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7章 理想失敗

  亞洲一號是我們國家的衛星發射場,第一次進行國際商業發射。

  中國的發射場第一次在國際上亮相,,就創造了衛星入軌精度的世界紀錄。

  時隔兩年,我們國家啟動了第二次國際商業發射。

  梁天的爸爸媽媽在澳星B1發射的那天下午給他打電話:“天天,爸爸媽媽鞭炮都買好了,等會兒車間主任也要來咱們家天臺一起看直播,不會最后有什么意外吧?”

  梁天知道爸爸媽媽的擔憂來自哪里。

  就在幾個月前,1991年12月28日,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也就是后來人們常說的中星四號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在發射之后,未能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導致發射失敗。

  在這之后,國內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聲音,反對對澳星B1的發射進行直播:壓力太大,最好不直播。

  幾經波折,最后還是做出了直播的決定。

  電視直播的衛星通信車從華北開到了西昌,一切準備就緒。

  梁天沒有正面回答爸爸媽媽的問題,而是來了一句:“這次發射定在6點40分,回頭新聞聯播也是要直播的,你們見過新聞聯播直播過失敗嗎?”

  梁天的爸爸媽媽反應了一下:“確實是沒有。”

  說服別人是需要很多技巧的。

  而這些技巧里面,最簡單的,就是用對方腦海里面,已經認定的觀念。

  還有什么,是比用你的邏輯來說服你自己,更為直接和有效的?

  1992年,梁天家所在的這片區域,家家戶戶都已經有了電視機。

  但大家還是喜歡聚集在天臺,看衛星發射和申辦奧運一類的重大直播,方便解釋之后直接開始慶祝。

  那種心態,在現在看來也是有點奇怪。

  就好像晚一秒出來慶祝,就會落在人后。

  全國各地,好多城市的天臺,好多農村的祠堂,都和梁天家的一樣,成了人們臨時聚集的地方。

  梁天的爸爸媽媽會打電話給梁天表達心底的擔憂,是因為他們一直都特別關注航天,也知道幾個月前中星四號的發射失敗。

  其他離航天更遠的人,大都還沉浸在,亞洲一號和亞運會都空前的成功里面。

  民眾都在以一種自信昂揚的心態,觀看衛星發射直播。

  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想過會有失敗的可能,以為就是走個“過場”。

  該說不說,那個時候,有能力發射國際商業衛星的發射場并不多。

  委托方休斯火箭公司,能夠做的選擇也不多。

  這一次,攜帶澳星B1升空的,是一款叫做長二捆的全新運載火箭。

  這款運載火箭開創了地球商業發射史的一個先河的——休斯公司在和我們國家簽署衛星發射合同的時候,長二捆還只是一張草圖。

  這里說的草圖,是手繪的,非常初級的示意圖。

  與其說是一張圖紙,不如說是一張國畫,在主火箭的箭身周圍捆綁4個助推火箭,取了一個學名,叫“長征二號E型”。

  就僅僅只是一個設想,完全都沒有進入到正式研發的階段。

  當時的中國航天人,就是拿著這樣的一副構想草圖,開始“紙上談兵”,參與澳大利亞第二代國家通訊衛星系統的招標。

  然后,還中標了。

  也就是說,這次發射,是先簽了衛星發射合同,然后再開始研發和制造能夠攜帶這款衛星升空的火箭。

  這個行為,其實是非常不符合商業邏輯的。

  火箭都還沒有呢,就給人畫大餅——你們等一下哈,等這款火箭出來了,就把你們的衛星送上去。

  怎么聽,都有些不嚴謹。

  更夸張的還不是這個合同的本身,而是合同簽訂的時間——1988年年底。

  這也意味著,和澳星B1簽約的時候,距離亞洲一號的成功還有一年半。

  我們國家完全沒有成功的國際商業航天發射經驗。

  休斯公司是瘋了,才會簽下這樣的合同吧?

  商人逐利,瘋自然是不可能瘋的。

  1984年,我們國家開始調研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市場。

  1985年10月,對內宣布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放國際市場。

  1986年7月,對外正式揚起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放國際市場的風帆。

  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運載火箭技術、發射技術、測量控制技術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衛星回收技術和高能低溫燃料火箭技術也都已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

  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用自己的測控通信網控制和管理衛星的國家之一。

  但是,沒有成功的經驗,在商業發射市場上,就沒有太大的話語權。

  這里面有太多的疑慮,甚至不是價格優勢能夠打消的。

  沒有先例,就很難吸引國際衛星制造公司,把自己的衛星交給中國的發射場來發射。

  哪怕我們國家的發射報價,是其他有能力發射的國家的最低報價的1/2,也一樣打消不了這樣的顧慮。

  從我們國家宣布進軍國際商業衛星發射之后,一共簽訂了七份協議。

  經營不善的經營不善,破產的破產,取消的取消。

  只有休斯公司的兩顆澳星,進入到了最后的發射程序。注1

  休斯公司作為一家頂級商業衛星制造公司自然是不可能吃虧的。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中國航天人為了拿下這份合同,簽署了一份非常苛刻的合約。

  第一,休斯公司不給我們預付任何的經費。

  第二,不給我們提供關于這顆衛星的任何的技術材料。

  第三,長二捆必須在1990年的夏天,完成一次成功的試射。

  根據當時簽訂的合約,長二捆運載火箭,從研發、到制造,再到試射成功,一共只給了18個月。

  即便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想要完成這樣的研發,也得在兩年以上。

  這個條款給的時間很短,但看起來還是一個“正常”的條款。

  緊隨其后的最后一個補充條件,就非常“兒戲”了——只要休斯公司認為,中方不能發射,或者,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中方可以按時發射,休斯公司就有權終止合同,并要求中方賠償100萬美金。

  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我認為你不行,我認為伱不能按時發射,你就得給我賠錢,我甚至不一定要給你嘗試的機會。

  方原聽到這兒,就有些不能理解:“一點權力沒有,全是義務,這么霸王的嗎?”

  “當然啊,那時候我們不僅連一次國際商業發射成功的經驗都沒有,長二捆火箭更是只有一張構想圖,我們拿什么和人家談條件?”

  沒有人知道,休斯公司當時簽下這個合約的時候,是什么心態。

  是要給中國商業航天發射一次機會,還是想著,反正又沒有什么損失。

  發展中的中國航天開啟了全國總動員。

  為了按時完成這個合約,我們國家動用了20多個省的74個市的300多家企事業單位。

  在100天內解決了火箭捆綁連接等二十項技術難題。

  在180天內做完了三百多項地面試驗。

  長二捆運載火箭于1990年7月16日啟動再次發射試驗,并且取得成功。注2

  隨著1990年3月亞洲一號的成功,和長二捆運載火箭的試飛成功,不管休斯公司一開始是什么心態,也都發生了改變。

  澳星B1第一次發射的時候,中國人民在電視機前面觀看直播,委托方也是信心滿滿地等著發射成功以后的慶祝儀式。

  方原被梁天給整糊涂了:“梁老頭兒,你一會兒開創先河,一會兒試驗成功的,然后又在那兒和我說,至暗時刻。”

  “一直到我爸爸媽媽給我打電話的那個下午,一切都還是很完美的。”

  梁天一家人,分別在上海和四川,看了澳星B1的發射直播。

  1992年3月22日6時40分,展現在億萬電視觀眾眼前的長二捆火箭,在棕黃和銀白色的滾滾煙霧升起后又一動不動。

  梁天苦笑著回憶:“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家里的電視壞了。”

  奇跡寶寶在這個時候,化身好奇寶寶:“火箭不動,為什么要覺得是電視壞了?正常人首先考慮的,肯定是火箭壞了才對吧?”

  “并不是的,小方原。別說是普通的觀眾,就連現場的專家,都看傻了。”

  在1992年3月22日之前的世界發射史上,不管是發射衛星還是導彈,不論是發射空間站還是飛船,都只存在兩種情況。

  第一種,點火啟動后火箭起飛。

  第二種,點火程序啟動后火箭點不著。

  像長二捆攜帶澳星B1這種,點火程序啟動了,火箭發動機也點著了,最后又一動不動的,就是史無前例的。

  “只有兩種情況?”方原不解,“不是還有很多火箭,是發射到一半就爆炸了的嗎?”

  “空中爆炸也屬于第一種情況,都算是已經起飛了的。”梁天回答。

  “哦,好吧。”方原又問,“那攜帶澳星B1的長二捆為什么這么懶?”

  “那不是懶,那是緊急關停!”

  “那照這么說的話,就是,火箭也好好的,衛星也好好的,對吧?”方原總結了一下。

  “對!”梁天點頭,“這在當時也算是一個奇跡。”

  “梁老頭兒,咱能不提奇跡這兩個字嗎?我長這么大,就沒有見過比我還奇跡的。”

  梁天從善如流:“行,不在奇跡寶寶面前班門弄斧。”

  方原咬牙切齒:“糟老頭子壞得很。”

  “小方原,我從來也沒有說過自己是好人啊。但奇跡寶寶確實是很敏銳的人。”

  梁天一而再地喊奇跡寶寶,聽得方原整個人都百爪撓心,卻也沒辦法和一個百歲老人太過較真。

  “我敏銳,我特敏銳,我全家都敏銳,我有祖傳的敏銳,行了吧!然后呢,我哪里敏銳了?”

  “你能指出火箭和衛星都還好好的。這就是敏銳。當時觀看直播的人,包括我的爸爸媽媽在內,有一個算一個的,都覺得那次發射,丟了中國人的臉面。但從國際上來說,那次失敗,反而讓長二捆在地球上的聲譽達到了頂點。”

  “這就好比萬戶飛天在國內外的評價兩級分化,是吧?”方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不,我們覺得自己失敗了,委托方卻并不這么認為。休斯公司創造了一個新的詞,叫做發射中止,中間的中,而不是最開始隨時可以結束的合約里面的那個終點的終。”

  方原笑了笑:“一字之差啊。”

  “對,就這一字之差,但意義卻差別巨大,委托方休斯公司在發射中止后,直接提前支付了520萬美元的訂金,以支持再次發射。”

  “啊?明明失敗了,反而還成了賣方市場了?”

  “可不就是嘛!”梁天興奮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就在發射失敗后的第三天,1992年3月24日,國際通信衛星組織,直接和我們簽訂了另外一顆大型通信衛星發射合同。”

  “這好像…也不難理解,在衛星公司的眼里,衛星的安全肯定比火箭的安全更重要。火箭發動機都已經點著了,還能緊急關停,這就算是失敗,那也是一次理想的失敗。”

  “哈哈,我就說小方原你聰明嘛,當時人休斯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也是這么評論的,他說這是一次理想的失敗和一次完美的成功。”

  “都沒發射上去,就說完美的成功,這未免有點太夸張了吧?”

  “完美的成功說的是澳星B1星的第二次發射,1992年8月14日,煥然一新的長二捆火箭,將又在我們這兒寄存了差不多5個月的澳星B1,成功地送入了預定軌道。”

  聽梁天說了這么多,方原好奇的點有點奇怪:“寄存?”

  “對頭!又讓你個瓜娃子給抓住了重點撒。”

  梁天一激動,說話就帶了一股子大學時候的川辣味兒,“3月22號那次既然算中止,咱們這邊,不僅不需要賠款,對方還得給我們支付保管費。”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喜人的結果了。

  發射算中止不算失敗,不計入合同里面的失敗記錄。

  都不算失敗了,電視機前億萬同胞擔心的合約賠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這樣一來,長二捆火箭不會剛剛登場就夭折,衛星公司也不需要制造新的衛星選擇新的火箭。

  如果算上承接這次發射任務的國際商業保險公司也不需要賠款。

  整個發射失敗的結果,都能算得上是“三贏”。

  因為那是我們國家,有了衛星直播之后,第一次把重大失敗,展現在國人的面前。

  一開始,很多人都沒有辦法接受。

  有罵航天人的,也有罵為什么要讓自己看這樣的直播的。

  但是,當人們了解到,世界航天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火箭已經點火還能緊急關停的發射中止。

  當大家知道,這一次的“失敗”不僅不用擔負高額的賠償,還拿了很多新的合同,

  慢慢地,回過味來的全國人民,紛紛給發射中心送去鼓勵。

貴州凱里的一位市民給發射中心發去一封電報:悲痛過后,再祝你們澳星發射成功南開大學物理系的學生給發射中心的電報則是寫著:雖整裝而未發,功仍不可沒。國人共勉,來日定聞銀箭扶搖直上九萬里  還有很多寫信的。

  湖南師大附中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在信里面寫到:驚聞澳星首次發射未成功,心情無比沉重。我們深知此次發射任務艱巨,意義深遠,你們身負重擔…請相信全國人民是你們堅強的后盾,我們的心緊緊相連…

無線電子書    筑夢太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