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論文?”
領隊拍了一下名叫郭林的工程師的肩膀,試圖讓語氣中帶上一些威嚴,但臉上止不住的笑容卻讓他的努力泡了湯:
“別賣關子了,快點說!”
好在后者也不是沒輕沒重的人,還是很快給出了更進一步的解釋:
“那是之前我們在跟機電二局搞霹靂11和雷達配合時候的事情了。”
“這些年霹靂11的一個問題就是視線角速度率信號提取不準,還有彈機距離越遠,直波雜散信號越嚴重,到20公里外都探測不到回波信號。一直到去年年末的時候,二局的一個同志看到了一篇發在國外期刊上面的算法論文,用那里面的理論更新了濾波方式才解決的這兩個問題。”
“當時我們14所就發現,對于某些特定的欺騙式有源電子干擾,跟蹤波門內出現多目標回波之后,同樣可以利用那個濾波方法對原回波和新增回波進行處理,再把兩個處理結果與原記憶的目標運動數據進行對比,就能判斷出真實目標。”
站在對面的少將被這段話里面的一大堆專有名詞搞得有些發懵,不過好歹是空軍軍官,像是濾波、回波之類的東西還是有概念的,所以倒也懂了個七七八八。
不過郭林顯然已經進入了狀態,甚至準備讓面前的領隊挑戰一下更深入的知識:
“具體的實現原理其實是已知雷達脈沖重復周期,在正常跟蹤條件下,當雷達與目標相對接近時,目標回波都比前一周期的回波提前…”
“行了行了…我已經知道你說的這個模式很厲害了。”
少將趕緊抬斷:
“但既然這種模式可以解決欺騙式干擾,為什么還要單獨設置一個按鈕?直接加入到雷達的默認工作模式里面豈不是更好?”
話才說到一半的郭林意猶未盡,不過畢竟面對的是一名將軍,他還是止住了方才的話題:
“因為啟動這個模式會影響雷達的反應速度和刷新率,所以在沒有受到抗拖引干擾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打開它。”
猶豫了一下之后他又補充了一句:
“其實…因為國內現在對于拖引干擾的研究很少,而且基本都在理論,或者最多實驗室階段,所以我們雖然做了這個功能,但一直都沒機會進行測試,在這次之前還是不太確定是否能起效的…”
“等等…”
盡管對于對方口中的理論內容一知半解,但少將領隊還是很快抓住了這段話里面的重點:
“你說的這個拖引干擾,就是讓雷達前三次鎖定之后都丟目標的原因?”
90年代的華夏空軍軍官,肯定是密切關注過海灣戰爭的。
在那場戰爭中,雙方都使用了不少電子戰能力,聯軍用電磁干擾讓伊軍的防空系統失效,而伊軍也反過來用電子戰設備抵御聯軍的精確制導武器,逼的后者夢回安南,迫不得已祭出了地毯式轟炸的老辦法才解決問題。
所以盡管剛剛還對郭林沒有重點的說話方式有些不耐煩,但當他聽到一種“國內還沒怎么研究過”的電子干擾模式時,當即就敏感了起來。
“本來還不太確定,但既然抗干模式能起作用,那應該就是了。”
年輕的工程師還處在興奮之中。
畢竟現在距離華夏航空兵部隊上一次實戰擊落目標已經過去了將近30年,可以說是破紀錄的首開戰果,而他本人竟然意外地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目前的火控雷達基本都使用了多普勒效應來探測目標,這是一種速度跟蹤系統,而速度波門拖引干擾可以給雷達一個錯誤的速度信息,讓雷達跟蹤到一個假目標,而跟蹤狀態的雷達視野很窄,自然幾秒鐘內就會脫鎖。”
這一次他的解釋倒是言簡意賅。
“米格25那時候就有這種能力了?”
少將有些意外于這個聽上去有點復雜的東西竟然會出現在一架60年代設計的截擊機身上。
這個問題確實命中了一個盲區,在這個大家都在忙著慶祝的時候,確實容易漏掉這種細節。
所以對面的郭林也猶豫了一下:
“我想…應該是沒有的,雖然相關理論出現的時間并不晚,但60年代那會,脈沖多普勒雷達還沒有廣泛使用,似乎沒有這方面的需求,而且電子工程水平也不支持。”
此時他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難道空域里面還有另外一架電子戰飛機?”
如此不著調的猜測讓領隊有些無語。
他擺了擺手正要說點什么,就看到一名穿著巴空軍中尉制服的華夏軍官小跑了過來:
“報告,獅鷲那邊報告說,目標被擊落之前有意控制了速度和高度,所以對方飛行員已經跳傘,飛機在墜落過程中也總體上保存的比較完整。”
聽到這句話,正在聊著電磁干擾問題的兩個人幾乎同時眼前一亮。
照理來說,2.2倍音速下被空空導彈命中,飛機會在高空直接解體,產生的碎片大概會落在方圓成千上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
再加上附近又是地形復雜、人跡罕至的山區,以巴陸軍的組織能力來說,想完整地搜索到殘骸根本不可能。
而且讓太多閑雜人等參與到里面來還有可能走漏消息。
但如果目標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墜毀的話,就算落地之后摔成碎片,那濺落范圍也總歸是有限的,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都要少很多。
少將整了整身上有些不太合身的軍服,很快做出了決斷:
“這件事情不能耽擱,你馬上把情況通知巴方,讓他們派一支可靠的空降兵部隊,還有直升機過來,注意一定不要走漏風聲,尤其是不要讓他們的三軍情報局知道。”
“另外,如果找到跳傘的飛行員,也千萬不要公開。”
“那國內…”
“國內我會上報,但現在情況緊急,拖下去的話可能徒增變數,只能先斬后奏了。”
聽到這句斬釘截鐵的回答,中尉一愣,然后立正并敬了個禮:
“是!”
“我想,咱們剛剛的疑惑,很快就會有答案了。”
領隊看著中尉離開的背影,連續做了兩個深呼吸,然后轉過身來看向郭林:
“如果我們在那架飛機的殘骸上最終發現了伱說的那種…干擾設備的話,以我們華夏目前的技術能力,有沒有可能仿制一個同樣的裝備出來?”
隨后他可能也覺得自己的要求有點過分,于是又加了一句:
“功能一樣就行,具體性能可以放寬一些要求。”
郭林一手扶著下巴微微低下頭,但不斷打轉的眼睛證明他的大腦正處在飛速的思考之中。
大概幾分鐘后,他才終于開口回答:
“像是ADC還有FPGA這些電子元器件,其實大家用的都是貨架產品,PCB電路板的設計和印刷也不成問題,其實咱們國內欠缺的反而是具體的算法開發以及相對應的程序設計和參數調試能力,就算有了樣本,除非特別完整,否則也只能是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聽到最后,領隊的心情低落了下來。
他本以為這東西和當年仿制繳獲的導彈和無人機一樣,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搞定。
不過凝重的氣氛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不過說起來的話,最近咱們國家在這個理論方面的進步應該也很快…”
郭林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畢竟我剛剛說的那篇影響力很大的論文,就是兩個華夏人寫的。”
“雖然干擾和反干擾并不完全是同一回事,但算法研究的話似乎也未必就沒有共通性。”
“所以你們可以請外援?”
領隊的內心又重新燃起希望。
“我不敢保證,不過…回國之后可以去試試。”
想到這里的郭林也輕松了不少:
“正好601所那邊之前還問我們,能不能造一個更大一點的雷達裝在飛機上,現在兩臺渦噴14總共36kW的供電功率都浪費掉了。”
“要是能弄出來一套干擾設備,倒是可以裝到上面試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