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章 兩代人的志氣

  “我們這種新型商務客車現在有兩種配置,分別搭配了三菱的進口發動機和自主改進的國產汽油機.”

  “另外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我們可以提供九座和十二座兩種搭配.

  另外我們裝配了暖風和冷風,真正的冬暖夏涼,為乘客提供了最舒適的乘坐環境”

  一分廠的空地上,擺了十幾輛嶄新的汽車,馬兆先謙虛的給幾位部里領導和來賓展開了講解。

  本來馬兆先是想讓李野來講解的,因為沒有李野,就沒有這兩條生產線,也沒有這兩款新車。

  但李野卻拒絕了。

  此時的馬兆先比他李野更需要上面的關注,畢竟馬兆先現在還是“代總經理”,上面還有某些人不信任他的領導能力。

  總廠今年突遭變故,馬兆先擔任廠長算是臨危受命,

  因為馬兆先不是輕汽公司的嫡系老人,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怎么能讓上萬工人信服,怎么能一掃輕汽公司的陰霾,帶領這家幾十年的老廠走出困境?

  但是一分廠,就是馬兆先能力的證明。

  因為馬兆先一直在名義上主持一分廠的工作,按照慣例來講,一分廠的今天離不開馬兆先的“英明指導”。

  而跟馬兆先比起來,起碼牛紅章在輕汽公司寸功未立,更加難以服眾。

  “各位領導如果有興趣可以上車坐坐,或者開一下試試感覺.”

  馬兆先熱情的招呼著薛部等人上了面包車,里面的暖風早就打開了,在這寒冷的冬天里,內外反差格外的大。

  薛部坐上了駕駛座,饒有興致的開了一圈,然后贊不絕口:“不錯不錯,比我以前開過的一些轎車都要好開”

  馬兆先馬上說道:“這個駕駛位置是我們根據李野的思路重新修改過的,李野提出了一個駕乘體驗的概念,說一輛好車,不應該讓司機去適應汽車,而是要讓汽車來適應人.”

  體驗過冰箱彩電大沙發的李野知道,跟發動機的艱難研發比起來,改善一下駕駛座椅的難度簡直就是小問題,而且回報率特別高,

  所以李野必須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持續的加大發動機等機械方面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在某些方面也下了大功夫。

  專門針對內地人體型調整的駕駛區,肯定會取得良好的口碑效果。

  “讓汽車來適應人?這話聽起來有點意思.”

  薛部笑了笑,忽然問道:“你說的那個李野,他人呢?”

  “就在這兒呢!就這兒呢!”

  馬兆先趕忙朝著不遠處的李野招手,把他喊了過來。

  李野仗義,把馬兆先推到薛部等人身前露臉,但馬兆先也不是沒個逼數的人,文慶盛把他派過來又是晉升又是提拔的,他還真以為是自己能耐了?該干什么自己不知道嗎?

  李野微笑著走了過來,對著部里的幾個人微微鞠躬,既不倨傲,也不謙卑。

  薛部伸手點了點李野,笑著道:“剛才聽馬經理說你的思路不錯,你給大家解釋解釋,為什么要讓汽車來適應人?而不是人來適應汽車?”

  李野笑著道:“因為讓汽車適應人,可以督促我們這些汽車人不斷進步,我剛開始開車那會兒,開的是東風140,開一天車就感覺很累,

  但我的師傅卻說我‘不知足’,說讓我開一天老解放之后再說累不累,我就覺得既然汽車能做得更好,能讓駕駛員不累,怎么能說駕駛員不知足呢?”

  “后來我才理解,這是看待問題的立場不同,站在一個駕駛員的立場上,有什么車就開什么車,他們沒有改變的能力,

  但是作為一個汽車人,我們卻有能力精益求精,有責任讓駕駛員更輕松,有義務讓乘客更舒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呵呵呵呵,你的志氣不小,不過年輕人就是應該有志氣.”

  薛部摸著方向盤感慨的道:“我開的第一輛車,就是你說的老解放,雖然開一天下來確實很累,但我們那時候可沒有叫苦,因為在老解放之前咱們沒有自己的卡車,那時候的老解放,就是我們的志氣.”

  聽著薛部的敘說,李野禁不住的立定、站好,謙虛的體會對方的心情。

  在進入北大之后,李野曾經以義務勞動的方式開過幾個星期的老解放,那滋味別說多難受了,簡直就是工業垃圾。

  但是對于薛部這些人來說,那時候的老解放,可是一個農業國邁向工業國的象征,也是大家努力向前的信念所在。

  而現在這個信念,要繼續由李野這一代人堅持下去了。

  就在這個時候,部里的另一個人忽然問道:“李野同志,我有一點不太明白,你們為什么給這種面包車,起了個商務客車的名字呢?”

  李野輕輕的笑了笑道:“因為這種車在海外,主要就是用來商務接待的,我第一次坐這種車,就是三菱公司接待我們去他們的工廠參觀,

  我們其實本來也考慮過叫它公務客車,但是思來想去就覺得太過高調,所以還是決定稱呼它為商務客車。”

  “哦”

  對方恍然明白了什么。

  這款面包車的用戶群體,明擺著是大公司、大企業和機關單位,如果再叫公務客車,那就跟普通老百姓拉開距離了,這在某些方面就不太符合原則。

  薛部看了看那個人,忽然又對李野道:“我看你們的年終總結上,對另一款微型卡車做了很長篇幅的描述,給我們介紹介紹吧!”

  李野馬上說道:“是的,其實我們一分廠最近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另外那款微型卡車上.”

  “這款微型卡車也很有特色,別看它小不點不起眼,但是能馱動兩噸重的貨物,時速可以達到九十公里.”

  李野領著眾人來到了微型卡車的樣車前面,給大家講解這款“完全貼近群眾”的工業產品。

  跟那款商務客車比起來,這玩意兒又小又簡陋,真特么的太貼近群眾了。

  雖然薛部也鉆進駕駛室開了一圈,做出了“也不錯”的評價,但看看周圍人那隱隱的嫌棄眼神,就知道大家打心眼里瞧不上這個小不點兒。

  京汽摩不要的東西,怎么可能入得了他們的眼?

  好好的汽車企業,搞個農用車出來,真是太掉價了。

  但是李野卻耐心的解釋道:“我們針對內地的運輸市場做了詳細的調研,發現在廣大的農村,還存在著很大的空白,”

  “我回老家的時候,看到很多生產隊還是以牛車、拖拉機作為主要運輸工具,刮風下雨的時候,拖拉機手只能靠雨衣,冬天下雪的時候,拖拉機手只能靠棉襖,而且拖拉機的速度太慢,一百公里要跑大半天”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研制一款價格不高,但又能遮風擋雨的運輸工具,它不需要太高的配置,但一定要皮實耐用,

  因為走在脫貧道路上的群眾,還承擔不起太高的費用,有的時候.廉價也是為了適應人。”

  周圍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這款入不了眼的小車,卻占據了很高的道義。

  薛部忽然回頭指著部里的記者問道:“都記下來了嗎?”

  記者的手里早就拿出了本子,趕忙答道:“都記著呢!”

  薛部嚴肅的道:“我們既要追求先進,也不能忘了樸素的本分,一個優秀的汽車人,要時刻掛念社會的方方面面.”

  一群秘書、記者全都掏出小本子,刷刷刷的記錄著薛部的話,估計用不了幾天,類似的文章就要在各家機械類的報紙上刊登了。

  薛部帶領大家參觀完了樣車之后,又參觀了一分廠的生產和辦公環境,最后逛到了一分廠的研發車間門口。

  馬兆先介紹道:“一分廠從建廠之初,就非常注重技術研發,現在的研發車間擁有技術人員兩百多人,而且還在大力擴建,這也是一分廠一直前進的基礎”

  薛部回頭看著李野笑道:“兩百多個技術員?你們這里的規模可不小啊!”

  李野謙虛的道:“不怕薛部笑話,我們這個規模跟海外的同行比起來,根本就不夠看,人家隨隨便便一家汽車廠,都有幾千甚至上萬的技術員,以后還需要部里給我們更多的支持.”

  “好嘛!你這是跟我哭窮來了。”

  薛部笑著進了研發車間,后面的人趕忙跟上,但是進去了十幾個人之后,李野卻很不禮貌的攔住了后面的人。

  “真的對不起各位,這里面空間狹小,就不方便請大家參觀了,我們在那邊安排了其他的參觀項目.”

  來訪的客人都驚訝了,他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而牛紅章憤怒的道:“李野你這是做什么?哪有把客人攔在外面的道理?”

  我特么是攔客人嗎?我是攔那幾個日笨人。

  李野早就看見木村那些人要跟著進去了,那眼神,分明就是刺探情報的刺客。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參觀團是很不當自己是外人的,日笨的參觀人員要參觀內地的宣紙、絲綢等等項目,結果內地人就真的讓他們看了,最后導致這幾項世界領先的項目,完全被日笨超越。

  那年花開1981

無線電子書    那年花開1981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