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8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最新網址:ixsw面對光幕地圖上醒目的紅色箭頭,甘露殿的眾人一時間面色沉重。

  雖然這是兩百多年后的事,但是看著這樣一個初期堪稱疥癬之疾的勢力,一次次左奔右突逃出生天,并且最終回頭反殺,他們還是生出一片無力感。

  “這些平叛的節度使,收受賄賂養寇自重,都該殺!”

  李世勣話語之間殺氣四溢,同時也是表明態度。

  這種事情實在是太過犯忌諱了,李世勣可不想因為后世這些酒囊飯袋的行為給陛下心里埋釘子。

  同時李世勣心中嘀咕,這種感覺實在是太過奇怪。

  擔心被兩百多年后的亂黨連累,相信在歷史上也是頭一遭了。

  擺擺手示意李世勣好好坐回去,李世民嘆了口氣,只是不太明白:

  “這黃巢原本兩次都敗了,何以突然之間便能殺入京畿之地?”

  對此,魏征嘆了口氣出列道:

  “因為這黃巢要誅殺貪官污吏。”

  “就這么簡單?”李世民反問。

  魏征對李世民大禮參拜,同時道:

  “陛下可知河北仍有竇王廟乎?”

  李世民不語,他當然記得這個“欲安百姓以定天下”的對手。

  魏征復言道:“臣在河北多聽聞百姓談論其人,刑正貪官污吏,百姓至今仍念其德。”

  李世民默然,此時更是想起來了那不夜長安中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塑像。

  那黃巢為了安攏眾心方有此口號,但是換個方向來看,黃巢麾下受貪官污吏之害者,恐怕數不勝數。

  小腿上一痛打斷了李世民的遐想,看著長孫皇后努嘴,李世民這才醒悟魏征還在地上跪著呢。

  于是李世民趕忙攙扶起來:

  “玄成不愧乃是朕的梳妝鏡!”

  公元880年,這一年對黃巢來說至關重要。

  依靠第二次詐降行賄逃出生天之后,六月底克宣州。

  七月渡長江北上,九月克泗州;十月連克申州、潁州、宋州、徐州、兗州。

  此時在唐帝國境內,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擋黃巢了,于是他正式開始朝著京都進發。

  待得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十一月中旬黃巢攻克洛陽,洛陽此時屬于唐朝的東京,也有一套朝廷班子留守,他們在東京留守劉允章的帶領下迎接拜謁黃巢。

  黃巢并沒有在繁華的洛陽過多停留,他似乎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稍作補給休息之后就再次出發西進。

  十二月初一,黃巢進軍潼關,兩日即克,長安已經位于黃巢的兵鋒之下。

  十二月初三,黃巢領軍進駐華州,也就是現在的華山附近,次日,黃巢軍營里來了僖宗的使者,并帶來了僖宗的條件:

  封黃巢為天平軍節度使。

  此時的黃巢自沒有接受這個任命的道理,但也沒有為難使者,將他放了回去,知道了這個消息的僖宗面如死灰。

  十二月初五,在朝會結束之后,僖宗帶著四個兒子以及數名嬪妃,在宦官田令孜帶領的五百名神策軍的保護下,從皇宮后門金光門不告而別。

  可以說命運開了一個幽默的玩笑,西晉末年,司馬越和王衍面對匈奴劉選擇將晉懷帝丟在都城等死,自己跑路。

  五百多年后,輪到皇帝偷偷跑路了。

  僖宗逃跑的消息當然不可能隱瞞太久,這個消息帶來了一波混亂,有人選擇出逃,但是更多的士族門閥選擇了駐足觀望。

  當天傍晚,金吾衛大將軍張直方帶著文武百官來到灞上,迎接他們忠誠的黃王。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到達長安之后黃巢就開始籌劃稱帝,問卜選吉日之后便入住含元殿,僭居帝位,國號大齊,建年號為金統。

  彼時的黃巢還是有野心的,比如令士兵宣揚過:

  黃王為生靈,不似李家不恤汝輩,但各安家。

  并且《舊唐書》還有記載黃巢和起義軍對貧民施舍財物的記錄。

  僖宗逃出長安后就詔令各道兵馬收復京師,得到權力并且有利可圖的節度使們下了死力氣,很快就收復咸陽,渡過渭水,黃巢自覺不敵,退出長安。

  后面的事情相對簡單,但對長安百姓來說就是一波接一波的劫難。

  官軍進駐長安之后便開始搶掠錢財子女,城中無賴也冒充士兵趁亂劫掠。

  黃巢偵查到這種情況之后,便派出精兵連夜偷襲,此時的官軍幾乎人人都背著財貨,因而慘敗,長安城再度易手。

  再度入城的黃巢惱怒長安百姓歡迎王師,縱容手下濫殺洗城,長安血流成河。

  對于這個結局,言語描述稍顯蒼白,還是用《秦婦吟》來作收尾吧。

  “舞伎歌姬盡暗捐,嬰兒稚女皆生棄”

  李世民讀出了他看到的詩句,他的聲音前所未有的粗糲,就好似有什么東西在卡著嗓子一般。

  不過他渾不在意,繼續看著光幕上徐徐滑過的這首詩,堅持繼續念出來。

  “西鄰有女真仙子…紅粉香脂刀下死。”

  “南鄰有女不記姓…身首支離在俄頃。”

  “煙中大叫猶求救,梁上懸尸已作灰。”

  亂世首先遭災的永遠都是女子,李世民心想。

  他此前總覺得自己心如鐵石,見多了亂世,但如今沒有看到什么影像,但這詩文仿佛字字泣血,擊打在他心頭。

  這些不諳世事的女子,雖然跨隔三百年,但依然是大唐的子民,也是他的子民。

  他們在家中有父兄庇護度過了大唐的十幾個年頭,或許也會在睡前聽著父輩亦或者爺爺聊起來此前那強盛的大唐,并暢想大唐能重新有吏治清明,人人歡笑的那一天。

  但那一天永遠不可能到來了,她們,與她們的父兄的生命與命運,在這一天戛然而止。

  該罵誰來?又該恨誰來?

  李世民只感覺幾欲吐血,喉嚨間仿佛有一些甜甜的味道。

  “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這一句用怪異的聲音念出來,李世民心中甚至有了一絲快意。

  這就是你們士族門閥想要的大唐?這就是一門大姓盡是公卿將相所締造出來的大唐?

  朕締大唐盛世不借助汝等之利,爾等卻收百姓之利,盡入朱門。

  那汝等朱門的顏色,合該由于汝等的臭血來涂!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此句一出,李世民反而心中有些空落落的。

  由他在晉陽起兵而起的大唐,在這十四個字上畫上了句號。

  貞觀期間府庫盡出,或賑災救民或者用作軍費打擊異族,最終在亡時化作一捧黑灰。

  無數英杰良才與他一起,或縱馬踏敵,或改制矯吏治,但最終使盡各種手段上去的酒囊飯袋最終也被踩踏入塵埃。

  跌坐在榻上,望著已經看過很多遍的甘露殿穹頂,李世民默然不語。

  “陛下若是累了,便先去歇息著便是。”這是長孫皇后相勸的聲音。

  房玄齡與杜如晦一起點頭道:

  “陛下,臣會抄錄好,陛下之后再行覽閱亦不遲。”

  搖搖頭,李世民低聲道:

  “朕還經受得住。”

  面對長孫皇后懷疑的眼神,李世民想勉強笑一下,但頭一次感覺嘴角勾起來是如此費勁,最終只是搖搖頭道:

  “觀彼輩亂世,只覺得帝君無道,官吏貪墨,合該早亡。”

  “可是如今看后世我唐子民罹難,卻又總想再消弭一些禍患,多使一些手段。”

  “哪怕能將這盛世延個五年十年,這些女兒家能享受的太平時光是不是便能再長遠一些?”

  長孫皇后不說話,只是將李世民的手掌納入她雙手,如此卻又仿佛有力氣傳遞過來。

  感激笑笑,將另一邊手合上摩挲了一下,起身到書案旁,他打算現在直接就將這首詩抄錄下來,此后便掛于甘露殿,做自己的警醒。

  至于黃巢的結局就相對乏善可陳,僖宗徹底將權利讓了出來后,導致藩鎮節度迅速坐大,并最終開啟了五代十國。

  面對認真起來的節度使,黃巢自不是對手,再度被趕出長安之后一路東逃一路敗亡,并最終留下了吃人的記錄。

  但事實上回頭看,以黃巢之才也依然能足跡遍天下并殺入長安,本身就能說明晚唐自己的問題有多大。

  而且封建社會的本質就是吃人,黃巢雖被史書記載吃人,但封建時代的門閥世家可是吃了百姓的生生世世。

  關于黃巢吃人的記錄,《舊唐書》與《新唐書》出現了微妙的偏差。

  后晉人寫的《舊唐書》中,對于前期黃巢起義軍的描寫中多是與唐軍作戰,以及攻城略地的內容,少有暴行。

  直到黃巢第一次主動退出長安之后,《舊唐書》才記載“賊始酷虐”。

  宋朝人修的《新唐書》就比較有意思一點,記載的黃巢基本上從起軍開始就是一路燒殺搶掠。

  而關于黃巢第一次進入長安不久就開始搶劫的記載,同樣也是出自于《新唐書》。

  而更有意思的一點是,燕云十六州是在后晉手上割讓出去的,因此宋朝對于后晉的記載向來極盡貶低之詞。

  宋初的史學家兼大臣就銳評后晉的末代皇帝石重貴,說“自古亡國之丑者,無如帝之甚也”。

  不過也不知這宋代大家看到靖康之恥會如何評價。

  詳細的吃人這個應該就不用說了吧,一個是尺度有點大,一個是記載被很多人考證過應該是捏造,寫的人既不知兵也沒干過農活。

  (本章完)

  最新網址:ixsw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