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74章 新的經驗寶寶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或許是因為年輕時看李靖雪夜奇襲定襄,印象深刻。

  導致后來的蘇定方也頗為酷愛奇襲。

  在蘇定方的計劃中,蔥嶺應當是有一場惡戰的,但看著這個將自己綁了的滾刀肉,蘇定方表示這個真的在計劃外。

  投降的都曼被蘇定方捏著鼻子帶回了長安,蘇定方獲得了表功,都曼獲得了長安戶口,李治獲得了太廟獻俘的機會,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此戰之后蔥嶺周圍徹底平定,次年唐朝官員花了大力氣重新劃定了唐朝西部的行政區。

  因為領土太大,所以這項工作不太容易,最終根據唐朝記錄來看,于闐以西波斯以東的這十六國,分置都督府,合計八十個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

  也是至此,二鳳時在長安西邊通遠門立的西極道碑徹底成了真話。

  “此去西極道九千九百里”

  此時的唐朝,從長安到里海的直線距離為四千七百公里,合一萬零四百唐里。

  李世民徐徐吁了口氣。

  好似有一巨幅的畫卷在他面前徐徐展開,而此時這副畫卷已然圖窮。

  將莫名的心緒暫時壓下,李世民首先想到的還是夸夸年輕人:

  “使亂賊不戰而降,定方威矣!”

  蘇定方不好意思摸摸臉頰,卻覺得也沒什么好夸耀的,甚至如光幕所說,感覺有點失落。

  帶精兵,急行軍,打了一場謀劃已久的突襲。

  結果對面直接投了,只有俘虜,沒有斬獲,時間全特么花在路上了!

  而且路上急匆匆打了一場遭遇戰都沒來得及記功!虧大發了!

  心里不斷告誡自己,若有瑕疵,一定要穩重,面上則很是謙虛:

  “非蘇定方之威,實乃陛下之威,托以信任,借唐威而懾賊獠。”

  李世民頓時更加欣慰了,還是年輕人好啊,不驕不躁懂得謙虛。

  反觀…

  還不待李世民眼睛掃過去,侯君集就自覺低下了頭。

  李世勣滿臉都寫著羨慕,憑什么他端端正正以身犯險滅薛延陀被一筆帶過。

  這蘇烈帶著一萬人馬一來一回看風景被細細講述!

  在李靖老將軍的篇章里成了妖道徐茂公,在這小將蘇定方的篇章里成了配角。

  明明是三個人的初唐戰神,為何偏偏沒有我的姓名?

  李世勣差點想仰天長嘆了。

  懶得看三十歲的陛下擱那兒擺譜,杜如晦細細打量著地圖,最終嘆了口氣道:

  “還是太遠了。”

  房玄齡點點頭:

  “能借安西四鎮直控西域,已屬不易。”

  “從長安出蔥嶺而返,即便快馬也要逾半年,中亞之處倘若有變,傳至長安則已萬事休矣。”

  杜如晦點點頭:

  “故而遂有節度使。”

  雖不知曉后世有科技之物,但和杜如晦思來想去,被授予臨情決斷之權的節度使確實是目前大唐能夠拿出的唯一方法。

  但如此一來,邊軍就成了百戰精銳,大唐腹地反而因為承平日久,武備廢弛,節度使反而又成了帝國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雖然目前疆域還不至于此,但兩人已經開始提前操心了。

  “不過吐蕃的土地肥沃,卻缺人至此。”

  李世民看過百騎司初步提交的幾份記錄,無一例外都提到了吐蕃相當缺人。

  行走四方的商賈或多或少都與吐蕃打過交道,不過在商賈們的口中,稱呼其為雅隆羌,或者雅隆胡。

  與他們做買賣,最為暢銷者,屬生口。

  而如今,后世將吐蕃對吐谷渾殘和白蘭羌用兵稱之為吞并,可見其內部人口之匱乏。

  李靖是能跟得上李世民心思的,因此道:

  “如此看來,我等對吐谷渾之策,反而致使吐蕃坐大。”

  “若再對吐谷渾用兵,當清掃青海諸部,遷其婦孺至河西?”

  “或提前屯兵于積石山,或…”

  李靖目光在地圖上端詳一番,最終選定另一處:

  “大非川。”

  李世民點頭,但又搖頭,低聲道:

  “若能示敵以弱,或以生口誘之,滅其軍,擄其青壯…”

  光幕提到吐蕃的零言碎語都已經被杜如晦專門整理了出來。

  所以如今都知道,這吐蕃驟然崛起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氣候。

  寒冷的土地變得溫暖,貧瘠的土地變得肥沃,但人不是田地里的莊稼,不可能一夜之間便長出來。

  而如今看來,這吐蕃應對人口貧瘠之法的手段也很簡單:征伐,吞并。

  李靖建議以重兵守隘口,立不敗之地,徐徐圖之即可。

  李世民更加簡單粗暴,打算想辦法打殘吐蕃的可戰之兵,猶如給猛虎拔牙,給豺狼剪爪。

  一時間幾位將領都陷入了沉思。

  時間繼續往后推兩年,在西域諸部佩服的是,再次有人站出來捋大唐的虎須了。

  這次的經驗寶寶,是回紇部落。

  這個部落最初是薛延陀汗國內的一個部落之一。

  貞觀二十年,回紇可汗吐迷度響應二鳳的滅薛延陀詔令,起兵反薛延陀。

  薛延陀汗國除名之后更是主動朝唐稱臣,官拜懷化大將軍、瀚海都督。

  648年回紇內亂,吐迷度被侄子殺死,大唐主動匡扶正義平定了內亂,并指定吐迷度的兒子婆閏為新的左驍衛大將軍、瀚海都督。

  婆閏在咱們前面出場過,大唐按著小魯這個傻菠蘿可汗揍了三次,婆閏參與了兩場,是個好同志。

  661年婆閏病死,相似的故事再度上演,侄子比粟毒搶奪回紇可汗之位,然后為了表現自己很厲害,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進攻大唐!

  在小毒看來,這一年的大唐兵力應該捉襟見肘才對,畢竟東面聽說同時開辟了兩個戰場:

  蘇定方在高句麗忙活,劉仁軌在百濟刷經驗,大唐應該沒空理他才對。

  小毒渴望的是大唐親封的瀚海都督這個職位,有了個這個職位才能算名正言順的回紇首領。

  因此小毒就是想給大唐整點麻煩,給大唐加點壓力。

  他保證,只要瀚海都督這個職位到手,他立馬就是大唐第一忠犬。

  但可惜,小毒對大唐的力量一無所知。

  李治壓根不吃這一套,在高句麗和百濟戰況正酣的情況下,天皇大帝主動開辟了第三戰場,而且一出手就是兩路大軍。

  鐵勒道由鄭仁泰任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副手,這一路正面主攻。

  仙萼道由蕭嗣業為行軍總管,孫仁師為副手,這一路提前到西南面堵住小毒的退路。

  而此戰,既是薛仁貴的成名之戰,也是唐軍的恥辱之戰。

  “懂了,又一顆將星。”

  張飛已經翻白眼的力氣都沒了:

  “這大唐的名將都是地里長的還是怎地?一茬一茬都收不完。”

  孔明大笑:

  “有如此疆域,自然有數十萬可戰之兵。”

  “不能名將輩出方為怪事。”

  “不過因何稱恥辱之戰…”

  孔明想不明白。

  即使只看紙面數據,他對這回紇評價也只有一個:

  烏合之眾。

  當然并不是說回紇不行,而是因為這大唐多年征戰,唐朝武士刀鋒有多鋒銳,恐怕這回紇騎兵再清楚不過。

  這篡位的回紇可汗或許能逼著回紇騎兵上戰場。

  但絕不可能逼著回紇騎兵效死命。

  那為何能成恥辱之戰?

  總不能兩路唐軍為了搶攻火并吧?那也太離奇了。

  說安史之亂時咱們強調過,大唐以軍功為貴,因此許多人借助立軍功,實現了自己的大唐夢,薛仁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薛禮,字仁貴,祖上闊過,但父親早逝導致家道中落,薛仁貴早年是需要種地糊口的。

  祖上不是名將就是當官的,結果到了自己這里每天都在跟莊稼打交道,導致薛仁貴總覺得是自己命不行。

  雖然空有一身好武藝,但卻沉迷風水,天天研究風水之術,想要改換命格,非常的封建迷信。

  風水之說很難改變命運,但如果有個好老婆,卻是真的能讓日子過順的。

  薛仁貴的老婆柳氏看著丈夫已經要三十歲了,空有體格,弓馬嫻熟,卻今天研究相面,明天研究堪輿,后天學習望氣,她是急在心里,于是勸說:

  夫君有高世之材,不是命不好,而是要遇到合適的機遇,如今皇帝親征遼東,這不就是夫君的機遇?

  等沙場揚名,富貴還鄉之后,再看風水也不遲。

  薛仁貴被夸得飄飄欲仙,當即放下了要給老爹刨墳的鋤頭,帶上刀弓投軍旅,奔赴遼東。

  高句麗之戰,薛仁貴戰場上一身白衣騷包無比,出入敵陣閑庭信步,看的二鳳大驚:

  這人比我還風騷,定是良材!

  回京之后高高興興的薛仁貴遇上了和蘇定方一樣的問題,官拜中郎將,守玄武門,翻一下就是:給皇宮看北大門。

  這門衛室一坐就是十年,不過薛仁貴還要辛苦一點,皇帝要移駕了,他也要跟著走的,換個地方看北大門。

  這一年李治去萬年宮避暑,結果不巧半夜山洪爆發,面對洪水侍衛奔逃。

  李治亡魂大冒:吾命休矣!

  薛仁貴大喜:吾名來矣!

  靠著薛仁貴的拼死示警,李治半夜從萬年宮成功跑了出來,避免了淹死的命運。

  李治覺得薛仁貴很靠譜,于是讓薛仁貴又看了五年大門。

  薛仁貴估計人都要傻了,但好在,李治跟二鳳不同,他是真的會想起來人名的。

  658年和659年,李治連著兩年派兵去襲擾高句麗。

  這時候李治想起來救命恩人似乎就是遼東戰場出身,于是下詔將薛仁貴塞了進去。

  薛仁貴表現神勇,于是661年小毒作妖的時候,薛仁貴終于從看門的晉升成了副將。

  薛仁貴簡直淚流滿面,在大唐當將軍也太卷了!

  但好在,起飛的時候終于來了!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