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炮測試成功的消息,很快就被傳回到了京城。
按照事先做好的約定,整個鈞天計劃也順利進入了立項準備階段。
并且還獲得了一個更加正式的稱呼——
“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技術專項”。
盡管除了書面文件以外,恐怕沒人會選擇使用這個名字就是了。
當然,畢竟是正兒八經的長軸距發展藍圖,從開始走流程到正式完成批復,哪怕一路開綠燈,也總要一些時間。
常浩南也得以忙里偷閑,恢復了相對正常的工作節奏。
雖然還是免不了在火炬實驗室和懷柔科學城兩頭跑,但總歸都在京城的北半邊,不至于忙得連家都沒時間回。
不過在這段時間里,工建委系統,尤其是軍工系統里面,關于“國家要開展一項比探月工程更長遠的航空航天發展規劃”的傳聞,也很快通過各種渠道流傳開來。
某種程度上,這甚至算是上級刻意推動的。
算是提前吹吹風,觀察一下各部門和單位的態度。
本來嘛,這種小道消息應該比較簡略,而且以口耳相傳為主的方式也決定了不可能準確容納太多信息。
最多包括一些概略性的計劃內容,比如臨近空間飛行器、深空探測基地之類。
內部人員聽過之后可以很輕易地判斷自己能否在其中發揮一些作用,同時哪怕泄露到外面,也不會真的帶來什么后果——
這些東西跟可控核聚變屬于同一個性質,說起來大家都在研究,乍一看成果好像也都不少。
可要是問具體進度…
那對不起,我們還是先談談遠期目標好了。
在真的整出一些驚天動地的狠活之前,外界是不會太當回事的。
不過,上級終究還是低估了大家的熱情。
鈞天計劃中顯而易見地涉及到不少冷門方向,或者方向本身雖然熱門,但過去因為效費比而獲得投入不多的研究課題。
而這對于原本已經坐慣了冷板凳的研究人員們來說,無異于打了一針雞血。
所以,常浩南的平靜生活也根本沒能持續幾天…
當傳達室來電話通報說外面有位叫做彭覺先的訪客在等著的時候,他正在辦公室里跟幾名老師開會,討論關于新一屆學生的培養分配問題。
火炬實驗室雖然跟京航新校區只有一墻之隔,乍一看甚至有點像后者的一個部分,但實際卻是一塊單獨的半封閉區域。
如果沒有專門的通行證或者常浩南的事先批準,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也得通報。
要是擱一般人,那這種情況也就是通知一下門崗,然后讓對方自己進來。
但彭覺先畢竟貴為院士,又跟火炬實驗室在幾個項目上有合作關系。
就算沒有預約,也不可能把人家給晾著。
必然要親自到門口去接。
“彭院士,過來之前怎么也不提前說一聲,我也好提前準備準備。”
見面之后,常浩南一邊把對方引上通往實驗室主樓的林蔭道,一邊寒暄道:
“這種突然襲擊,給我們的壓力很大啊…”
自打去年底結束了ITER那邊的行程之后,彭覺先這半年基本都在廬州、金城和鵬城三處來回跑,二人之間基本都是以電話和郵件的方式進行聯系。
如今毫無征兆地現身在火炬實驗室外面,在常浩南看來肯定是有什么急事。
沒想到,彭覺先的語氣中竟然還帶著些許玩笑:
“呵…要說突然襲擊,那也是常院士你先搞了個突然襲擊,我這最多算是…對等處理。”
說完之后,他看著一臉莫名其妙的常浩南,解釋道:
“我之前半個月都在嶺澳那邊搞封閉研究,結果昨天一出來發現好家伙,恨不得整個國內的高能物理研究都要變天了,手機上收到200條短信,全是問我那個‘鈞天計劃’是怎么回事的…”
這下子,后者自己也有點沒繃住:
“這么多?”
他倒是早就猜到這個放出去的消息會引發一定的反響。
但現在看來,響聲似乎有點太大了。
“還不止呢!”
彭覺先又是沒好氣地哼了一聲:
“收到200條,那是因為我手機只能存200條,再往前的都被擠沒了…”
2009年這會兒智能手機尚不普及,而功能機之間其實也沒什么太大差別,唯一的消耗品電池又可以隨時更換。
所以有些平常只打個電話的人,一部手機用上五六年簡直再正常不過。
常浩南終于也跟著笑出聲來,趕緊擺了擺手,假裝正色道:
“怪我怪我…作為補償,要么我們實驗室出資,給你換個儲存容量更大的手機?”
彭覺先的白眼差點翻到天上去:
“一邊去…我說的是手機的事嗎?”
一番玩笑結束,常浩南終于恢復嚴肅:
“主要是完全沒想過會有這么大的反應,而且還全都聯系到你那邊去…早知道的話,是應該提前知會一下的。”
彭覺先的語氣也重新認真起來:
“提前知會我倒是也收不到,而且關鍵不在這…”
盡管邊上沒有旁人,但他還是下意識壓低了聲音:
“我是擔心,消息傳的是不是太快了?而且我看國外媒體,就連你那門電磁炮測試的事情都已經有不少報道在討論了,很快估計國內也會跟進。”
實在不是彭覺先神經過敏。
作為一個搞氫彈研究出身的人,這種場面著實令他不太適應。
“嗐…那門炮在鼎新基地大張旗鼓地造了小一年,測試起來的動靜又大,本來也瞞不過天上的衛星偵察。”
常浩南對此倒是不太在乎:
“況且技術驗證設備而已,重點又根本不在炮本身,與其捂著讓別人疑神疑鬼還不如把消息放出去,好歹還能誤導一下外界的關注重點…”
說話間,二人剛好來到了實驗室主樓門口。
他一邊給對方開門一邊補充道:
“另外,現在這個時間窗口很合適,宣傳效果也好…”
這下子,輪到彭覺先不懂了:
“什么時間窗口?”
“呃…”
還沒等常浩南想好怎么解釋,就看到一層的某間辦公室里走出來兩個穿著實驗服的男生。
倆人一副有說有笑的樣子,顯然并沒有注意到尚在門口的常浩南和彭覺先。
“俊神,變形金剛2你看過了么?”
其中個子稍高的一位率先開口問道。
常浩南記得這是栗亞波去年招進來的一名新生,好像叫鹿鵬。
如果按輩分的話,甚至應該算是他的徒孫了…
只不三十多歲就有徒孫這事兒實在有點別扭,所以平時大家還是各論各的。
而另一名被稱作俊神則是雷志興的學生,叫郭俊,以去年專業第一的成績保送進來的。
“看過,準備這周末去二刷…”
郭俊點頭道。
找到共同話題的鹿鵬顯然相當興奮:
“那機器狗真挺帥吧?還有最后跟天火合體之后的擎天柱。”
“確實…但要我說最帥的還是驅逐艦上面的那門電磁炮,雖然從表現形式上看更像是高能粒子炮…”
在這一點上,二人顯然有不同意見。
“主要是電磁炮也好,粒子炮也罷,感覺都像是現代科技很快就能造出來的東西…”
鹿鵬撇撇嘴:
“在科幻這塊差點意思。”
郭俊則神情復雜地皺皺眉:
“雖然但是…也不至于很快就能造出來吧?”
這時候,二人已經走到大廳的收發室旁邊。
鹿鵬趴在窗口,似乎是準備簽收什么東西。
而郭俊則有些無聊地左顧右盼,最終把目光停留在旁邊的報紙架上。
然后,就再也挪不開了。
在一份《華夏國防報》的頭版上,印著巨大的黑色粗體標題——
《外媒報道稱我國“電磁炮”近日測試成功,或將很快入役取代傳統火炮》
下面還配了張巨大的衛星圖像。
盡管不太清晰,但還是可以看到畫面中有一個外形類似塔吊的設施。
但如果把吊臂看做軌道,那確實有幾分電磁炮的樣子…
“我草…”
郭俊急吼吼地拍了拍鹿鵬的肩膀:
“鳥哥,快看那個!”
后者剛開始還有點發懵,但很快便順著對方手指的方向發現了重點。
接著也是雙眼瞪大。
他剛才確實說過“現代科技很快就能造出來”之類的話。
但那個“很快”的概念怎么也應該是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后。
結果一眨眼的功夫,這消息就出現在報紙上了。
難免給人一種時空錯亂的虛幻感。
“不會真有個賽博坦星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