會介入,還是會觸碰到權力,這不可避免,除非…”

  “除非?”

  盧植瞪圓了眼睛,一伸手捂住了袁樹的嘴巴:“袁君慎言!這可不是什么能隨便談論的事情!”

  袁樹點了點頭,盧植才拿開了手。

  “可是不談這個問題,如何針對宦官亂政的事情?”

  “這…”

  盧植抓耳撓腮,一臉郁悶,少頃,他嘆了口氣,說道:“那就先放放,我們談談外戚專權的事情。”

  “這都不叫事兒。”

  袁樹擺了擺手:“想解決外戚的問題太簡單了,只要規定皇后人選必須是平民之家,小門小戶,且無有同輩男性親眷,外戚的問題迎刃而解。”

  “平民之家?小門小戶?”

  盧植皺眉道:“這如何可以?堂堂天子,如何能與小門小戶結親,這豈不是…太不合適了?”

  “可要是選擇高門大戶,皇后本身就必然有強大的娘家勢力。”

  袁樹攤開雙手:“越是高門大戶,娘家勢力越強,一旦皇帝壯年而逝、太子年幼、太后輔政,外戚專權就是必然的,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要選擇小門小戶出身的女子,便沒有問題了,小門小戶的娘家,根本談不上外戚。”

  “那…不也有更大的問題?”

  盧植皺眉道:“按照袁君所說,萬一天子壯年早逝,太子年幼,太后聽政,沒有了娘家人輔助,那不就只能…”

  “宦官。”

  袁樹點頭道:“繞來繞去,還是繞不開宦官,還是繞不開天子,盧君,是否覺得煩悶?”

  盧植閉上眼睛,長嘆一聲。

  “這些問題看似獨立,未曾想到細細深究,居然是互相粘連,牽一發而動全身,難怪歷來變法總是阻力重重!”

  “很對啊,很對啊。”

  袁樹連連點頭:“我也是想到了這一層面,才意識到這些我們能看到的問題都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顯然不是咱們這個時候就能解決的…恐怕再過一千年都解決不掉。”

  盧植左思右想沒有辦法,往深了想,甚至讓他自己都感到恐懼,感到不可思議,所以只能再退一步。

  “那我們談一談財政之事?”

  “可以啊,做什么事情都要錢,國家運轉更是要錢,沒有錢,什么都辦不成,所以財政,實乃國家第一要務。”

  袁樹緩緩道:“而當今大漢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便是錢不夠用,如何不夠用?稅收不上來,稅收越來越少,我父、我叔都曾在朝為官,我聽他們談論過朝廷用度艱難、入不敷出的事情,尤其談過稅收收不上來的問題。”

  “這…可真是大問題。”

  盧植說道:“稅收不上來,朝廷就無錢可用,什么事情都辦不了,但是…以我多年在地方所見,多是稅吏橫征暴斂榨取民財之事,因為繳稅鬧得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如此橫暴,稅還不夠多嗎?”

  “再多也填不滿人的物欲啊。”

  袁樹無奈道:“橫征暴斂,就是竭澤而漁,把平民的財產榨取干凈,逼得他們賣兒賣女賣土地,成為不事生產不會納稅的流民,而得到土地的人又是誰呢?貪官污吏,地方豪強。

  這些人上下勾結,有的是避稅的法子,地方稅吏與他們也是沾親帶故,哪里會認真收取他們的稅?能收的越來越少,收不了的越來越富,朝廷的稅源能不枯竭?”

  “令尊還談論過這些事情?往日只聽說汝南袁氏生活豪奢,沒想到令尊竟如此憂國憂民?”

  盧植顯然認為這是袁逢告訴袁樹的。

  袁樹愣了一下,想了想記憶中便宜老爹的生活水平與排場…

  不夸張地說,袁氏的豪富與關起門來的生活水平,非常人所能設想。

  石崇和王愷斗富的那種水準在便宜老爹看來都只是過家家的水準,什么糖水刷鍋、錦緞鋪路之類的,在袁氏家族看來,簡直和小丑無異。

  懂不懂什么叫富?

  還糖水刷鍋,你也不怕放著招螞蟻!

  但是作為人子,袁樹也不好意思說便宜老爹的壞話,于是只能扯動嘴角干巴巴地笑了笑以掩飾尷尬。

  作為既得利益者,他們怎么會不知道問題所在?

  但是他們怎么會對自己的利益動手呢?

  袁氏家族在地方上廣有土地田產,旁支族人多有經營商鋪,操持鹽鐵行當,不說富可敵國,敵三五個中原大郡也不是難事,家中生活水平超過公卿貴族,明明白白給史書上記下了一筆。

  那么這些東西都是哪兒來的?

  袁紹、袁術把家業一分為二,在淮南、河北各自拉起一支勢力,巔峰時天下精華之地的三分之二都是兩兄弟主導,這厚實的家底子是如何來的?

  大家心里門兒清。

  一邊大把大把的撈錢斂財,一邊擺出一副憂國憂民之態,既要又要,搞得和明末那群地主士大夫差不多了…

  “且不說我家,朝廷沒有錢用的原因就在這里,所以,我們要怎么做呢?”

  袁樹岔開了話題,盧植自然而然的跟了過去。

  “開源節流,一方面要讓耕者有其田,一方面又要節制公卿貴族奢侈無度。”

  “嗯,很好的兩個方案。”

  袁樹點頭:“那該從何做起?如何作為?”

  盧植張張嘴巴,笑了笑。

  “袁君,我是比你大,但我也僅僅二十六歲,不曾參政,哪里能給出什么辦法呢?”

  “也是,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兩人相對而笑,也不知道是開心的笑,還是自嘲的笑。

  總而言之,盧植意識到了,袁樹的思維非常敏捷且銳利,很多問題他一看就看到了根子上,但是也正是這些根子上的問題,難以解決。

  真要解決,那就堪比造反。

  可造反,是要掉腦袋的。

  但是不把這些問題解決掉,就要眼睜睜看著大漢崩塌,這…如何能接受?

  一肚子忠君道理的盧植實在是糾結矛盾極了。

  其實袁樹也不是沒有糾結矛盾過,他自己也矛盾過,但是經過和盧植的這一番探討,他心中的某些想法忽然間發生了改變。

  “盧君,有些事情難以避免,但是自古以來,若要成事,非要有大義名分不可,吾輩行事,無論成功與否,首先,需要一個大義名分。”

  “大義…”

  盧植聽袁樹這樣說,也點了點頭:“師出無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袁君所言有理,那,吾輩之大義何在?”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袁樹朗聲道:“這是先秦以來歷代儒家學子所共同追求的最高理念,此非大義,何為大義?”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盧植聽袁樹這么說,多少有些恍惚。

  少頃,他的目光變得堅定起來。

  “袁君所言甚是,天下為公,方為盛世,若天下徇私,縱使強盛,也將崩塌,天下為公,就是最高大義!”

  “所以,天下為公,便是吾輩之大義!”

  袁樹握住了盧植的手:“天下為公從來都沒有錯,過去之所以犯錯,是走向天下為公之路走錯了!現在,吾輩所需要去做的,就是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重啟天下為公之行!”

  “善!”

  盧植雙目放光,喜道:“這正是吾輩士人最該去做的事情,吾輩苦讀圣賢之書,不為圣賢之道,又當何為?”

  袁樹重重點頭。

  “對了!對了!這便是吾輩之最高理想,這便是吾輩立身之本,天下為公,如何不正?”

  “大善!”

  盧植大為興奮,握著袁樹的手大笑不止,一掃方才的糾結與頹唐。

  他感受到了大義名分的重要。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句話從來都不該是妄言,從來都不該只是在口頭上說說。

  一切以此目標前行,則堂堂正正,無人可以質疑!

  袁樹看著興奮的盧植,笑了。

  “盧君,致良知,便從此刻開始,天下為公,就是吾輩之良知,為此良知,縱千萬人,吾往矣。”

  “致良知…”

  盧植恍惚片刻,眼神變得堅定起來:“袁君所言甚是!如此良知,縱使千難萬險,吾輩,亦當前行不止!”

  大義名分的重要性在此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樹立起一個絕對正確的大義名分,便站在了一處道德高地上,旁人若要進攻,首先,就要登上這高地。

  然而,這高地上,早已遍布袁樹所建起的防御工事,縱使登上了,能攻破嗎?

  我的高地,豈容你放肆?

  高地豎起來了,那么防御工事也要接二連三的建設起來。

  涉及到皇權之類的事情暫時還過于敏感,所以袁樹和盧植很有默契的暫時沒去提,而是針對其他一些事情作了一些討論,為新學派的理論體系添磚加瓦。

  從致良知與知行合一作為起始點出發,先從個人角度完成個人的修行,然后再擴大到全社會。

  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沒有遵從良知而行動的人,在精神上是個徹頭徹尾的窮光蛋。

  窮光蛋首先要“善其身”,然后,才有資格兼濟天下。

  由此出發,將致良知作為解決“窮”的行動方式,以知行合一作為“達”的最高目標。

  以良知立身者,就是達者,成為達者,才能關注社會問題。

  物質上的富有不是富有,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

  他們在學派內要樹立起對精神富裕的追求,批判物欲橫流的社會現象。

  個人必須要認識到個人的良知所在,剖析內心,直視內心的窮困與欲望的橫流,反省自身,作出改變,以良知立身,摒棄過去的錯誤行為。

  在此階段,袁樹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設性的想法。

  這些想法,他在延熹八年十一月初一第一次代表馬融外出幫助傳授學問給諸門生的時候,第一次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作為已經充分揚名并且具有一定聲望的“馬氏高足”,袁樹代表馬融外出給眾門生授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雖然年歲上的確很小,但是人家確確實實是個有才學的人啊。

  孔夫子都說了三人行必有我師,袁樹代表馬融外出授課,不僅沒有人反對,還多的是人支持、期待。

  不論是門生,還是弟子,都有一批對他十分推崇的人對此表示十分看好。

  弟子之中,南陽郡人趙俊和鄧穎、荊州桂陽郡人羅意、益州蜀郡人張捷都對此十分歡迎,竭力幫袁樹造勢。

  門生之中,和袁樹走得最近最受賞識的京兆人竇云、冀州渤海郡人魏甲是最堅定的袁樹鐵桿。

  除了這兩人,還有弘農郡人蘇初、馬然,京兆人邵原、廉達,冀州清河國人俞疇,青州東萊郡人戴化等六人最為崇敬袁樹,活動能力也是最強。

  這九名門生和袁樹走得最近、互相之間最熟悉,所以上竄下跳幫忙組織,配合那四名弟子幫袁樹造勢,儼然成為了袁樹擁躉群體之中類似于“粉頭”的存在。

  這加在一起的十三個人,在袁樹看來就像是自己身邊的十三太保一樣,十分有趣。

  而且說實話,正式開始傳授學問,感覺還挺特別的。

  一個人坐在最上首,周邊一大群人圍著,就像是眾星捧月一樣,抬著頭,用滿是敬仰、渴望的眼神看著,那種感覺,真的有點小爽。

  這一次授課的最開始,袁樹當然沒有說自己的私貨,而是按部就班的傳授馬融的課程給他們,左氏春秋還有古文尚書,傳授相關篇章以及釋義,一板一眼,絕無差池,無懈可擊。

  經學上的事情,經過那一場場令人震驚的辯論,已經沒什么人會反駁袁樹了,所以他怎么說,大家就怎么聽。

  因為講述的速度比較快,預定課程講完之后,還有很多時間,袁樹就開始整理思緒,準備進行自己的第一次有意義的講學了。

  “古之圣賢的學問博大精深,字字珠璣,皆微言大義,這是吾輩需要嚴謹治學、謹慎對待的原因,不過我想問諸君一個問題,那就是,諸君是為了什么而來求學呢?”

  袁樹突然問了這個問題,大家都有些愣神,一時半會兒沒反應過來。

  南陽人趙俊作為馬氏弟子群體內最先對袁樹產生好感的人,最先響應袁樹的提問,站起了身子。

  “求學,自然是為了追圣賢之道,沐浴圣賢之遺澤,使之光耀漢土。”

  京兆人邵原也反應了過來,站起身子,大聲開口。

  “求學,應當是為了學到治國安邦之術,輔佐君王,使天下安定。”

  東萊人戴化緊隨其后站了起來。

  “求學,應當是為了背負天下人之任,鏟除奸佞,蕩平群賊,如此方不負先賢教誨。”

  有幾個人帶頭,越來越多的人也都相繼站了起來表達自己的志向,無一例外都是些宏偉的理想,沒有一個人表示自己求學是為了加官進爵。

  對此,袁樹很不滿意。

  “你們啊,我又不是師尊,我與你們一樣,都是師尊的弟子,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罷了,你們卻都說著冠冕堂皇的話,我不否認的確有人真心實意,但是,就沒有一個人心里面認為讀書求學是為了做官的嗎?”

  方才還激情洋溢的場合一下子就變得寂靜了起來,不少人的臉上都露出了錯愕的表情。

  “你們不說,我心里也清楚,你們有不少人都是千里跋涉來求學,歷經很多困難,才成為馬氏弟子、門生,就沒有一絲絲想法是為了自己?”

  袁樹笑道:“我是不相信的,人皆有私心,皆有欲望,圣人尚且會犯錯,又何況是凡人呢?在我看來,你們內心當中想著讀書求學以求官途,實在是正常不過,一點也不奇怪。

  辛辛苦苦求學,不少人還是吃糠咽菜艱難度日,就沒想過今后也能腰纏萬貫奢侈享受?師尊出身豪門,如此奢侈度日,諸君就沒有艷羨期待過?實話說,就連我都眼饞的緊!

  我還是出身汝南袁氏,閥閱高門,我尚且眼饞羨慕,更何況諸君?所以諸君,就算是說假話,也不能說的那么冠冕堂皇,很容易叫人看破,所以要我來說,吾輩求學所為的,只有四個字,很簡單,成為圣賢。”

無線電子書    我不是袁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