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適合教學,從理論上將網絡的結構闡述得比較清楚,但是實際上在應用中,幾乎找不到完完全全符合七層的網絡結構。
因為這東西太過理想化,分得太細了,理論有理論的要求,應用有應用的現實。
而且不論是幾層,別說在座的其他同志,就算是軍通所的同志,在這個會場上也是聽不明白這玩意的,那是得坐下來正兒八經學習,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掌握。
雖然高振東這個把網絡劃分為兩部分的建議,初聽起來有些偷懶,還是套用了對指揮系統的劃分,但是其他同志聽起來,卻是覺得事情要比一開始軍通所說的要清晰得多,至少不是剛才那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
“嗯,振東同志這個建議很好,這個事情還是要像他這樣,有個個從上到下,逐步細分的頂層設計才行,要不然,連研制任務都分不清楚,什么階段該做什么,什么單位該搞哪一塊,壓根就理不明白。”防工委領導笑道。
他喜歡叫上高振東開會,原因不一定是每次都要高振東拿出什么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更多的反而是像現在這種情況。
高振東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把事情的條理、脈絡理得非常清楚,把一個復雜的事情用一種相對合理的結構劃分出來,并且極具前瞻性,什么該抓什么該放,在他心里都有一本賬。
而且他不一定拿出技術,但是多半能提供一條非常有用的思路或者路線,這條路線必定和事情的目標以及當前的環境能力是盡量匹配的,具備很強的可操作性。
最后這點非常難能可貴,想法也許其他同志不缺,但是具備可行性的想法,那可就沒多少人能把握得住了。
如此一來,一件原本是非常復雜、找不到方向的事情,在高振東腦子里轉一轉,至少能以比較靠譜的形式做起來。
“那你覺得這個通信網的傳輸部分,應該怎么建設?”
高振東還沒說話,突然笑了起來,同志們都不知道他在笑什么,這種笑不是在發言過程中,為了緩和或者烘托氣氛,表示態度的那種笑,而是仿佛真的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
不過非常人必有非常之處,同志們也不太在意這個,笑,隨便笑,只要有貨就好辦。
高振東下一句話讓大家馬上就知道了他在笑什么。
“這個傳輸網啊,也是要分成好幾塊來建設的,本來今天這個議題就大得不得了,幾句話是說不清的。簡單劃分的話,傳輸網至少有兩個層級,甚至更多…”
原來他在笑的是他又把建設或者是規劃內容給劃開了。
“哪兩層?”軍通所的同志也不管這個議題大不大了,咬定青山不放松。
“骨干網和區域網。關于骨干網,其實就是全國范圍內,各個重要節點之間的相互連接,要求是高可靠、高帶寬、高可用。骨干網的事情,我是建議你們和郵通委那邊多溝通溝通,他們在這方面有經驗,到時候也可以把我叫上,沒準還能給你們出出主意。”
這年頭的郵通委,要說在現代網絡拓撲結構方面有多少經驗,那也不好說,畢竟才剛剛從人工交換機遍地的環境里起步,高振東覺得這事兒還得自己摻合摻合,不論是軍網還是民網,自己都能給他們不錯的建議。
對于高振東的毛遂自薦,沒有人覺得他是在往自己臉上貼金,都覺得這話都不用說,必須把你叫上啊,要不然郵通委的同志可能自己都覺得不合適,畢竟自家最先進的裝備——程控交換機哪兒來的,他們還是心里有數的。
“嗯,骨干網建設的事情,我們回頭組織郵通委的同志,和振東同志一起好好討論討論。”對于高振東的建議,部隊的同志深以為然。郵通委在大規模通信上,至少比自己這幫人是有經驗的,加上高振東同志把關,結果應該錯不了,是國內現有技術條件下能得到的最好結果。
“至于區域網,這就是你們自己要下大力氣的東西了,這個區域可大可小,最小的,可能在一個戰場上,大的,可能是一個戰役范圍,和骨干網不同的是,這種區域網組織結構復雜、靈活、多變,信道類型不一,可能涉及到有線、無線混合組網,非常考驗細節上的功底,我的建議是從小到大,先從戰場范圍開始做,反過去向高層次延生,否則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難搞…”
高振東慢慢的把這方面的一些概念性問題,花了不少時間向同志們做了一點解釋,但是更多的,就只有進入細節才能深入交流了。
話雖如此,但是至少同志們還是大致搞清楚了要面對的問題是哪些,起碼能夠上手開展工作了。
“那假如,我是說假如,我們有一個基礎的、能用起來的傳輸網絡,怎么在這上面把數據按照我們的想法跑起來,這個網絡的復雜程度,哪怕是最簡單的那種,也是我們前面的手段沒法解決的。”軍通所的同志問道。
他們現在也學會了,先拋開還沒解決的問題,假設一個環境出來討論。
對于他們的問題,所有的同志都很感興趣。
從高振東剛才的描述來看,這東西復雜程度難以想象,數據想在里面跑起來,極為困難,他們根本就想不到到底有什么辦法或者技術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這也就是他們還沒學過網絡模型,如果學過就知道,這件事情,就是高振東剛才說的網絡的另外一半——交換網要做的事情。
高振東接下來的話,讓在場所有的同志都大吃一驚,瞠目結舌。
“這個問題啊,你們不用太多考慮了,我這里相關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全套體系、理論和協議我已經搞完了,剩下的就是投入大量人力,具體實現的問題。”
咔嚓!!!
在座所有的同志都覺得會議室里猶如一道閃電霹過!
就算是打提前量,也沒有這么打的。
防工委的領導倒是知道高振東在這方面,早有想法,肯定提前做了一些相關的工作,但是萬萬沒想到,他居然已經把工作的主要內容都干完了,這不科學啊…
“不可能吧?”
“就搞完了?他知道我們需要什么性能?什么功能?”
“也有可能,郵件、調制解調器這些東西,人家不也是自己悄悄就搞出來了?”
“可是…”
“別可是了,高振東同志能騙你?”
“振東同志,這是真的?”別說別人,就連防工委領導心里都有些不托底。
高振東的戰績再是輝煌,但是這件事情一聽就如此龐大復雜,他哪里來的時間?
就算他能力超強,文思如泉涌,下筆如有神,搞起研究像是抄作業那么快,就好像同志們匯報過來,他能一心二用一邊口述文章、一邊毫不停頓的進行另外一項理論推導工作,但是這里還是有個大問題。
——他怎么知道同志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高振東知道他心里的疑問,向同志們解釋了一下:“真的。網絡這個東西的參數性能,和指揮系統的需求其實沒什么關系,我只是從網絡建設出發,盡量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完成網絡的數據交換傳輸系統的設計而已。這項工作,我在完成郵件系統、數據簡單傳輸、調制解調器之后就開始了,利用空閑時間,也搞了很久,結果還不錯。”
軍通所和其他同志都聽懂了他的潛臺詞,我搞這東西并不是專門為了你們,我只是在按照自己對網絡的理解和規劃,在自己進行研究。你們搞不搞指揮系統,這個東西我都是要搞的。
不用那么感動,你們能用上這東西只是順帶的。
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有啥你們就用啥。
對于這個,同志們倒是沒什么意見,事實證明,能用上高振東同志親手研究出來的技術成果,那就是在現有環境下的最好的選擇。
從時間上分析,好像也說得過去,他剛才提到的幾項成果,已經有兩三年了,這么長的時間,好像是足夠他利用“空閑”時間搞出不少東西來。
對別人可能不夠,但是對高振東同志,絕對夠!
實際上,他們是不知道高振東手上這套東西到底有多龐大,如果知道的話,他們就會懷疑自己的看法可能有問題。
那東西非常龐大。
如果是一位21世紀,搞IT相關技術的人在這里,那不用高振東說具體內容,都會知道高振東說的是什么東西。
——完整的TCP/IP協議簇!
這個在21世紀所有人都離不開,間接或者直接在使用的網絡協議簇。
“能具體說說么?”防工委領導笑道,到了這個時候,他不是不相信高振東,而是想知道高振東到底搞了個啥玩意兒出來。
這個問題其實讓高振東有點犯難,這玩意兒有點大,一時之間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