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75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回紇有心向唐,不錯。”

  吐迷度這個名字在百騎司的情報中是見過的,只是沒想到竟這般識時務。

  而且其子婆閏對大唐攻略西域出力頗多,倒也算得上將星一個,且看得出來對唐頗為尊服,稱得上召之即來。

  但愈是這樣,想起來那唐肅宗為復兩京,縱容回紇劫掠,就讓李世民心情愈發復雜。

  若不是有光陰之隔,他甚至想提兵將兩邊一起給滅了,都不夠丟人的!

  杜如晦對李世民表情看的清楚,小心道:

  “只是此等奪位之事接二連三,若馭諸胡,當有所防備。”

  李世民緩緩點頭,暫時將這個讓他心情復雜的名字略過。

  轉而開始研究這幾個領軍的人物。

  首先就是嘉獎了蘇定方一句:

  “定方能平西域,能鎮遼東,領軍之才尤勝于人。”

  蘇定方挺挺胸膛,雖然從私心里很感謝皇子治為帝時的重用。

  但若是三十歲便能建功立業,誰想等到五六十歲再被人贊嘆大器晚成?

  不過如今陛下欣賞之色溢于言表,蘇定方便連連謙虛:

  “此皆臣借盛唐天威,方有此虛名。”

  “而大唐借陛下之才,方有盛唐威名。”

  “故而臣之薄名,皆仰陛下余威。”

  李世勣瞪大了雙眼:

  汝輩戰神的尊嚴呢?竟是如此厚顏之輩?

  李世勣很憤慨,李世民很歡樂。

  侯君集很羨慕,這些話他也會說啊!

  只不過這話若是出自他口,陛下多半反而會生氣罷了。

  一念至此,侯君集反而悄悄嘆了口氣,這種事兒找誰說理去?

  不過念在也不是只有自己遭罪,侯君集決定關心一下老朋友:

  “齊國公明日有空否?共酌一杯。”

  長孫無忌盯著侯君集仔仔細細打量了兩眼,默默背過了身子。

  另一邊李世民已經看著光幕上的名字大笑出聲:

  “這劉正則竟還有領軍之才,果有才情!”

  大唐皇帝對這個名字可謂是記憶猶新,被管國公任子瑋舉薦,升陳倉縣尉。

  結果這劉仁軌剛到任不久就杖殺了一個折沖都尉,這件案子最終被遞到了李世民手里。

  “朕看這劉仁軌所搜集證據樣樣屬實,那折沖都尉恃功自傲而肆意違法,乃死有余辜。”

  “大唐如今急需此等有為之官吏,故而朕嘉其咸陽縣令。”

  說起來此事李世民頗有一點洋洋得意之感。

  若是按他一開始脾氣,怎么著都要對其問責一番的。

  但想起來盛唐的偉業以及后世的贊譽,李世民便強行熄滅了怒火,公允而判,并對劉仁軌做了嘉賞。

  而如今,李世民有了一種所作所為被光幕肯定的感覺。

  對此杜如晦看的清楚,起身恭賀:

  “賀喜陛下,又有三位英才入彀中矣!”

  劉仁軌如今在長安的旁邊咸陽當官,履歷他還有印象,不過三十歲。

  鄭仁泰乃是秦王府舊將了,征討王世充、竇建德都有出力,并也參與玄武門,今年剛進爵歸政縣公,邑千戶,今年也才三十歲。

  這薛仁貴光幕說的清楚:祖上都有出仕,直至其父早逝方才家道中落,因此必不可能為隱戶。

  這些條件綜合起來,民部將這人找出來,并不算太困難。

  李靖也道:

  “按光幕所說,陛下詢老臣是否同征高句麗時乃貞觀十八年。”

  “那如今這薛禮,不過十六歲而已,正宜培養。”

  蘇定方前面聽到對方如此待遇還有點同情,兩人一個掃大街一個守宮門,而且匡道府距玄武門也不是太遠,也算是難兄難弟了。

  但聽到其人年齡后瞬間警覺。

  李世民滿臉笑容壓壓手:

  “不急,且再看看。”

  此前還頗為憂心李靖老將軍后繼無人,如今看來咱大唐果真人才濟濟啊。

  至于后輩所說的什么恥辱之戰,李世民也并在意。

  一個回紇而已,能有什么風浪?

  而且后輩言語夸大時也不少,這次說不得又是什么欲揚先抑之言辭。

  薛仁貴此人,最為傳奇的莫過于他的箭法,極為善射,堪稱神將。

  最初征遼東時,薛仁貴在高句麗人群中開無雙的樣子就被史書記了下來:

  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

  可以說即使呂布復生也得遜薛仁貴三分。

  而被李治想起來給扔到遼東后,薛仁貴表示,即使守門十五年,你爹還是你爹。

  戰橫山時,四十五歲的薛仁貴玩兒了一手花的:

  直沖敵陣卻不帶戟,縱馬張弓,敵兵應弦而倒,射得高句麗人心驚膽戰。

  面對薛仁貴這么跳,高句麗人不干了,也派出了自己的神射手。

  石城時高句麗的神射手大將連殺十余名唐軍,薛仁貴大怒,這次干脆直接弓都不帶了。

  “單騎直往沖之,其賊弓矢俱失,手不能舉,便生擒之”。

  赤手空拳沖陣,閃避了敵軍神射手的所有攻擊,然后直接把人給生擒了回來,可以說帥出了新高度。

  而在征小毒的兩路大軍確定之后,李治于皇宮內設宴,給將領們壯行。

  古代娛樂活動匱乏,因此酒酣耳熱之后,李治表示:

  朕聽聞古之善射者,能一箭穿透七層鎧甲,愛卿且射五層試試?

  薛仁貴放下筷子,拉弓一射,五層鎧甲被直接洞穿。

  李治大驚,當即命人取了一副明光鎧送給薛仁貴作為賞賜。

  射穿五層鎧甲當然不是薛仁貴的極限,所以后來隋唐演義對這段劇情做了改動,變成了薛仁貴當場豪言:

  七層算個毛?給小爺來九層,讓你們開開眼!

  只能說可惜薛仁貴在面對皇帝時候還是太保守了。

  但好在,表演的舞臺還很大。

  小毒聽聞唐軍前來討伐后,竟然不跑,而且許重利拉攏到了鐵勒九姓的部分支持,最終糾集了十萬大軍,與唐軍會師于天山。

  并且更絕的是,小毒認為,唐軍不過是仗著鎧甲更厚,武器更好,才有那些戰績。

  要論勇猛,還得是我草原勇士!

  于是臨陣派出了回紇部落中的數十位勇士,在唐軍陣前挑釁鼓噪。

  薛仁貴不急不緩的單騎出陣,一人對著數十人發起沖鋒,并在馬背上發動了騎射的絕技。

  三箭連發,洞穿了三位草原勇士的頭顱,射碎了草原勇士的勇氣。

  小毒允諾的那些財富功名離勇士們遠去,唐軍的赫赫兇威重新涌上了勇士們的心頭,誰也不想變成第四人,于是這數十位勇士可以說是迫不及待的下馬請降。

  唐軍與薛仁貴都看傻了,還有這樣的勇士?

  但隨即就反應了過來,如果這都能算勇士,那所謂的十萬大軍也不過是一群會跑的功勞罷了。

  于是薛仁貴一聲招呼,唐軍齊出,鐵勒九姓的十萬大軍當場潰敗,十萬人開始了大逃亡。

  唐軍隨著薛仁貴一起追擊,越過磧北,徹底打散了十萬大軍。

  小毒死于亂軍中,尸骨無存,被小毒蠱惑的鐵勒九姓的首領被生擒,薛仁貴勝利班師。

  大勝的唐軍齊聲合唱: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至此之后,鐵勒九姓徹底衰弱,逐漸泯滅于歷史,再也不能聯合起來威脅唐朝邊境。

  “果然乃朕之神將!”

  李世民臉上的笑容再也遮擋不住了。

  就連秦瓊和尉遲敬德臉上也多有佩服之色。

  兩人都是斗將,陛下對猛將有多喜歡那是再清楚不過了。

  且斗將的職責之一就是要成為戰場的焦點,然后盡力打擊敵軍士氣。

  這一點上這薛仁貴做的更好,又是白衣,又是單弓出陣,甚至還迎著神射手赤手空拳沖陣。

  只需要稍微代入一下,就能明白這種舉動對士氣的激勵有多高。

  甚至最后還能留下贊詩…秦瓊低聲贊嘆道:

  “此乃殺人誅心之舉。”

  雖然這三箭定天山有頗多巧合因素,但仗都打完了,回頭本地人互相交流起來,人家一句:

  哦,伱們就是那十萬大軍被三箭而定的鐵勒九姓?

  都不好意思提起來…

  李世民已經在笑呵呵的交代杜如晦了,等事畢后一定第一時間尋來,大唐皇帝要親自考校他的箭法!

  于是眾人才想起來,哦,陛下也乃善射之人。

  比如玄武門…

  咳咳,還是說點別的吧。

  李世勣感覺肩膀上的壓力又沉了一分。

  看看還在仰頭沉思的蘇定方,再想想那三箭定天山的薛姓小將。

  才不過三十六歲的李世勣忽然感覺自己老了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

  我的絕技是啥來著?

  不過又掃了一眼身旁笑容滿面的李靖老將軍,李世勣也重新振作:

  能打有什么用?

  滅國之將,靠的是對騎兵的運用,對軍略的制定,對多兵種的運用自如。

  而且這薛仁貴如今還未加冠,蘇定方才不過一個中郎將而已。

  若論起點,他李世勣完全不差。

  李靖沒有那么豐富的內心活動,只是好心道:

  “陛下若尋得這薛仁貴,老臣可考校其兵法。”

  李世民大搖其頭:

  “如此神將,何須如此?”

  “合該以勇略破敵,令敵膽寒!”

  李靖也堅持自己的意見:

  “智勇兼備,方為上將!”

  “這薛仁貴空有勇武,卻沉迷風水相術,若非家有賢妻,定蹉跎一生。”

  “見識淺顯,須修兵法以彌不足。”

  一君一臣俱是名將,面對如此好苗子,各不相讓。

  甘露殿一時間沉默了下來,圍觀的一群人互相使眼色,滿臉的興致盎然。

  (本章完)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