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同志們多數持反對態度,西南飛機研究所的同志倒還好,今天這個會,本來就是為了定方案的,他們做了很多個方案,本來就是拿來討論的。
如果大家都覺得可以,那就作為備選方案之一留下,接著匯報下一個。
如果大家都覺得不合適,而且理由也充足,那就否掉這個,接著討論下一個就是。
但是空裝局的同志卻是有些繃不住了,這么好的東西,怎么看著看著就給否了?有沒有人救一救啊?
他們眼睛一轉,看見高振東了,有了!
高振東同志在高技術裝備上,向來以該省省該花花,該冒險就冒險而著稱,從他在此前的很多次會議的風格和傾向來看,在空軍裝備上,他步子一向是邁得比較大的,而且難能可貴的是,他從來沒有因為步子大而扯著蛋。
變后掠翼這種東西,由他來救一救是最合適的。
空裝局的同志直接點名:“振東同志,你的看法呢?”
高振東聽大家唇槍舌劍正爽呢,沒想到就被點名了,空軍的同志還是不死心啊。
說得直接點,以當前的花旗和老毛子都整不太利索的空中裝備,現在我們要搞步子的確是有些大,關鍵是沒必要。
從效果上來說,變后掠翼除了在艦載機、攻擊機這種特化條件下是不錯的選擇之外,在其他形勢下作為戰斗機不是最好的選擇,關鍵就在于這貨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是真的干啥啥不行。
“雄貓”之所以是好艦載機,主要是那貨在海上沒啥對手,老毛子海上航空力量弱得一批,它主要面對的是老毛子的轟炸機,扮演的是截擊機的角色。
戰斗?和雅克36/38格斗?算了吧,那兩貨甚至連自家艦載防空導彈射程都飛不出。
至于和敵方的陸基戰斗機作戰這件事情,其實從來都不是F14的主要作戰任務,這貨的主要任務就是遠遠的扔AIM54“不死鳥”。
好吧,那變后掠翼在空中優勢戰斗機上的最后一塊棺材板,就由自己來訂吧。
“我也不同意變后掠翼的方案。”高振東沒有含糊,立場很鮮明。
嗯?空裝局的同志有如被當頭一棒。
防工委領導問道:“說說你的理由。”
他沒有傾向性,不論是同意還是反對,防工委的職責是弄清楚每一個意見的前因后果,幫助最終決策。
“其實我的理由,和剛才大部分同志一樣,太過復雜,得不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方案最大的缺點是揚短避長。”
揚短避長?那這個缺點的確是很缺了。
“說具體一些。”防工委領導追問道。
“變后掠翼機械結構復雜,死重大,這一點不需要多說,我相信同志們都知道。”
所有人都點頭,這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
“機械這個事情,是非常麻煩的,某種程度上來說,設計可能不需要花費多少心思,看起來一切都很完美,但是出問題,往往是在用起來之后,很容易造成胎里病,治不好的那種。我們在機械上的經驗,應對這個級別的需求,現在還有些不足。所以哪怕是解決了設計問題,在應用中的風險也很大。”
“難道不能通過材料解決?”空軍同志問道,你就是材料專家啊。
誒,你這可就說到我的專業上了:“材料很重要,但不是萬能的,機械上的東西,更多是結構、傳動和經驗問題,變后掠翼系統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以機械能力為新型戰斗機的方案核心,就是避開我們在電子上的相對優勢,拿我們在機械上的劣勢去硬碰,這很不明智。”
現在電子系統上是多多少少有一些優勢了,卻反過去和機械死磕,沒這個道理啊。
“啊,我明白了,這就是你說的揚短避長的原因?”
高振東搖搖頭:“不止,我說揚短避長,還有一個原因。我們的發動機技術是有限的,能拿出的發動機,在推重比上可能不算難看,但是在最大推力的上限上并不樂觀。任何不必要的死重,在我們的空中優勢戰斗機上都不應該存在。變后掠翼的死重太大了,簡直就是在我們發動機本來就沉重的肩膀上,又增加了一副擔子,雪上加霜啊。”
本來就扛不了幾斤,不用在刀刃上卻用在變后掠翼這種對制空戰斗沒什么鳥用的地方。
變后掠翼復雜的可不只是變后掠翼系統本身,還有因為它而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變后掠翼占據了燃油位置、改變了燃油通路、需要布置額外的液壓管路、對飛機的主承力構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影響飛機內設備的布局、影響飛機的氣動中心,更扯的是,機翼后掠角的變化,會帶來飛機氣動中心的移動…
在座的大部分同志,對變后掠翼其實研究并不深,聽高振東這么一說,這才有了清晰感受,就連反對變后掠翼的同志大部分都是此時才有了一個明確認識。
這東西對現階段的我們好像是不那么合算。
但是同樣是剛看到國外起步,高振東同志怎么對變后掠翼有如此深入的研究,那就只能說一聲人和人之間是真的有差距。
“而且在我看來,如果能實現連續的、和飛控系統實時交聯的變后掠翼,那還多多少少有些意思,但是那樣的代價之大,還不如在別的地方下功夫。”
比如米格23的那個變后掠翼就比較一言難盡,手操,只有幾個固定角度,要說對空戰有什么幫助,那是真沒有。
“更重要的是,變后掠翼能帶來的好處,要么對戰斗機意義不大,要么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
改善起降性能,提升升力系數,提高亞音速機動性等等,其實也就那么回事兒,說得難聽點,變后掠翼在這些方面的提升,可能被它帶來的死重又給倒扣回去都有可能。
高振東這話,本來是對變后掠翼的否定,但是有的同志卻是眼睛一亮,聽出了別的意思。
這就是空軍的同志。
噢,明白了,你有好方案,能達到類似效果是吧?
或者說,至少能在空戰上比變后掠翼優秀是吧?
穩了!
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從高振東的話里聽出這個意思的,總之他們很是爽快:“噢,我們明白了,看來變后掠翼是問題多多,暫不考慮,下一個!”
連防工委這邊都詫異的看了他們一眼,你們這也投得太快太干脆了吧?
作為緊跟國際先進潮流,同時也被寄予厚望的變后掠翼方案,被放在了第一個,也是第一個被基本斃掉的。
來得早死得快了屬于是,至于第二個,就顯得常規了許多。
——戰7的放大版。
此戰7非彼戰7,而是用攻5底子改的那個多用途戰斗機,技術都賣到高盧去了的那個。
這也算是常規操作,就好像高振東上輩子看到的把7爺放大一下就變8爺一樣,算是最為穩妥的一條路子,就是有點太特么穩了。
作為優秀的多功能戰機的戰7,部隊自然是對其贊賞有加,這玩意是真好用啊。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東西多功能,哪兒哪兒都不突出,擁有了戰7的部隊這邊,總覺得有那么一點不得勁兒。
你說這東西好不好?好!
但是作為空中優勢戰斗機好不好?好像不太好,這東西真沒啥優勢可以說,可以預見,飛飛不快,靈也不太靈的樣子。
都不用大家廣泛討論,很快這個方案的命運就被確定了。
——留著吧,實在沒得選了,再來看看這個,算是兜個底。
至少這東西看起來沒有變后掠翼那么離譜。
對于這個方案,高振東都沒怎么說話,他也實在是不知道說什么,而且所有人的意見都很一致。
西南飛機研究所的同志們也不氣餒,他們自己都知道,這玩意實在是有些難以言表,轉而介紹下一個方案。
“我們的三號方案和四號方案,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只是技術難度有所不同,效果也有高下之分。”
誒?這個就有意思了。
說實話,對于西南飛機研究所的同志們來說,要他們提出一個全新的、顛覆性的方案,的確是有些難為他們,別說現在,就連幾十年內,我們在戰斗機這個事情上也沒做到。
別看總體方案這東西看起來好像一點兒細節沒有,光靠憑空想象就能完成。
但實際上,這特么才是最難的。
對國產戰斗機歷史有研究的都知道,我們真正提出自己創新性的總體方案,10爺算半個,20才是整個的,至于顛覆性的,那已經是銀杏葉他們幾兄弟的事情了。
說10爺算半個,和傳說中扯淡的獅式沒關系,那東西方案和10爺完全不同,能把近距耦合輕型機和中距耦合中型機扯到一起的,不是眼睛有問題,就是腦子有問題,當然最大的可能是屁股問題。
真正說10爺算半個的原因,是因為中距耦合全動鴨翼方案的概念不是我們最早提出的,或者說,中距耦合這個定義有些模糊。
所以西南飛機研究所說三號和四號方案是一脈相承,讓同志們興趣大增,這是有深入思考的表現,不管是不是創新性的方案,至少想得夠多、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