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37章 海軍也想要新裝備

  王老念完,合上了手中的文件。

  由于今天參加慶功會的并不只有航空工業系統的人,因此跟郭林的情況一樣,也有不少人對于這個名字覺得有些意外。

  不過當常浩南的名字被說出來的那一刻,會場的幾個區域幾乎是立即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自然是來自航空工業、電子科技和試飛員單位的同志們。

  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常浩南在殲8C設計定型并最終入列服役的過程中做出過多少貢獻。

  因此他們也在這個時候給到了最為有力的支持。

  塵埃落定,常浩南自己也是長舒一口氣。

  滿足了!

  “恭喜你啊,常博士。”

  旁邊的徐洋一邊鼓掌一邊湊到準備起身的常浩南耳邊祝賀道:

  “看大家的反應,也應該算是眾望所歸了把。”

  后者此時也正沉浸在兩輩子頭一次領到這種等級證章的興奮之中,倒也沒有矯情,微微點頭感謝了對方的祝賀,然后便離開座位,跟在閻忠誠后面來到臺上。

  前面兩等紀念章都是工作人員直接把一個帶蓋的木盒子發到獲得者手里,然后打開盒子拍個合照完事。

  畢竟人多,要是一個個來估計也就不用準備什么晚宴了。

  而這一次,卻是由參加慶功會的幾名領導親自給四人頒獎。

  常浩南暈暈乎乎地看著王老把金色的紀念章從包裝盒里面取了出來。

  是襟綬的款式(掛在胸前)。

  他進一步松了口氣。

  雖然從形制上來說,大綬和領綬的級別要比襟綬更高,但華夏這邊的領綬一來有泛濫的趨勢,二來綬帶太長導致佩戴起來并不穩固,導致最終的佩戴效果有點像是運動員的獎牌…

  總之以常浩南淺薄的審美而言,還是襟綬更好一些。

  王老走上前來,把紀念章背面的別針固定在他的左胸口,然后二人握了握手。

  “小常同志,我從丁主任那聽到過你的事情了,年輕有為啊!”

  “也感謝組織讓我走上發揮能力的平臺,并給予了充分的信任。”

  盡管大腦的運轉還沒有完全恢復,但這種標準答案常浩南還是能反應過來的。

  “人民空軍的未來需要你們這樣的年輕人才,老實說,現在我們能提供的條件,還是不夠啊…”

  頒獎現場并不是個長時間聊天的好地方,因此王老也只是又簡單鼓勵了幾句。

  回到座位上之后,常浩南仍然忍不住低頭看了幾次胸前別著的金色紀念章。

  章體采用了五角星、利劍、旗幟、光芒和長城等設計元素,在圓形章面的中央,則是一個斷裂成兩截的米格25飛機圖案。

  立意鮮明,表達直接。

  雖然設計沒什么新意,但沒關系。

  土到極致自然潮。

  再說這東西的價值在于其背后蘊藏的意義。

  總之就是爽到。

  在三個等級的紀念章全部頒發完成之后,整個活動的前半段,也就是表彰儀式的部分便結束了。

  隨后的晚宴在形式上就要靈活自由很多。

  當然,宴會肯定不會再這個大會議室里面舉行。

  所以中間有大概半個小時的時間留給眾人自由安排,以及順便換地方。

  王老畢竟已經算是退下來的,倒也沒什么架子,一路上都在詢問有關輕重兩種第三代戰斗機項目的事情。

  “沒有什么意外的話,十號工程的第一架原型機大概可以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之間完成首飛,不過因為渦噴15沒有搞,渦扇10也還沒什么進度,所以暫時還是只能使用俄制航空動力,當然我們在設計進氣道飛發匹配的時候已經考慮過留出余量,未來可以換裝尺寸相近的國產動力。”

  611所的總工程師薛熾夀在旁邊匯報道。

  殲8C取得的戰果對于他來說既是壓力也是激勵。

  實際上從1995年左右開始,十號工程就已經成為空軍最為看重的項目,相比過去能獲得更多資源,不過也意味著他們絕對不能掉鏈子。

  好在準備裝在殲10上的一些子系統,比如雷達和數據總線已經在經過改進之后的殲8C上面得到了驗證,也算是給原本預計新技術使用率超過60的十號工程降低了一些風險。

  王老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后轉向另外一邊:

  “那十一號工程呢?”

  這次回答的是之前曾經帶著常浩南去參觀112廠總裝車間的何明:

  “按照計劃,由112廠負責總裝的前兩架飛機最晚今年年末就能下線,很多制造過程中的問題,尤其是數字化發圖和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在之前就已經解決,所以這方面的效率比一開始的預期更快,不過在生產制造這方面,601所的同志應該是想要和蘇霍伊那邊的工程師一起對飛機做一些修改,這方面孫總了解的比較多。”

  當何明說到這里的時候,常浩南才順著眾人的目光從人群之中發現了不算太起眼的孫琮。

  “哦,是這樣,我們計劃在打通零部件生產線的過程中,對蘇27S型飛機的一個工藝方法和一個設計問題進行改進。”

  “首先是關于飛機的大尺寸鈦合金承力隔框,共青城那邊一直是采用先制造兩個小尺寸部件,再進行焊接的方式生產的,但這個焊接技術目前做下來的良品率很低,更重要的是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死重,所以我們希望能改為一體化成型。”

  “另外,蘇27為了跟原來那個N001雷達妥協,在跨音速段有一個性能弱區,本來這一段的寬度其實很窄,影響也不大,但是原來的飛控卻一刀切地限制了整個速度段的最大迎角和可用過載,我們準備通過數字電傳和集中式飛行計算機實現對可用迎角的精確控制,真正發揮出飛機設計的最大潛力,既不會使飛機和發動機超出安全包線,又能最大限度發揮飛機的機動性…”

  孫琮雖然說的都是殲11的問題,但大家對此的態度還是積極的——

  問題不會因為你不說就不存在,而現在至少已經有人開始想著解決辦法了。

  尤其是跟在后面的幾名空軍飛行員同志。

  他們來自王老的老部隊空三師,也是全軍首個換裝蘇27SK的單位,對于孫琮所說的這些問題都是深有體會。

  只不過眼下的華夏軍隊還處在有什么用什么的階段,所以主要還是想著怎么克服困難。

  而就在這個時候,另外一個爽朗的聲音從一眾人身邊響了起來:

  “軍工系統的同志們也不要厚此薄彼嘛,什么時候考慮給海軍也添置一些新裝備?”

  “劉老?”

  作為華夏的“航母之父”,劉老對于海軍裝備建設的貢獻,以及對于海軍的感情毋庸置疑。

  現在看著自己老戰友正跟自己的部下歡天喜地展望未來,要說不眼紅,那肯定是假的。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