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142章 形勢一片大好

  敏捷,這是米格21最大的痛點,作為前線戰斗機,作為截擊使用,它其實都沒什么毛病,可以算作是戰斗機中的水桶機,但是敏捷性深究起來,的確是不夠的。

  “真的?”敏捷性這東西就沒法提前計算太多了,我們的同志現有能力也支撐不住這個工作,還得上天了真刀真槍的試飛才知道。

  甚至在剛才試飛員說出這句話之前,負責修改機翼的同志都沒有對“敏捷性”這一項抱有什么想法和希望,振東同志是提過那么一嘴,但是他們壓根就不敢奢望。

  沒想到還真是!

  高委員這看似隨意的在機翼前緣折那么一下,居然能帶來如此多的好處,此時負責米格21仿制改進的同志,不由得嘆服世界上真的是有天才的。

  高振東:別人是,我不是,我就是個掛逼。

  “具體是個什么情況?”改機翼的同志連忙向試飛員老李追問。

  “具體的,還沒有太多的數據,畢竟這次主要是試飛高速科目的,我也就是在飛行過程中有那么一點感覺,但是我敢肯定,這個感覺不會有問題,只是具體數據,還要多飛幾次才能確定。”老李有著試飛員的判斷和驕傲,我說是,那就一定是!

  對于他的判斷,改進飛機的同志們是一百二十個相信,對于這些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一趟趟把飛機的性能飛出來的漢子,同志們無不心存敬意,并且對他們的專業素養充分的相信。

  新型飛機在地上的時候,是設計的同志上說了算,但是上了天,那就是試飛員說了算嘍。

  雖然對于具體的敏捷性和中低空機動性數據有著十二萬分的好奇和期盼,但是改飛機的同志們明顯說不出“那你趕緊再上天飛來看看”這種屁話。

  “太好了,我們按計劃,一趟趟飛,總能把這個翼型的潛力極限飛出來的。”

  甚至沒準還能在此基礎上再改進一下…同志們心想。

  這不是對高振東的不禮貌,而是對技術極限的追求,對權威的不盲從。技術路線人家高委員絕對是領頭人,至于細節,還是要在實踐中慢慢確定的,這沒毛病。

  不過這個想法,可能很難實現了,高振東給的這個雙三角翼參數,那是高振東前世時,負責相關工作的同志們辛苦努力才定下來的,改動余地恐怕不太大。

  “今天上午先休息了,下午按計劃繼續試飛。”試飛總指揮笑著下達了命令。

  不只是機翼,改進米格21的另外一個重頭戲——進氣道,或者說是整個機頭的改進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老總,風洞那邊的數據過來了。”一位同志拿著一份新鮮出爐的打印稿,向型號老總匯報道。

  “真的?來來來,我看看。”總師從計算機前面抬起頭,接過了數據。

  這是一間集體辦公的辦公室,總師也只是占據了其中一張工作臺而已,在他面前的計算機上,一個由多個線條、網格組成的機頭正在隨著他手上的鼠標移動而緩緩轉動。

  雖然轉動得很慢,甚至有點定格動畫的感覺,像是幾十年后的垃圾佬用垃圾神UE52666V3奴隸礦卡RX588打2K分辨率特效拉滿的黑猴那么慢,但是能轉動起來,甚至是能在計算機上看見這幅圖,就代表著質的不同,其中的道道,幾十年后搞設計的人都懂。

  總師和負責氣動的同志看了一會兒,拿著資料來到另外一臺計算機前,打開了一個程序,修改了幾個參數之后跑了起來。

  同志們都靜靜的等待著,等待著那個最后的消息。

  “嘀”

  計算機發出了一聲蜂鳴,向同志們匯報——我的活兒干完了。

  人們都把腦袋湊了上去。

  “好!太好了!”這是總師發出來的。

  “真好啊,對速度的影響,完全可以被發動機增推一期計劃的成果抵消掉!”負責氣動的同志嘆道。

  發動機增推一期計劃,就是什么都不改,只改材料,大力出奇跡,強行增推,其效果比起高振東和航發所的同志們商量的按照LYP13FI技術改進的二期計劃,差了不少,但是依然足夠把進氣道改進帶來的影響抵消掉。

  說得直接點,一期計劃是保證有更大推力的發動機可用,二期計劃是盡量實現有更好的發動機乃至發動機核心機可用。

  步子可以邁大一點,但是要有兜底的手段。

  技術改進二期計劃結果如何,現在尚不明確,就當是沒有吧,只要已經有了比較樂觀的中間成功的一期計劃完成,這架飛機就差不了。

  “而且這個進氣道完全滿足發動機對空氣流量和在各種飛行條件下對進氣條件的要求,兩者結合,我們的戰斗機的‘大腦袋’就可以實現了。”一位同志道。

  “就是這個大腦袋實在是有點丑…”另外一個同志小聲嘀咕道。

  瞎說什么大實話!同志們對他怒目而視。

  “這叫笑口常開,你懂個屁!”另外一位同志糾正他,這位同志完全不懂得欣賞。

  總師和負責氣動的同志才不管他們那么多,丑不丑的你別管,你就說這東西管不管用吧。

  “雙三角翼試飛那邊也傳來好消息,雙三角翼試飛結果初步表明,這種翼型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好處一大堆。”翼型的改進,也是在氣動的范疇內的,氣動子系統負責人自然第一個接到這個好消息。

  “加上脊背空間的擴展利用,相信我們又能改出一架好飛機來。”總師喜不自勝,形勢一片大好。

  而在京城,另外一架飛機同樣形勢一片大好。

  防工委的會議室里,坐滿了相關的同志,其中也包括了高振東。

  他們是來確定那架傳說中的“目標機”——空中優勢戰斗機的最終總體方案的。

  經過了最早采納高振東“三級三型”戰斗機的規劃建議,一路走到現在,經過大量前期工作和預研調研之后,這最后一型,也是最重要一型的總體方案終于開始正式走上了舞臺。

  負責匯報的同志,來自遙遠的西南。

  這是三線建設的成果,從力量最強的東北分了一批同志到蜀省的蓉城,在戰斗機設計制造的層面,實現了雞蛋不裝在一個籃子里。

  而此時東北正忙于戰7的生產、米格21的仿制改進等工作,新飛機這件事情,就主要落在了蓉城飛機研究所這邊。

  “發動機方面,我們現在以東北航發所的R13技術改進二期計劃目標為基準,進行新機的設計工作,在二期實現之前,可以使用發動機增推的一期成果暫代進行設計和試飛…”

  首先確定的就是發動機,畢竟沒有發動機,再好的設計也飛不起來,而這兩種發動機,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好的戰斗機發動機了。

  對于這一點,大家都沒有什么異議,包括高振東也覺得是這樣,他很清楚,這東西基于LYP13,但LYP13怎么了,LYP13不一樣把八爺搞出來了嘛。

  80年代的8爺你們可以隨意嘲笑,但是哪怕80年代,也沒人能否認八爺要是真有一套好航電和導彈的話,打起架來玩兒“一招鮮”,誰碰上都同樣難受。

  高舉高打,打了就跑,強占制空權可能差點兒意思,但是打亂你的計劃,降低你的空中作戰效率,破壞你達成空中作戰目的,還是有效的。

  更別說現在是60年代,真是搞出只有8爺性能的飛機,其實也并非不能接受。只是高振東的想法,還不止如此。

  “…我們的第一個方案,是采用常規布局,兩側進氣,雙發發動機,變后掠翼…”

  此時最為著名的變后掠翼戰斗機F14“雄貓”雖然還沒影子,但是F111和米格23卻是已經初具雛形,同時國際上對變后掠翼戰斗機的討論也已經比較明了,作為新型戰斗機,這種看起來一舉兩得的新式構型,自然是在考慮范圍內。

  空軍的同志倒是一臉的滿足,這東西好,要低速有低速,要高速有高速,要速度有速度,要機動有機動,可謂噱頭拉滿,而且情報表明,不論是老毛子還是花旗佬,都在搞這種戰斗機作為主力戰斗機。

  甚至花旗佬還準備用這種飛機一統海軍和空軍戰斗機、戰術轟炸機多種機型,其性能之先進,理念之優秀,可見一斑。

  只是變后掠翼最終的結果嘛,空軍的同志卻是都不知道的。

  空軍連連點頭,但是其他同志卻是討論聲四起,這東西不靠譜吧?

  “變后掠翼?這對我們來說,是不是有點太過復雜了?”

  “對啊,聽起來是樣樣精通,但是樣樣精通的下一句話,往往是樣樣稀松啊。”

  “聽起來好聽,但是那么大一坨死重,是不是值得?有那功夫,還不如多帶點油帶點彈。”

  “死重也就罷了,那個機械的復雜程度,還有變后掠翼控制的難度,風險也太高了。”

  “這個方案唯一的優點就是變后掠翼,但是變后掠翼的好處和代價相比,是否值得?”

無線電子書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