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73章 工藝問題

  “您是說,電火花加工工藝出了問題?”

  旁邊的鐘世宏露出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

  “可是過去渦噴14的渦輪葉片也是用同樣的方式生產的,并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故障啊?”

  “未必是加工工藝本身的問題。”

  常浩南習慣性地舉起手中的渦輪葉片對準光源,但僅憑肉眼顯然不可能看出什么東西,更何況這本來就是一個已經報廢的零部件:

  “我覺得更有可能是后處理和檢測過程存在疏漏。”

  “這…”

  鐘世宏還是不太能接受這個解釋:

  “渦輪葉片是航空發動機熱端的核心部件,為此我們專門設置了一套檢測工序,對于開孔的位置、孔徑、殘余應力和變形情況,以及孔口的毛刺和飛邊進行檢查,只有全部通過才能被安裝到渦輪盤上面。”

  “所以,雖然制造渦輪葉片的良品率不高,但我想產品的質量應該是可以保證的。”

  看著身邊語速飛快地解釋質檢過程的鐘世宏,常浩南猶豫了一下,并沒有直接說出自己剛剛的想法。

  “我需要一臺帶探針的金相顯微鏡。”

  在這里進行爭論是毫無意義的,找一個樣品過來檢測一遍才是正道。

  “金相顯微鏡我們這里倒是有,但是這掃描探針…”

  旁邊一名負責檢測的工程師搖了搖頭:

  “多功能探針在國內暫時沒辦法自己生產,進口的話,高端光電儀器設備咱們軍工單位也買不到。”

  聽到這個回答,常浩南頗為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個年代華夏技術水平的落后是全方位的,很多東西都是有心無力,光靠他一個人在短時間內也很難解決這種系統性的問題,只能想想別的辦法。

  “那其它單位呢,你們知不知道哪個高校或者科研機構有這一類設備?”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的那個年代,是個搞科研的地方就得有幾臺差不多的電子顯微鏡,所以他也很少會關注這種問題。

  “或許…可以問問連海理工大學,或者連海醫科大學?”

  “我去聯系。”

  剛剛那名檢測工程師迅速轉身離開。

  鐘世宏雖然和常浩南的看法不同,但是也并未阻攔。

  大家的最終目的是一樣的,就是解決導致渦噴14B發生故障的技術隱患。

  無論誰的意見正確,檢測結果出來就什么都知道了。

  要溝通的兩所大學都不是科工委下屬的高校,并且渦噴14的渦輪葉片畢竟還存在涉密問題,因此跨系統之間的溝通頗耗費了一些功夫,直到當天晚飯之前,410廠這邊才收到了明確的答復。

  連海理工那邊有一臺符合要求的金相檢測顯微鏡,但是根據購買時跟國外公司達成的協議,這臺設備以及所有相關的附件都不能移動位置,所以需要把樣品帶過去檢測。

  90年代乘坐飛機的人本就沒多少,哪怕是公務或者商務出差,多數人也是出遠門才會選擇飛機,因此即便盛京和連海都是規模不小的城市,但仍然并不是每天都有航班。

  因此直到幾天之后,常浩南和鐘世宏才帶著幾名工程師,以及從產線上隨機抽取出來的兩個渦輪葉片成品乘上了飛往連海的飛機。

  一架塞斯納208,綽號“大篷車”。

  連支線飛機都算不上的小飛機,實際上在國外一般用在通用航空領域。

  實際上,常浩南一開始甚至不認識這架飛機,只是單純覺得有些眼熟。

  直到他登機之后,趁著沒起飛的功夫看了一眼前座后面放著的逃生手冊,才確定了具體型號。

  也想起來了眼熟的來源——

  大半年之前剛重生的那會,在劉洪波的飛行機設計課上,黃志強那個小組拿出來的水上飛機設計,就是以這架飛機為基礎改出來的。

  只不過他現在乘坐的是加長型,可以容納14名乘客。

  “我之前都不知道,北方航空竟然還有這么多塞斯納小飛機。”

  飛機起飛爬升的過程中,常浩南從舷窗向下看去,發現了旁邊的機坪上還停著不少同樣的型號,涂裝也都是一樣的。

  “這些年很多航空公司都在這么干。”

  坐在他旁邊的鐘世宏一邊把上飛機之前從空乘人員那要來的毯子裹在身上,一邊回答道:

  “還有稍微大一點的支線型號也很受歡迎,比如你之前參與過的新舟60、龐巴迪的CRJ200、巴航工那邊剛剛投入運營的EMB145這些,數量都不少。”

  聽到這個說法的常浩南一臉震驚:

  “運營這么多小飛機豈不是要賠死?”

  這個年頭在飛機上也干不了什么正經工作,因此倆人也只能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打發時間。

  “怎么會?”鐘世宏也是有些懵逼地反問道:

  “現在對于新世紀航空客運的主流預測,就是通過小型短途客機把旅客集中到區域中心城市,再由超大型客機則把這些中心城市給連通起來,支線飛機和通航的預計需求會非常大。”

  “所以這兩年巴西航空和龐巴迪都在開發全新一代的支線客機,ERJ190和CRJ700,而像是波音還有空客這種,研發重點就是那些超遠程的干線客機。”

  經過對方這么一提醒,常浩南也總算想起來,似乎在90年代的時候,是有過這么一股風潮,覺得客機未來的發展方向會是極大或極小,讓幾個主要的科技生產企業且走了不少彎路。

  一直到新世紀真的來臨之后,大家才發現現實情況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

  沒人愿意經過那么多次轉機,都會盡量選擇直飛航班,并且航空旅客運輸的人流量增長速度也遠超預期,尤其在華夏和北美這些地方,即便是兩個非主要城市之間的航線,也值得用小型的干線客機去執飛。

  所以像是波音777還有空客A380這些超遠程或者超大型的巨無霸很快失寵,在常浩南穿越之前,已經很少有用這些型號執飛的客運航班了。

  至于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支線客機…

  從龐巴迪和巴航工分別賣身空客和波音的事實不難看出些許端倪。

  當然,如果只從結果上看的話,波音737/空客A320這樣150180座級別的型號其實一直都是市場中的絕對統治者,但是在世紀之交的很短一段時間里,它們在航司和飛機制造商心目中的地位確實有過一定的波折。

  而這似乎是一個可以被利用的機會。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