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

無線電子書    我的姑父叫朱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戶部尚書夏原吉,神色匆匆,直接前往吏部天官蹇義的府邸,兩個人一見面,夏原吉就看到了桌上的一份邸報,頓時嘆息一聲。

  “你也在看?”

  說著他從袖子里拿出來自己的那一份,兩份放在一起,居然還不一樣!

  其中核心爭論點,就是王莽到底是不是尼山鴻儒會的成員…正方觀點認為,王莽有許多驚人之舉,所作所為,和當時的人格格不入。

  很顯然,王莽就是那種被山中異人調教出來的得意門生,他和世人不同,那是因為秉承了尼山鴻儒會的教誨。

  只可惜后來王莽失敗了,尼山鴻儒會吸取了教訓,再也不輕易派遣不諳世事的門人了。

  可另一篇文章卻說,你這是瞎說的。

  王莽推崇的王政復古,明顯孟子一派的主張,希望恢復三代之治。而尼山鴻儒會則是挑選了光武帝劉秀,起兵反抗王莽,恢復漢室江山。

  尤其明顯的是,昆陽之戰,那么不合理,肯定是尼山鴻儒會的隱士出手了,他們具備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本事。

  還能降下隕石,通天徹地。

  夏原吉和蹇義互相看了看對方的東西,又把兩份邸報擺在一起,竟然越看越是心驚肉跳。

  “天官,你說哪個是真的?”

  蹇義狂翻白眼,“夏尚書,伱是要二選其一嗎?”

  夏原吉怔住,他當然明白,選擇相信一個,就代表承認了尼山鴻儒會…這是萬萬不行的。

  “我自然是不信的,可是這里面說得頭頭是道,空穴來風,未必全是編的吧?”

  蹇義深吸口氣,長長嘆息,“聰明如夏尚書,也是這么看,足見炮制此事之人,手段高明啊!”

  夏原吉一怔,“有人炮制?到底是誰?”

  蹇義哼道:“除了那小子,還能是誰!”

  一句話,弄得夏原吉瞠目結舌,良久無言…這種做事的風格,確實是徐景昌干得出來的,可問題是他這么干,到底要干什么啊?

  他總不可能無緣無故,就圖一個好玩吧!

  “我說天官大人,你能猜到他的用意嗎?”

  “用意?”蹇義哼道:“他最大的用意,就是讓咱們不舒服。就是給咱們添亂!”

  夏原吉半晌無言,隨后喃喃道:“這種事情,要真是有人信了,只怕會有后患…我們必須下令,徹底銷毀所有邸報,一份都不能流出去。”

  蹇義白了他一眼,“要真是他干的,你我有本事全數銷毀嗎?”

  “這…”夏原吉再度語塞,“那,那就趕快找其他人,六部一起商議個對策,一定要快,咱們耽誤不起。”

  蹇義點頭,可心里頭卻是惴惴不安,他總覺得這事沒有這么容易結束。

  他甚至對這種手法,有那么一點點熟悉…捧殺!

  結黨營私,陰謀算計!

  作為吏部天官,執掌人事大權…蹇義見過太多這種手法了。

  明褒實貶,含含糊糊,穿鑿附會,深文周納,羅織罪名…總有一款合適的,能搞垮對手,幫助自己上位。

  但是像這種公然造謠整個儒家,編造什么尼山鴻儒會的,還是第一次看到。

  既然敢撒這么大的彌天大謊,一定是所圖甚大,非比尋常…

  好家伙,雖說蹇義看出了造假,但也忍不住瘋狂腦補。

  只能說這個玩意,實在是太上頭了。

  即王莽之后,討論的熱點又集中在了諸葛亮和司馬懿身上…這倆人到底誰是尼山鴻儒會的?

  又或者他們都是尼山鴻儒會,只是尼山鴻儒會發生了分裂,一派代表漢室正統,一派開始放棄漢朝…

  他們為什么會放棄漢朝?

  莫非是漢朝皇帝信用宦官,疏遠尼山鴻儒會的世家力量?

  雙方到底是因為什么分裂的?

  史冊上面,有沒有答案?

  這個話題一經推出,立刻迎來了排山倒海的討論熱潮,畢竟諸葛武侯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演義的風云人物。

  別說在大明朝,就算是后世,也是爭論不休。

  就在兩邊卯足了全力,互相辯駁的時候,突然石破天驚,有人發現了一柄六尺巨劍!

  這一柄古拙的銅劍,在劍柄上有一個蝌蚪文撰寫的“德”字。

  很快就有人考證出來,這柄神劍原為軒轅黃帝所有,后來輾轉落到了孔夫子手里,夫子文武雙全,尤其是劍術武藝通神,故此才能周游列國,宣講儒家學問。

  由于游歷過程中,夫子痛感殺戮過重,雖然都是惡徒,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夫子才在劍柄上刻上德字。

  告誡自己,以德服人。

  這個消息傳出來,頓時引來了無數好事者,爭著要目睹神劍真容。

  但是很快就有消息傳出,存放德劍的木匣半夜突然破開,一道紅光,沖天而起,消失不見。

  只留下不少銹跡,還能辨認出神劍的大概模樣。

  出現了神劍,但又沒有完全出現…人們不免失望,將信將疑。

  不會是騙人吧?

  可就在這時候,又有一個消息傳了出來。

  春秋有二寶,一個是和氏璧,一個是隨侯珠。

  其中和氏璧被秦始皇雕琢成了傳國玉璽,乃是華夏皇權象征,傳承歷代。

  可是隨侯珠卻消失不見,沒了蹤影。

  實際上隨侯珠并沒有消失,而是成為尼山鴻儒會主事的象征…傳說隨侯珠乃是一條巨蟒精魄所化,有著莫大威能。

  可以除邪祟、療冤疾、知禍福。

  尼山鴻儒會之所以能傳承不息,就是靠著隨侯珠的能力。

  夫子德劍,隨侯珠乃是尼山鴻儒會的二寶!

  得一可得天下。

  針對這種說法,很快又有人站出來駁斥。

  你們也太小瞧尼山鴻儒會了。

  人家能左右兩千年興亡,靠的不是什么寶貝,而是智慧,是夫子的智慧。

  孔夫子晚年喜讀周易,韋編三絕…夫子留下手稿,以指尖之血,書寫一部經書…這部經書除了孔家直系后人,和尼山鴻儒會主事,其他人都不能觀看。

  其中不但有無上智慧,還有種種神秘術法。

  比如昆陽之戰,降下隕石,就是其中一個法門。

  再比如諸葛武侯,他天資過人,竟然悟出了外七星之法,試圖延長壽命。可惜的是,他沒有看到夫子真本。

  在真本之中,有內七星之法,并不需要點燃星燈,就可以祈求長生,向天借命。

  一旦成功,可以延壽三十年。

  試想一下,諸葛武侯要是能活到八十四歲,中興漢室,彈指之間!

  連上了,全都連上了…徐景昌的樂趣已經變得很簡單了,連魚都不釣了。就是躲在書房,搜集市面上的種種傳說。

  不得不欽佩人們的腦洞之大。

  題材弄出來了,很快就有人給你填滿了。

  這里面甚至有人講,當年朱元璋費盡心力,想要找回傳國玉璽,結果卻是求而不得。只能一氣之下,刻了十七顆玉璽。

  數量雖然上去了,但是哪里比得上那顆真正的傳國玉璽!

  由于沒有傳國玉璽,大明天子只能算是白板天子。

  而尼山鴻儒會卻有象征著道統的隨侯珠。

  所以天下文臣,那些讀書人,并不在乎皇帝是誰,他們真正在意的只有儒家道統,這些人全都以孔孟門徒自居,道理也就顯而易見了。

  完美!

  對于這些腦洞賽黑洞的點子,徐景昌只想說,來得更猛烈些吧!

  他真的只是開了個小小的頭兒,后面全都是人民群眾的偉大想象力,跟他真的半點關系都沒有。

  徐景昌也很好奇,已經這么熱鬧了,朝堂之上,又會怎么樣呢?

  那些朝臣會怎么想?

  “鄭尚書,刑部不能坐視不理,必須趕快下令抓人,凡是胡言亂語,造言生事之人,一個也不能放過!”

  大理寺卿吳中建議道:“今天早朝,就要請陛下降旨,緝拿不法。不然任由他們胡說八道,勢必人心不穩,天下大亂…”

  他正在這里說著,突然旁邊有個聲音道:“吳大人,你這么關心此事,莫非你是尼山鴻儒會的人?”

  吳中頓時臉色驟變,一扭頭,說他的正是副都御使陳瑛。

  吳中勃然大怒,“你胡說什么?老夫從來沒有聽說過什么尼山鴻儒會!這根本是心懷叵測之人編造的。”

  “哦!原來如此啊!我還以為吳大人是尼山鴻儒會的傳人,正打算和您請教一些事情呢!”

  吳中越聽越氣,“陳中丞,你也是朝廷命官,難道分辨不出來?哪里有什么尼山鴻儒會?”

  陳瑛點頭,“我自然知道尼山鴻儒會之說不可靠,畢竟我當初游歷過尼山,從來沒見過什么亂七八糟的。只是難說有沒有其他的什么會…儒家傳承這么多年,各個學派層不出窮。私下結社,結黨營私者眾多。我身為御史言官,正打算上書陛下,請求嚴查文官勾結!”

  他們倆在這里爭吵,其余大臣也都湊過來,徐景昌也抱著胳膊,認真看戲,十分投入。

  “你要查什么人?”吳中憤怒質問。

  陳瑛坦然道:“就查那些自稱孔孟門徒的人!”

  “你,你狂妄!”吳中勃然大怒,向四周看去,“諸位同僚,天下讀書人,誰不是孔孟之徒?他這是要和全天下的讀書人過不去!”

  這時候徐景昌往后退了半步,“那個…我不算孔孟門徒,你們的事情,你們自己解決。”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我的姑父叫朱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