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82章 人類根深蒂固之疾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隨機推薦:

  “這羅馬的亂世,跟我華夏確實仿佛。”

  張仲景手上不停,同時難得發表了一個評價。

  對老先生來說,雖然醫道之外并不太關心,但大概也知曉身后模糊的歷史走向。

  雙方衰落時間仿佛,亂世之久仿佛,如今就連宗教之興奮,疫病之狀也比較仿佛。

  雖然那些具體的癥狀與此前的傷寒不太對得上吧,但其因寒而起,對如今漢朝的醫生來說,那便是傷寒。

  不過同時張仲景對后世醫學研究之深入也非常羨慕。

  心中也暗自下定決心,等今日事了,當尋孔明先生請教共研這醫學教條。

  后世能將其沿用一千多年,這漫長的時間本身就已經足夠說明其價值。

  至于后世將其廢棄之后革新的教條,張仲景根本就暫時不敢奢望。

  就如諸位軍師和主公曾感嘆的,即使此時有了后世的天宮,那舉傾國之力多半也難將其摹造出九牛之一毛。

  醫道上也是相同,就如嬰孩學走一般,先學爬后學走再看跑。

  急其功謀其利,非仁人所為也。

  張仲景如今方才謹慎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但對劉備來說更驚訝的還是后輩闡述的這個古羅馬的制度:

  “公共食物配給?”

  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長詞,但如果將其兩兩拆散,其中的意思對劉備等人來說并不難理解。

  禮記有言,天下為公。

  那么這長詞豈不是可以理解為,天下共有的食物配給?

  此前大概知道后世之制度時劉備只是驚訝一下子,畢竟隔千年光陰,國家制度之演變非他所能推演。

  但這古羅馬乃是與漢同時代,而且看這文字記錄的意思,即使遭受大疫,逢亂世,這般食物配給依然還在執行!

  這是一套與大漢完全迥異,但似乎依然行之有效百年的強國之法,此時劉備是真的既驚訝又好奇了。

  孔明一方面同樣驚嘆于這古羅馬的大手筆,一方面也同樣提出質疑:

  “此等食物之配給,必然是有身份之區別。”

  畢竟若是能無節制的給所有人吃的,那這阿拉伯也別崛起了,一起去古羅馬吃嗟來之食豈不美哉?

  而且帝國想要執行此等制度,必然也是有相應的食物收集之法的。

  吃食不可能因皇帝一言而生,即使在西方應該也只能從土地中種出糧食。

  那么這古羅馬如何擁有如此豪橫且穩定的糧食儲備和來源,就成了的孔明所好奇的地方。

  那幅地圖也被孔明小心且慎重的帶出了成都,且之前慎之又慎放在了漢中,直至確定潼關克復三秦平定,關中八百里秦川穩若泰山之后,孔明方才將那幅地圖帶了過來,如今正在身后掛著。

  回身望去,孔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古羅馬疆域之南,那里氣候相較于羅馬也要更加炎熱。

  如今知曉交州有五十日一熟的占城稻,而且還有富裕豐饒如天竺之國,那么羅馬之南盛產糧食或許也沒什么奇怪的?

  而且…這被后世謂之地中海的巨湖,所帶來的船舶之利恐怕較之大漢江河不知強出多少。

  此前曾丈量過,此巨湖南北之隔約八百里,若以舟船輸送輜重,尤利也。

  不過話雖如此,但眾人也是難免艷羨。

  這反倒是讓簡雍從心中愈發堅定:

  等玄德公處諸事告一段落,他簡雍必然西行。

  那唐有玄奘入印取經,他簡雍當效后世,至這羅馬取西方科學之精要,輸送以強漢。

  為此即使埋骨異鄉,亦不惜也!

  至于最終說起的宗教興起,張飛也唯有感嘆:

  “這羅馬與我大漢,真乃是不同胞的親兄弟了。”

  龐統等心思玲瓏剔透之輩則更是警醒,雖有東方之別有制度之別,但這歷史之走向何其似也?

  看著后輩那關于宗教抬頭意味深長的幾句話,孫思邈沉默了一下忽然有些好奇:

  “這漢成帝不智也,緣何竟能將那妖道甘忠可鎖死獄中?”

  畢竟這漢成帝的事情孫思邈也大概記得,治國無能,怠忽朝政,使外戚得勢釀王莽之亂,掐死親子終致己身絕嗣。

  而且如此昏君晚年好祭祀鬼神尋仙問道,這甘忠可扯出來的太平經還參考了儒家的讖緯學說,在這方面頗有些能耐。

  至少其人扯出來的天庭神君等等如今百姓皆深信不疑,可見其人能力,結果竟死于漢成帝之手?

  李世民對此只是笑笑,意味深長道:

  “這甘忠可妄稱天命欲脅迫天子。”

  “如成帝一般失節耽于享樂之輩,反倒更深知天命為何。”

  對此李世民也不愿多談,只是笑笑轉移話題道:

  “也不知此時西方這拜占庭帝國,與古羅馬又是何種關系?”

  同時心中也是決定,等到開海有成效之后,定派善于書記之輩至西方整理彼輩之歷史。

  到時將其送與后輩,不知能否令后輩驚奇?

  那后輩隨口所述的給所有人發放食物的,李世民壓根不信,更相信其中定然還有不小的限制。

  不過也因此對西方之事更加好奇。

  而尤其令李世民忍俊不禁的還是對司馬懿的評價:

  “幻想文學…哈哈哈哈。”

  而在這一時期面對疫病,有一樣性質近乎相同的東西也在同時悄悄興起。

  在東方這類東西鑄造出了魏晉狂士的形象,勛貴名士之間吸食成風,并在這片土地上流竄千年之久。

  它的名字至今依然見于史冊,留下了不可忽視的一筆,其名為五石散。

  在西方這類東西被冠上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名字:萬應解毒藥。

  而其主要成分也是如今看過歷史課本的人都不陌生的:鴉片。

  五石散具體始于何處已經不可考,更大概率是來自于漢時的民間方士,甚至有人推測最早來源就是太平道。

  因為五石散因其主要成分乃是五種礦物而得名,相當通俗易懂的名字不像是起于勛貴豢養的方士的風格。

  其大流行也是因為疫病,最開始是因為漢末傷寒發作時會讓病人渾身發冷。

  而五石散藥性皆燥熱繪烈,其短期中毒的伴生效應是迷惑人心,這種惑心智的感覺令那些名士非常沉迷。

  還記得咱們之前說過的那個魏晉名士不?

  就是大喇喇的問:諸君為何來我褲襠里的那位。

  這就是最典型的過量吸食五石散的癥狀。

  吸食五石散會使身體燥熱,因此對魏晉名士來說,吸食五石散之后赤身裸體是一種名士風流。

  長期吸食會使身體慢性中毒癥狀逐漸嚴重,逐漸脆弱的皮膚根本無法適應粗糙的衣服,因此“坦誠相見”也成了魏晉時的一種名士風流。

  而這種致癮藥物也貫穿了魏晉南北朝整個亂世,造孽無數。

  西方的鴉片歷史則更久,至少就西方人自己考據的歷史來看,大約公元前四千二百年就有種植罌粟的痕跡。

  而西方的文明發源地之一幼發拉底河流域同樣有距今五千四百年的種植罌粟的痕跡,當時古人類將罌粟稱為“快樂植物”。

  三千七百年,亞述人的醫生認為罌粟能醫治百病,當時的亞述人會調制植物飲料飲用,有加罌粟的飲料有115種。

  因為其“醫治百病”的特性,罌粟在古西方被奉為神跡,古希臘金幣上繪有罌粟,古羅馬也將罌粟的圖案刻在了墓碑上,足見古西方人對罌粟的推崇。

  當時的古人深信罌粟能治百病,比如三千五百年前古埃及的《埃伯斯紙草書》中就有記載,當時的人們用罌粟外敷來治療外傷,也會給嬰兒喂食以防止嬰兒夜間啼哭。

  而因為其致幻特性,罌粟也迅速和宗教被聯系在一起,披上了一層神圣的外衣。

  在公元120年前后,中亞地區本都國王調配出了最早版本的“萬應藥”,傳說這種藥能使人百毒不侵。

  這種藥方在傳入古羅馬之后被知名暴君尼祿親手改良,大幅提高了罌粟在藥方當中的占比,并很快成為古羅馬皇帝御用的靈藥,被稱為底野伽。

  因此后來名醫蓋倫用罌粟汁調配出了藥效更強的萬應解毒藥,給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服用以期望能解疫病,也就毫不奇怪了。

  這個鴉片制品也被用在安東尼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康茂德身上,效果未知。

  而后來歐洲歷史上的一些知名君主,比如查理曼大帝、阿爾弗雷德大帝、亨利八世、伊麗莎白一世等等,都是底野伽這個鴉片制品的忠實客戶。

  而在民間自然也不用多說,本身百姓就有服用鴉片制品的習慣,亂世和疫病讓百姓面臨著與漢末百姓同樣的問題。

  最終導致帶有致幻作用的鴉片制品在西方一直活躍到了十七世紀。

  直到這時才有醫生明確指出了鴉片制品的雙向效果:在治療病人時也會讓病人不可避免的成癮,最終身染毒性。

  而這種成癮性后來也成了殖民侵略當中的強力武器,大量傾銷的鴉片能夠迅速奪取殖民地的財富,并且還能讓殖民地的百姓迅速上癮,失去反抗能力,這也就是給近代中國帶來沉重傷痛的鴉片戰爭。

  而至今鴉片制品依然在西方民間活躍,五石散卻早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可能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消滅這種古代早期的致癮藥物,氣候同樣也出力不少。

  對此感受比較深的當屬甘露殿的眾人。

  畢竟目前的這位孫太醫日常除了治病救人研究醫術之外,經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宣傳五石散的危害。

  也是因此,如今大唐王侯公卿當中依然還有吸食五石散的,但已經基本不公開宣揚了。

  但是此時看后輩的意思,孫神醫說的不僅沒錯,而且對其危害的宣揚很可能還算是比較小的?

  只不過對其究竟危害如何,后輩也有點諱莫如深的意思,這讓甘露殿的眾人一時間也是有點抓瞎:

  說此物貽害無窮,可是究竟如何貽害無窮,并且與其近似的東西是如何能給堂堂一國留下巨大傷痛的?

  李世民將目光投向了孫藥王,其余眾人也不由得將視線匯聚到了孫思邈的身上。

  畢竟看如今后世對醫道的推崇,對張仲景的贊不絕口,多半也能判斷出來:

  這孫思邈很可能算是如今唐朝某種意義上的“先行者”。

  孫思邈長吸了一口氣心中也有了計較:

  “五石散之毒如何,兩個月后自見分曉。”

  于是匯聚過來的目光漸漸散去,而同時孫思邈也悄悄湊到了李世民身邊。

  “欲求猿猴數只?”

  其中意思也不難猜,因為此前光幕聊到那蓋倫醫生的成就時李世民也聽懂了:

  猿猴頗類人,故而若是試制藥物,便可使猿猴先嘗。

  對此李世民大手一揮便是準許,而且表示數只怎么夠?至少給你四五十只,孫思邈也只好哭笑不得的謝過。

  這一刻李世民反倒是有點自矜如今貞觀之風不錯了。

  蓋因為貞觀治理頗有成效,如今詔獄當中死刑犯并不多。

  而再加上孫神醫的解剖之需求,這些死刑犯時不時便需要拉出去行刑,然后將尸體巧立名目送入新的太醫署當中。

  如此導致如今詔獄當中死刑犯已經近乎枯竭了。

  否則的話何須猿猴,直接在死刑犯身上試藥便是。

  暫且解決了孫思邈的事情,李世民如今也是有點驚嘆了。

  后世將五石散與這由罌粟所作的鴉片制品做對比——雖然不知為何叫鴉片吧。

  但至少這種態度可見兩者性質之類似。

  李世民是見過服用五石散附庸風雅的“名士”的,種種狂疾可謂駭人。

  也是因此李世民根本無法想象,整個西方服用此物長達五千年,并且一直延續到了后輩所說的后世…

  等等,李世民敲了敲腦袋不由得暗自警醒。

  他還在疑惑這鴉片有何害處,但想想后世西方已知這鴉片制品有害,但依然綿延不絕,已可見其威力了。

  于是這位大唐皇帝輕“咝”一聲,心中不由得也對孫神醫的實驗結果更加好奇。

  少量服用五石散可發熱御寒疾,經常服食五石散有狂疾能被稱有魏晉風度。

  那經常大量服用五石散,這所謂的成癮性,最終結果會是怎樣?

  結尾修改時候出了點錯,刷新可破。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