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ixsw張議潮以白身,在848年于沙州起事,到861年。
歷時十三年,終于成功的收復了淪陷百年之久的河湟故地。
“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余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
晚唐的中興,實質上是被張議潮親手推上了頂峰。
而張議潮的傳奇之路并沒有就此結束。
河西走廊被徹底打通之后,唐朝復置涼州節度,由張議潮兼領。
866年,張議潮上表長安,西州、北庭、輪臺、清鎮等城也宣告光復。
同年十月,張議潮令回鶻王仆固俊迎戰論恐熱,獲大勝,斬論恐熱傳首長安。
同年,安西地區于闐王朝效仿張議潮起兵光復南疆,并懾于歸義軍之威,向唐重新稱臣。
至此,吐蕃在河西的勢力終于被清掃一空。
從長安過關中經河西到北庭于闐去西域再次暢通無阻。
此時的晚唐也終于有了盛唐的一分氣象。
次年,留在長安為質的張議潭去世,張議潮主動前往長安為質,將歸義軍后事交由兄長之子張淮深。
張淮深感念叔叔的功績,于是在敦煌莫高窟命人繪《張議潮統軍出行圖》,并為其立傳。
張議潮到達長安時,長安百姓皆歡迎,滿城文武皆嘆頌。
皇帝授其右神武統軍,賜田賜宅,位進司徒。
872年,張議潮病逝,享年七十四歲,獲贈太保,河西同哀。
這位晚唐的英雄生于沙州,死于長安。
舉兵東歸,掃蕩,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歸唐。
“好一個身在晚唐的盛唐武士!”
長孫無忌主動替大家贊道。
李世民此時反倒不說話了。
“為質”,“獲贈太保”幾個字映入眼簾,讓他很不開心:
“后世所言無錯,如此功績當謚忠武!”
“還小太宗,朕何時這么小氣!”
他還記得光幕此前說的寥寥幾個忠武之謚,有一個就出自他這里。
這個子孫皇帝如此名號,他李世民怎么感覺像是在指桑罵槐呢?
莫非,朕后來真的很小氣?
李世民不由得自省。
房玄齡與杜如晦對視一眼,杜如晦輕輕搖了搖頭。
對于名號這個,兩位重臣心里不約而同有一個想法。
但說出來恐怕陛下會更加暴怒。
如此還是先藏于心里不說為好。
杜如晦從容的換了個話題:
“張議潮此人,可稱千古名將!”
“且觀其一生我等反而能基本得出一個梳理西域的草案,可賀之。”
杜如晦說的沒錯,李世民再次打量光幕中簡單的地圖。
雖然只有簡單的涂色,但是已經可以從中一窺州郡如何劃分。
而且看張議潮起兵路線,同樣也能估測出來吐蕃人的勢力分布,從而推測出吐蕃的侵占路線。
總之,后世即使只顯露片鱗半爪的東西,兩位名臣也是能從中窺見一絲信息。
“克明之言大善。”李世民頷首贊許:
“且等藥師之捷報,然后…”
李世民眼中殺氣一閃,心中已經擬定了一個名單:
西域、吐蕃、高句麗、倭奴…一個個來,都別急。
隨即再次長嘆這張議潮真是生錯了時候。
那小太宗不行,如何及得上朕這真太宗千古一帝?
“好男兒就該如此!”關羽撫掌大贊:
“只身平亂世,朝堂頌其名。勝則民喜,逝則民同悲。”
“如此一生,可謂無憾!”
黃忠覺得相當勵志:
“這張議潮起兵時,那論恐熱尚且還是吐蕃兩大勢力之一。”
“而不過十幾年后,從長安至西域無人不知張議潮之名,論恐熱這個曾經大敵也一言可滅。”
“真乃…”黃忠搖了搖頭相當欽佩:
“乃真英雄。”
武將們無不服氣,甚至張飛已經開始在為張議潮叫屈:
“如此功績,如此好漢子,結果卻說只有盛唐一分氣象?”
“如此苛言?”
魏延也覺得頗為不服,同為武將,在他看來這張議潮幾乎已經做到了最好:
“一人平西域尚被言僅有盛唐十分之一?”
“那盛唐莫非能一言滅國乎?”
眾人四顧搖頭,也覺得光幕多半是說順嘴了。
這張議潮其實也就靠一偏師,但能打的四方夷服,鑿穿河西,領千里之土重歸中國,如何算不上厲害?
劉備亦搖頭,隨口道:
“不知漢唐兩盛世,孰弱孰強。”
話音剛落便看到文武們目光灼灼的望過來,趕忙改口:
“想來應是不及強漢。”
龐統點評起來就毫不客氣了:
“這唐雖然有強悍武功,然不能殺的胡人喪膽!”
“無論前漢還是今朝,百姓如何受過胡人如此折辱?”
眾人不由得暗自點頭,還是我大漢更勝一籌呀。
至于五胡亂華什么的,那時候漢都被篡多少年了?
大唐好詩風,詩詞見證了盛唐的崛起,同樣也見證了晚唐的衰落。
安史之亂的前一年,杜甫就已經嗅到了這個帝國腐爛的味道,怒罵:
“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
張議潮起兵前,晚唐的暮味更重,當時許渾也感嘆:
而張議潮的起事讓河西百姓見到了歸唐的曙光。
現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敦煌遺書記載了河西人的稱贊:
“敦煌古往出神將,感得諸蕃遙欽仰…早晚滅狼蕃,一齊拜圣顏。”
涼州收復河西打通之后,歸唐的遺民張喬也揮筆寫詩題下了自己復雜感受:
“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張議潮死后三年,王仙芝、黃巢接連起義。
韋莊同樣用詩文描繪了自己見到的末路大唐:
“舞伎歌姬盡暗捐,嬰兒稚女皆生棄…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張議潮并沒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他只是晚唐如流星一般的一抹亮色,是歷史賜予大唐巨人最后的體面。
“敦煌遺書…如何竟在法國?”
孔明身體微微前傾,疑惑不解。
他可是記得在介紹那國寶白羆時,第一個下黑手的可就是法國。
武將們素來對這些沒有半點好感,張飛不屑猜測:
“說不準也如那棒子一般,劫了咱們的東西,拿來充當自己的。”
“只恨那后世王朝武備松懈,竟被這法獠所趁!”
孔明搖頭只能將這些疑惑暫時壓下,心中倒是對那無君之朝建立之前的歷史好奇了起來。
“山雨欲來風滿樓…說得真好。”龐統則是默默品味詩詞。
只覺得被光幕單獨摘出來的都有其獨到之處。
這被法獠搶過去的詩詞雖然辭藻不華麗,但勝在感情真摯。
“這河西民心可用啊,多壯烈之遺民。”
公安縣偏廳里對于唐人的詩詞都慢慢揣摩,只覺得這唐朝的文治似乎也頗有建樹。
而唐滅之景,眾人也只是嘆息。
董卓之禍也不過二十年,百年洛陽付之一炬,當初之禍,竟也如此一般。
或許是因為之前早有心理準備,李世民只是一腳踢飛了旁邊的一個登子。
“安史之亂?!危殆至此?”
李世民頹然,這感覺就像是知道有一場兵敗在等著自己。
但既不知敵將是誰,亦不知如何敗的,滿滿的都是無力感。
“十萬之軍盡喪,生者也成了白發軍。”
房玄齡與杜如晦同樣也注意到了另一個新奇字眼。
“王仙芝與黃巢…起義?”
房玄齡遲鈍了一下:“這不是…百姓叛亂乎?”
在兩位重臣看來,起義就是起義兵義軍的意思,但…
“那吐蕃為張議潮所掃清。”杜如晦一字一句道:
“而張議潮歸長安后,也未有領兵記錄,可見當時晚唐或已無外患。”
“故王仙芝與黃巢其人,是起義兵…反唐?”
長孫無忌嚇了一跳,很想反駁點什么,于是先飛快了掃了一眼陛下的臉色。
出乎意料李世民臉色并無不豫,只是靜靜看著那方小小的光幕。
于是長孫無忌也決定閉口不言。
杜如晦大膽一拱手道:
“請大家治臣失言之罪,依臣之見,那后世既非唐民亦非漢民,這王仙芝與黃巢受此贊譽。”
“或是因為晚唐內憂外患,官吏反成百姓之敵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一如…”
李世民搖搖頭,這例子還用說?簡直太多了。
他此前承千古一帝之贊譽,當時便幻想過或許真締造了一千年之朝。
但如今以張議潮算來,唐祚至多也就三百年。
“一個千古一帝,僅能保百年嗎?”
這一刻猶如曾經身為秦王行軍打仗一般,李世民的思維無比清晰:
“若延唐祚,則先延百年盛世,而百年盛世之持久,在朕之子孫,更在朕之文治武功。”
朕這貞觀上將要締造出更強的貞觀之唐!
李世民雄心勃勃,首先,他就要超越光幕歷史中的那個自己!
回望歷史,張議潮也是晚唐為數不多的救星之一。
只是可惜,依靠吐蕃之亂趁勢起兵收復故土的張議潮,
是個先天發育不良的一方勢力,而且在打通涼州之后還受唐庭掣肘。
吐蕃在河西的百年統治,既成就了張議潮的威名。
又從根子上毀掉了充滿希望的歸義軍。
(本章完)
最新網址:i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