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96章 余壽十七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從兩晉之亂開始的幾百年間,無論長安還是洛陽皆成四戰之地。

  故而欲求活命者,或舉家攜衣冠南渡,或連宗族自放邊陲。

  對關中人來說,水草豐茂的河西自是首選。

  故而百年間涼州不復苦寒之態,有欣欣向榮之勢。

  但再怎么欣欣向榮,吃食依然還是難比長安精細,故而在涼州時裴行儉便已經在念叨著返京都須要大吃一頓。

  可如今坐上了宴會的位子,裴行儉反倒是心不在焉了起來。

  佳肴美酒,羔羊陳釀,烹牛宰豚且為賀。

  主食應有盡有,甜品亦不落下。

  玉露團、七返糕、貴妃紅、巨勝奴競相陳列。

  透花糍、甜饆饠、鹿糕饃、靈沙臛君可自取。

  (饆饠音同畢羅,臛音同霍)

  但此時,這些珍饈肴饌皆難入裴行儉之眼,他幾乎是迫不及待湊到了李靖的身旁小聲道:

  “學博…師父,陛下那殿中秘圖,可為真乎?”

  但旋即另一個更關心的問題也不由自主問了出來:

  “師父你真要去領海師?”

  這在裴行儉看來是相當難以理解的。

  東海他當然知道,狂風呼嘯云譎波詭,巨浪滔天變幻莫測,沿海人既敬且畏。

  而師父如今已是一把老骨頭…不對,方才好像還自述還有余壽十幾年?

  裴行儉感覺腦袋里的疑惑越來越多了。

  李靖渾不在意,開宴之時他便以疲憊為由舉酒受了賓客的恭祝,故而此刻倒是得以安寧。

  在裴行儉焦急目光的注視下,老將軍舞動筷子挑開了面前的小蒸籠,筷子尖輕撥將蒸籠里的饆饠皮捻起在面前攤開。

  同時左手不停,從旁邊已經打開的櫻桃陶罐頭中了幾勺果肉出來在饆饠皮上抹勻,隨后再從旁邊盤子里撿起來幾粒葡萄。

  鋪陳完畢后再行動筷,來回幾個方向攏起饆饠皮將其完整包裹上,最后用筷子夾起送入口中。

  感受著果肉與蔗糖在口中翻滾,輔以薄餅相緩讓余味更加悠遠,李靖陶醉的瞇了瞇眼睛,感嘆道:

  “欲嘗珍饈,當屬長安!”

  這句話被李世民聽得清清楚楚,被文武勛貴包圍的他只能遙遙舉杯,朝著李靖點了點。

  老將軍大笑,同樣舉杯飲了一杯。

  放下酒杯眼看著裴行儉急得似乎轉眼就要跳上桌子,李靖也是搖搖頭道:

  “殿中地圖,自是真的,不然國子監之青海沙盤從何處而來?涼州議軍略時的青海地圖又是取自何處?”

  裴行儉雖然心中早有猜想,但聽到師父親口確認一時間還是有些失神:

  “那我唐之疆域,竟不過天下之二三?”

  對他來說,唐承秦漢蒞中國而撫四夷,這是自小所讀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如今看那地圖所示,諸夏之地不過地處天下東隅,與經典中圣人言完全不同。

  李靖看了看弟子,用筷子再挑起一塊由糯米和豆沙搗碎制成的透花糍,有滋有味的品嘗完畢后,方才搖頭道:

  “天下之二三?等汝知地球之景,方可明宇宙之廣袤,吾等所立之地,我唐所領不足十之一也。”

  裴行儉感覺思緒前所未有的混亂起來,但依然還是循著本能下意識問道:

  “這便是師傅欲領海師鎮南海之緣由?”

  李靖坦然點了點頭滿是灑脫:

  “吐谷渾既亡,即便西有吐蕃窺視,然我唐健兒至此可無憂直趨西域。”

  “陛下于開遠門立碑,欲令西極道九千九百里,如今此去不過三千里。”

  “三十六國躍馬揚鞭,突厥汗國辟草牧羊,守約當勉之。”

  裴行儉感覺自己還有很多問題,但此時師父所說已經足夠他消化一陣了。

  吐谷渾之戰,那火藥聲威他看的清清楚楚,一尊火炮便足抵一名踏陣猛將,有此助力可以預見西域盡握并非難事。

  或許對師父這樣用兵如神的人來說,這樣征服西域確實有點欺負人了,那海師…搖搖頭,裴行儉選擇暫時不去想。

  他有預感,今年之內自己的一腔不解或就能得到解答。

  于是他干脆換了另一個方向的問題:

  “師父當真還余壽十七載?”

  李靖瞧了瞧剛呈上來的據說是御膳房新制的葫蘆雞很感興趣,起身直接撕扯了一塊送入口中嘗了嘗味道,一邊笑罵道:

  “怎地,嫌師傅將來可能成你領軍掣肘?”

  不過話剛說完便聽到了吸鼻子的聲音,回頭便看到裴行儉垂著腦袋,一滴水從其鼻尖上落下,在地板上洇出一塊痕跡。

  李靖敢雨中行軍強攻險要,也能雪夜強襲取敵帥帳,亦可冒著瘴疬一夜不睡追亡逐北。

  但眼前這般景象是他從未面對過的,堂堂軍神一時間竟有些手忙腳亂,口中的葫蘆雞也顧不得燙趕忙咽下,然后掏出手絹嘗試補救:

  “誒守約,師父不過與你逗樂…旁人年至六十想求十年余壽亦不得呢…你看那陛下…錯了錯了,哎呀…”

  “何至于泣?”

  從李靖手中接過那依然還有著血味的手絹,裴行儉將臉上淚痕大概擦了擦,然后低聲道:

  “母腹亡父兄,三十別師父,心何忍也?”

  于是李靖便也默然。

  裴行儉乃是那裴仁基的遺腹子并不是什么秘密。

  遺腹子,不思其父無貌于心,不夢見像無形于目,生父幾近于無。

  青海道吐谷渾之役,念在陛下擢其太速且年歲頗幼,恐戰場有所不測故而多有照拂。

  如今看來兩人之相處,雖為師,然近父。

  于是李靖也只能收起此前的逗樂心態,認真道:

  “十七載之壽乃是原先知曉,如今京都有孫藥王,且師父我如今注重養身,或不僅十七載也。”

  這個說法總算才讓裴行儉止住悲意,李靖又給他介紹了兩道吃食,才終于將其注意力轉到了面前的宴會上。

  一頓風卷殘云之后,裴行儉拍了拍小肚子一臉滿足:

  涼州可吃不到這般食物!

  肚子吃飽,心情美好,于是大膽的念頭便又重新占了上風。

  小心瞧了兩眼那還被勛貴奉承的陛下,裴行儉小心問道:

  “師傅,甘露殿你說還有余壽十七載時,為何我見陛下好似頗為不喜?”

  兩人此刻身邊并無其他文武勛貴,或是吃的高興了點,或是多飲了三五盞酒的緣故,李靖也失了兩分矜持,低頭嘿嘿笑道:

  “或是因為…陛下想到了他亦余壽十七載吧。”

  裴行儉頓時想要給自己一巴掌!

  好端端的沒事兒問這個干嘛?

  他倒是一點都沒懷疑這個說法的真實性,畢竟這可是師父,既沒必要也不可能騙自己。

  雖然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從連戰連捷之態,地圖精準之勢,恐怕陛下和師父真有不少不便言說之事?

  而對師父的隨口一問,直至第二天裴行儉起床洗漱過后到了弘文館都還在后悔。

  畢竟這東西就算知道了也一點用都沒,憑空擔驚受怕,而且根據師父所說如已作不得準。

  但若是自己一個沒管住嘴傳到了陛下耳朵里…裴行儉覺得老裴家怕不是要在他這一代無了。

  就這般神色恍惚之間門檻差點沒踩好頓了一個趔趄,關鍵時刻一個臂膀扶住了他。

  拍了拍胸口裴行儉舒了一口氣,然后一扭頭想要道謝便看到了一張不算陌生的臉,登時便不由自主道:

  “我可沒說陛下…”

  比腦袋更快的是裴行儉的手,精準捏住了嘴唇之后對著眼前的李承乾尷尬笑了一下。

  李承乾不以為意,笑道:

  “看來守約昨日慶祝頗為盡興。”

  裴行儉揉了揉臉順坡下驢道:

  “借代國公之勝于陛下面前唱名,頗有放浪形骸之態,宜當自省。”

  李承乾了然,于是干脆指了指身旁的連廊道:

  “寡人聽聞守約以十三之歲齒,赴青海為國戰,恨不能同往也。”

  “今既相見,不若與寡人述說一二?”

  裴行儉對弘文館很是熟悉,知道那邊有個小花園,平時這里的王孫子弟學習累了多會過去游玩嬉戲以放松。

  太子殿下名義上也屬弘文館的學生,故而不定時會過來,彼時裴行儉因能寫得一手還不錯的書法,在弘文館頗有名氣,故而與太子雖說不上熟悉,但也絕不算陌生。

  太子相請自無不可,裴行儉點點頭與李承乾相伴著說此前之戰。

  先是說了自己如何不耐涼州寒冷的窘態,又說涼州飯食難以下咽,青海之景,雜胡之狡詐,唐軍之強盛各自選了一些說了說。

  李承乾認真傾聽,時不時點頭,間或問問這吐谷渾與突厥人有何不同,這倒是引得裴行儉有些好奇了:

  “殿下竟對胡人如此感興趣?”

  李承乾噙著笑意點點頭,笑容中有一些自得以及一些難以掩飾的期待:

  “畢竟突厥乃我唐之敵也,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

  裴行儉沉默著點點頭,又與太子說了會兒話之后便各自分開。

  他要去弘文館藏書之中找尋一些古籍,看有沒有能與昨日驚鴻一瞥的甘露殿中地圖相對應的地方。

  另外便是著重找找“地球”二字,看是否有記載。

  這不經意的兩字還是今天起床才忽然想起來的,但可惜師父已經以勞累為名閉門謝客,想要再見須半月之后了。

  扭身走之前,裴行儉還是下意識擰著眉頭瞥了太子殿下身后的女童一眼。

  看其裝束似是東宮的同歲女伴當,裴行儉反倒是隱隱覺得這女童雖一言未發,但方才所談她皆懂,而且似多有思考,頗有聰慧之色。

  嗯,畢竟他也曾有神童之稱的,這點兒上絕不會看錯。

  現在再遠觀離去時看其態勢也并不以下人自居…不過這管自己什么事兒?

  搖搖頭一邊回身走一邊習慣性的思考。

  太子的問詢…臉上那難以掩飾的雀躍之色…言語間對西域不加掩飾的好奇…以及昨日師父的突然決定,以及…

  “三十六國躍馬揚鞭,突厥汗國辟草牧羊”

  裴行儉搖搖頭得出了一個自覺很大膽的猜測:

  “陛下欲令太子領軍,征西域?”

  被自己念頭嚇了一跳,但裴行儉越想反倒是越可能。

  宿將靖海,青將開邊,這是如今再明顯不過的態勢。

  而如今大唐有驍騎有悍卒有無堅不摧之火藥軍械,再輔以薛蘇這等猛將,西域能稱敵者唯西突厥。

  青海戰場上裴行儉沒法臨陣,但從將士們的轉述也聽得明明白白。

  薛仁貴臨陣的弓馬之勇,頗似圣上且有御賜寶弓。

  蘇定方沖陣奇襲似鬼魅,指揮驍騎之嫻熟似師父。

  也難怪師父滅了吐谷渾之后便請學海師鎮南海,恐怕也是覺得這西域沒啥意思了…

  這等情況下,將西域比作禁苑獵場也不算過分,讓陛下的親子進去騎騎小馬砍砍人,或也是一個培養儲君的方法。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今太子與他同歲,陛下此舉未免有操之過急之嫌,難道是怕自己余壽命十七載難改…呸呸呸!

  裴行儉將這個念頭努力從腦海中丟出去,隨即便想起來太子與自己同歲。

  等等,自己開唐所未有,十二三歲隨軍征青海,莫非也是陛下培養太子的一環?

  裴行儉忽然也很想跟師父稟報一下,自放朱崖同鎮南海算了…

  在西域要跟薛蘇還有太子擠在一起,有生以來頭一遭,裴行儉感覺這西域有點太小了。

  李承乾與裴行儉分別之后,一路上步伐稍顯輕快。

  等入了宮城之后,身后的侍女上前,從落后太子兩個身位變成了落后半肩,旁邊的內侍也見怪不怪,但聽此女脆生生問道:

  “殿下真要去西域了?”

  李承乾努力抑制著臉上的笑意道:

  “自須陛下定奪,但…”

  說起來之后李承乾臉上便多了一些憧憬之色:

  “父親說的沒錯,他在馬上定天下,而如今要鑄盛唐,為人君者如何能畏戰而自安?”

  “父為天下君,吾亦當天下少年君也。”

  女童臉上有點糾結:

  “可…若是去了西域,是不是要死好些人?殿下也會有危險。”

  如今正經談論起來這個未定之事,李承乾臉上也少了幾分雀躍,多了兩分堅定:

  “何有不流血之定天下?”

  “危險何足道哉,唐既有吾父般上將,自也有勇戰之儲君也!”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