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

  八三看書,晉末長劍!

  “滴答!”水滴自夜漏銅壺中滴下,聲聲催人。

  夜漏未盡十刻,快到晨賀之時了。

  仆婢們來來回回,忙忙碌碌,做著各種準備工作。

  觀風正殿之內,鐘罄一一陳列,樂工們已各就各位。

  正殿之外的廣場上,火盆、火把羅列于各處,將黑夜照得亮如白晝。

  廣場外圍有兩道淺淺的壕溝,溝底鋪滿了條石、青磚,那是宮城城墻地基。

  南側城墻正中間已經修起了一個高大的門樓,與觀風正殿遙遙相對。

  門樓上有蒼勁雄渾的大字:“觀風門”。

  此為幕府右司馬羊忱所書。

  作為國朝較為有名的書法家之一,羊忱非常樂意為汴梁宮城、皇城、外城諸門題字。

  觀風門外,已經來了三三兩兩的官員,既有大將軍府、梁國的,也有從各地趕來的州郡、鎮將官員代表。

  殿中尚書蔡承令侍衛們搭建了幾個草棚,供官員們臨時遮擋風寒。

  不過草棚有限,只有少數地位較高的幕僚、將官可以坐在里面,比如從洛陽趕來的左軍司王衍、右軍司盧志,再比如梁相庾琛、御史大夫潘滔、尚書令裴邈等。

  中低級官吏就只能在空地外等著了。

  他們一邊哈氣跺腳,一邊閑聊,打發時間。

  有人還夠著頭往里看。

  梁宮還是比較寒酸的。

  宮城沒有城墻,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城門樓。門內的院落、廣場上并未鋪磚,只稍稍平整了一下。亦未看見絲綢制成的燈籠,更沒有四處張掛的彩帶,總之和洛陽華麗的宮城不好比。

  不過沒人敢看不起梁宮。

  比起洛陽宮城,梁宮才是真正的天下權力中樞。再破落、再寒酸,它發出的命令也比洛陽有效。

  “觀風殿乃梁宮正殿,理事之所,其名何來?”黎明之前的寒夜中,有人問道。

  “出自《禮記》,‘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謂之體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說話之人似笑非笑地看了問話之人一眼,仿佛在說他學藝不精,書都沒讀全。

  那人臉一紅,不再說話了。

  “觀風殿果是正殿,占地太廣了。正殿偏殿、前殿后殿、亭臺樓閣,園囿池山,無所不包,幾乎可稱宮了。”又有人嘆道。

  一般來說,“宮”比“殿”大,宮往往和城聯系在一起,曰“宮城”。

  但有時候也會出現殿比宮大的情況,特別是這個殿為主殿,包括一系列附屬建筑的時候——園、池、亭、臺、樓、閣、堂、院等,都可以是殿的附屬建筑。

  觀風殿就是如此。

  這座規劃中的主殿旁邊就有梁公親自命名的麗春臺。理政之余,登臺欣賞春日盛景,頤養性情,可謂美矣。

  麗春臺對面,則有秘閣,典藏書籍,可隨時觀閱。

  亦有花園涼亭兩座,沼澤改造的小池塘數個,累了可以在此釣魚、種花。

  觀風殿后墻之中,還會建一個非常高的樓,可俯瞰全城。執掌天下者登此樓,豪情頓生,壯志不滅,可謂催人奮進。

  觀風殿西偏北的黃女宮就要小一些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是梁公部分家眷的居住之所,整體以低矮的單層殿室為主,但也有少許景觀建筑。

  傳聞惠皇后羊氏就居于黃女宮,但沒人可以證實。

  庾夫人則與梁公居于觀風殿。

  這地方本是辦公場所,不該住人的,但宮室未完,只能先湊合著了。當然或許還有其他原因,但這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喔喔——”梁宮附近的軍營內有雄雞高亢鳴叫。

  呃,這不是報時,只是陳留郡給駐防部隊送來的補給罷了。

  古人以雄雞報曉為天明,事實上這不太準確,很多時候下半夜就叫了,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聚集在觀風殿外的僚佐、軍將們不再竊竊私語,神色為之一肅。

  觀風殿內,侍中羊曼看了下時間:夜漏未盡七刻。

  于是下令開城門。

  殿中尚書蔡承親自帶著百余名軍士抵達觀風門。值守于門外的軍士讓開位置,將佐們按照身份高低,按文武分成兩列,卑官在前,尊官在后,次第通過了還沒來得及安裝城門的觀風門,至廣場中站定。

  晨賀儀式還沒正式開始。

  蔡承又領著相國、御史大夫、軍司等人至兩側的偏殿暫歇,并奉上茶水、點心。

  庾琛看著外頭在寒風中站著的中下級將官,強烈的滿足感油然而生。再想起過往的艱難,眼眶都要濕潤了。

  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

  梁國雖小,卻已是正經朝廷的氣象。潁川庾氏幾乎把家底都掏出來了,拼死拼活,總算有了回報。

  遙想起當年嫁女兒的時候,被多少人暗地里譏笑——別人或許不敢當面說,但私下里的風言風語卻是難免的,或許出于看不起梁公,又或許出于嫉妒庾氏。

  慢慢都扛過來了。

  到了這會,私下里說的人都很少了,至少潁川沒有。

  至于潁川以外的其他郡縣,庾琛只當那些人酸的。

  有本事,你家女兒當上梁公正妻啊?沒本事就閉嘴,真當我收拾不了你們么?

  御史大夫潘滔喝著茶,想起了當年邵勛與司馬越的關系出現裂縫時,他獻上的建塢堡以自固的計策。

  沒有洛水河谷的那三座塢堡,就沒有最初的銀槍軍。

  沒有銀槍軍,梁公就只能和大多數軍頭一樣,靠征發丁壯打仗,那勝負可就很難說了。

  哦,劫掠許昌武庫也是他的建議。

  說實話,當初沒想太多,只是因為司馬越跑回了徐州,洛陽這邊亂糟糟的,需要扶持一個軍頭穩定局面罷了。

  后面的發展,則超出他的預計了。但他一直與梁公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王衍關系也很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稍稍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王衍則和盧志低聲談笑。

  兩人的軍諮祭酒溫嶠、卞敦、祖應、閭丘沖也沾光跟了進來,但沒有座位,只能站著。

  盧志心情不算太好,本不欲多言。無奈王登太能說了,又非常客氣,以天下名士的身份屢屢奉承,讓盧志的臉上多了不少笑容,慢慢也說話回應了。

  溫嶠百無聊賴地左看右看。

  軍諮祭酒的活計不難干,他每次都處理得妥妥帖帖。

  梁公看了都贊嘆不已,以其為大才,令溫嶠的名氣與日俱增。

  唉,啥都好,就是錢少了點。

  妻子亡故后,他不是沒想過二次娶妻,但是沒錢啊。實在不行,只能賣家當了。

  當年跟著劉并州,得了不少好東西,湊一湊吧——嗯,可能還不太夠,看我年后去博戲翻本。

  而說起劉琨,他最近也得到了消息,從冀州迂回傳過來的。

  得了三萬家胡漢百姓后,琨兵勢大振,于是南下上黨,不意慘敗于劉曜之手。

  劉琨不服氣,年前又打一次,二度慘敗。

  再加上晉陽本就沒多少積儲,一下子來了接近二十萬人,根本養不起。

  于是乎,在缺糧、兵敗雙重影響下,這些新附之人四散而走,大多去了冀州及并州其他地方,甚至還有返回拓跋代國的,離了個大譜。

  至于為何返回拓跋代國,那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拓跋普根死了,上位月余即死,說是得了急病,但真實情況如何誰知道呢。

  普根死后,其妻惟氏攝政,立其子始生為代主。

  始生據聞天資聰穎,但他年紀太小了,還是個孩子,不知道能不能坐穩大位,別又被人害了。

  而在這樣一種孤兒寡母當政的情況下,你說代國會出兵救劉琨嗎?不可能的啊。

  現在能救劉琨的,就只有梁公了,還不一定夠得著。

  況且,溫嶠很懷疑梁公愿不愿意救劉琨。

  據他觀察,劉公其實是有野心的,并非純臣。他現在當孤忠,也是無奈之舉罷了。

  梁兵入晉陽,劉公什么下場不好說,他得想個招轉圜一下,以防萬一。

  偏殿外響起了一陣腳步聲,似乎來了不少人。

  正在說話的王衍停了下來。

  卞敦出殿打聽了下,回來稟道:“夜漏未盡五刻,太仆袁沖及舍人、佐吏齊至。”

  王衍輕輕頷首。

  梁國沒有大鴻臚,只能讓太仆袁沖臨時頂上去,主持晨賀儀式。

  陽夏袁氏,家學淵源,對這些禮儀事務非常精通,由他來操辦非常合適。

  談興被打攪后,王衍便覺得有些困。

  年紀大了,起來又太早,有點熬不住。

  于是脫了鞋,到坐榻上假寐。

  這一等就是五刻鐘,直到漏盡前夕,殿中令史輕聲呼喚,他才站了起來,到庭中站立。

  漏盡,梁公徐徐登場。

(晚上還有一章,兄弟們快拿

無線電子書    晉末長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