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88章 陛下焉敢如此欺辱我等?

無線電子書    吾弟大秦第一紈绔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嬴政顯然沒有意料到長子會問出這個問題,端著空茶杯出神好久。

  若非長子相詢,他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

  弟弟為王是他一手為之,弟弟蠟祭之言和這些日的行為卻不是他心中所愿。那個豎子做了王似乎也沒有改變,還是那么天真。

  蠟祭那日,若不是鬼谷子那老不死的攔著,他是真要活出第二世。

  后悔,還是不悔。

  就兩個字的回答,卻讓這位千古一帝凝了眉,比放王翦率六十萬大軍伐楚的那一晚還要糾結。

  最終,他內心嗐了一聲。

  就一個多月,能看出什么?他得多看一段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商鞅變法最初的那一個月,引動了秦國各大貴族的騷亂。要是秦孝公因一時亂象而叫停變法,哪還有如今的大秦帝國?

  時光會給出一切答案,且看之!

  “現在說這個,為時過早。

  “至少要等到兩年以后,我才知道后不后悔,只是…”

  嬴政有些悵然,第一次在長子面前露出苦笑。

  大秦太子不覺得阿父跌落神壇,喪失威嚴,只覺得阿父與自己更近了。

  他放緩語氣,希望借此能要阿父心情放緩,柔聲道:

  “只是什么?”

  “只是以你叔父當前所作所為來看,應是坐不得兩年秦二世,就要你當上秦三世了。”

  嬴扶蘇取下阿父手中茶杯,置放在桌案上。

  “扶蘇也是如此想。

  “叔父倒行逆施,不為人事,引得咸陽不滿之意甚囂塵上,兒子收到的投誠信件,比雍城下的這場大雪還要多。

  “就是如此,扶蘇才以為阿父此時露面,是人心所向,也是叔父所愿。阿父愿為政而叔父不愿理事,何必各行不欲事,兩相厭啊。”

  嬴扶蘇這次秘密歸來見阿父,邀叔父一道用來雍城,被叔父拒絕了。

  叔父告訴他,見他這個大侄子可以,你那個豎子阿父就免了,不認識,誰叫嬴政?

  要不是有這么一次行程,嬴扶蘇都不知道這兄弟倆如今矛盾至此,已達不相見之境。

  “所以說你還是嫩啊,就像剛長出的菜芽,只知道土壤蘊含營養,不知道其中更有力量,這屋溫度如何?”

  僅著一件單衫的嬴扶蘇,指著早就脫在地上的皮裘。

  “此足以說明。”

  嬴政苦意深深。

  “往日,唯有咸陽宮、長安君府、蒙府等高門大戶能在冬日享受如此溫暖,不畏寒風,喝酒賞雪。你叔父為政,關中各縣城一夜之間盡御北風于外。

  “去年他只在咸陽發放,告訴我這蜂窩煤所有不多,不足以軍用,且難以貯存。我想著既是如此,便依了他,他才挨家挨戶送予黔首。

  “可現在你也看到了,此物之多,幾乎無窮無盡耳,怎么不能軍用?你可知那些墨家門生早已研制出能以火焰為動力的飛物”

  有些激動的話語一停,像是洶涌的洪水遇到了九天息壤壘砌的堤壩。

  “阿父?”

  嬴扶蘇不知道阿父為何欲言又止。

  “此事不能告知你,你還不是王。”

  嬴政內心掙扎片刻,一臉平靜地道:

  “你只記住,蜂窩煤大行關中是你叔父一人所愿之事,若還是為父為皇帝,此事斷不可出現也。

  “且看著罷,你上位之前的秦國,不會安靜下來的。你叔父要做的事有很多,多到世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秦國還有我這個太子不能知道的事?

  嬴扶蘇還沉浸在被隱瞞的詫異情緒中。

  自他去了西北,大秦帝國所有封存竹簡,只要他要,始皇帝就給。

  他在知情權上,無限等同于始皇帝,他這個大秦太子是歷代秦國太子中權力最大的。

  他以為秦國早就如同樓臺里不穿衣服的美人一樣,對他毫不設防。

  今日他才知道,美人還有所保留。

  “扶蘇以為不然。”

  太子沒有追問,他知道阿父既然說出不能告予這句話就肯定不會說,壓下心中異樣思緒搖了搖頭。

  “叔父若真想做大,就不會要我南下。阿父可能不知,扶蘇此行是叔父授意,要坐實其心胸狹隘之名。”

  嬴政沒有為兒子搖頭而生氣,反而為嬴扶蘇能獨立思考鑒堅定信念而欣慰。

  一個合格的王,智力可以不是頂尖,因為有著無數能臣干將為王提供主意。

  但,必須有自己的主見和強大的判斷力。

  能夠群臣給的無數條路中,尋找到最適合大秦帝國壯大的一條。

  “昔相邦張儀勢大,于朝堂提出取周代之,以王道之名號令天下。名不見經傳的司馬錯,提出應下巴蜀,占糧草無算的天府之國。朝臣多贊張儀之見,支持司馬錯者寥寥無幾也。

  “然惠先王未被張儀名聲、功績蒙蔽雙眼,深知國力強大才是硬道理。周有天子之名,諸侯真奉其為天子乎?秦取周而代之,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徒有虛名罷了。

  “從前你耳根子軟,他人說什么你便信什么,不會從事情本身去出發思考,我一直很擔心,你會為那些如狼似虎的群臣架空。現在,我不擔心了。勤思多想,方能少為錯。

  “你對你叔父的判斷,是基于你所知道的事,能有此想不奇怪,換為父來也是如此。為父有些事不能告訴你,但你此行雖沒人通知我,但我在你叔父不要你歸時就知你必有這一遭。”

  嬴扶蘇端正坐姿,誠心道:

  “兒子所說,是與韓子等諸位臣公相商而來,非一人之想。兒子實不知錯在哪里,請阿父賜教,選能說的告予兒臣。”

  “韓非雖是王室,小國卻難有大氣,這是韓國王室的問題,非他本人之過也。你且先與為父說說,你們認為你叔父不要你奔喪,到底是何用意。”

  “叔父繼位,雖是再正不過,但阿父死因太過蹊蹺,且有扶蘇這個太子尚在,無論如何都會有人心存疑竇。在他人看來,叔父不要我回都奔喪,是懼怕我借此緣由率西北軍南下,奪得王位。韓子謄寫的那封書信傳遍咸陽,就是我等所思沒錯的最好證明。叔父有意為之,要為我樹立賢名。我都說獨身一人回來了,叔父作為皇帝還是拒絕,膽子小,心胸狹隘這些詞是跑不掉了。叔父還要我”

  嬴政輕聲開口截斷。

  “你叔父還要攔你在雍城百里之外,給這本就燥熱的大秦再添一把火。”

  “這是阿父與叔父一起謀之?”

  嬴扶蘇今天詫異的有些多。

  他記得很清楚,叔父給他的書信末尾,清晰無誤地寫著“閱后即焚,只你我共知”幾個字,所以他之前才以為阿父不知。

  “你叔父連我面都不見,怎會與我謀?此僅是我對你叔父的了解頗多罷了。烈火烹油,你叔父慣行此舉。他會為了少死一些人,南下的一路囂張跋扈。也會為了多殺一些人,而不惜名聲。

  “自始至終,你叔父眼中該殺的人,與我眼中該殺的人就不是同一批。論手段酷烈,你叔父是為父十倍。那些溺死在咸陽獄的臣子,哪里是因言獲罪,分明是殺害幾個黔首,侵占一些良田等小事。

  “這些事我早就知悉,樓臺未拆之前,咸陽貴族男人九成九的秘聞,我都知道。只是我并不在意,只要他們能做好他們的本職工作,他們為大秦的貢獻要大于他們做的錯事。你叔父,呵,他恨不得都殺個干凈。

  “你叔父要做的事,利民而惡貴族,他和貴族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比當初商鞅行事,還要酷烈上千倍萬倍。他會以他的喜惡,來一場徹徹底底的大清洗。交到你手上的,是一個我想看又不敢看的秦國。”

  想看,是嬴成蟜給他描繪的藍圖真的很美。

  不敢看,是他不敢相信,他那豎子弟弟真能功成。

  這個天下,自古至今就是貴族的天下!

  絕了所有貴族,可能乎?

  嬴扶蘇咽了一口唾沫。

  “那叔父就一直坐在王位上,不好乎?何必非要推我上來呢?叔父他怕貴族反噬?阿父不是說叔父要殺個干凈嘛?”

  嬴政冷笑。

  “那豎子原來是怕的,但朕強把他按在了王位上,他怕也沒用!他只能一路走下去,除非他放棄他的夢想。至于為什么非要你上來,呵,他懶啊。他做完想做的事,哪里還愿意困守在王位上。”

  “韓子說,叔父為我造勢是留退路,萬一鬧得無法收場,大秦人心將散,我可現身繼位力挽狂瀾。”

  “留退路也好,懶也罷,這些都不重要,導向的結果都只有一個。且看罷,你叔父這場戲剛唱了個開始…”

  大秦太子帶百騎自上郡南下,在距離雍城百里開外的縣城被攔住了。

  攔截之人騎在馬上吊兒郎當,活像個痞子而不是統領,正是曾當眾侮辱過太子的劉邦。

  這位精鐵甲胄都難以遮掩那流氓樣,嬴成蟜新提拔的大秦將軍,策馬向前,譏笑道:

  “太子與狗,不得入境。”

  大秦太子嬴扶蘇恨欲狂,揚長槍而挺進。

  幸被其親兵死死攔住,裹挾回了陣營中。

  親兵看得清楚,對面那一萬人馬個個殺氣縈繞,握兵刃的手攥緊緊。

  這是要聽令拼殺的面貌。

  “劉邦小兒!你要殺太子乎!”

  親兵對著策馬前沖的劉邦厲喝,聲音之大,縣城中,城門兩里地內的黔首都能聽到。

  劉邦恨恨勒馬,看著百騎向西北絕塵而去。

  南下太子半途折返,中間遇到刺殺數十次。

  很快,消息傳到咸陽,朝堂大震。

  雖然此事行者是將軍劉邦,但沒有陛下的授意,非戰之時,劉邦哪里能領一萬人?

  他們在咸陽生活的水深火熱,生怕突然被抓進咸陽獄溺死,一直期盼地就是仁義的太子能撥亂反正。

  而現在,他們唯一的希望險些被陰狠毒辣的秦二世滅口!

  你不想著平定六國叛亂,想著平定太子,坐穩你的皇帝之位,這樣溺死我們的時候,就沒人為我們發聲了是罷?

  群臣急了。

  十二月十三日,一個多月沒有召開的早朝召開了。

  這是秦國第一次因為群臣聯名上奏,而不得不召開的大朝會。

  之前的每一次大朝會,都是秦王主動召開。

  群臣起了個大早,在天還沒亮的情況下,摸黑趕到了咸陽宮,進入了咸陽殿。

  他們等啊等,等啊等,快一個時辰過去了,王座上卻始終不見嬴成蟜身影。

  凌晨五點出來的他們餓的前胸貼后背,咸陽殿中的木炭又不知道為何沒有點燃,只有蠟燭長明。

  他們又冷又餓,難受至極。

  但他們咬著牙,沒有抱怨,他們知道這必然是狠毒的秦二世有意為之,為的,就是讓他們知難而退。

  但他們已退無可退。

  今日他們不為太子發聲,來日又有誰為他們發聲呢?

  太陽高照,好些秦臣都餓迷糊了,秦二世才打著哈欠姍姍來遲。

  坐在王位上,未穿冕服,裹著一襲雪白狐衣大裘的嬴成蟜頭發散亂,一看就是剛睡醒。

  “昨夜批改諸公奏章直到寅時,朕小憩片刻就來開朝會了,諸公不會怪朕罷?此事朕以為不能盡怪朕,誰讓諸公奏章太多呢?”

  群臣多是寅時起,此時盡皆恨得牙根癢癢。

  他們最近的奏章多是參劉邦,或者為枉死的大臣鳴不平,或是辭呈,或是請開朝會。

  哪一任秦王會嫌棄奏章多?歷代明君跌出的秦國怎么就出了這么個豎子!

  那奏章你批過一本嘛?傳國玉璽都送到姜商手里去了!

  不想讓我們說話,不可能!

  “這殿中怎么這么冷?怎么沒人給諸公添木炭呢!”

  嬴成蟜怒吼。

  侍立在其身旁的宦官躬身。

  “回陛下,木炭已然用完了。”

  嬴成蟜一拍額頭。

  “哦對,朕勤憂國事,忘了這事。諸公別生氣啊,朕睡覺時也沒有木炭,每日都吸著鼻涕起床。”

  一個老臣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臉色鐵青,哆哆嗦嗦地指著嬴成蟜。

  “陛下焉敢如此欺辱我等?咸陽家家都有蜂窩煤,戶戶溫暖。宮中沒有木炭,難道連蜂窩煤也沒有乎?”

  嬴成蟜嘻嘻一笑,其身邊的宦官卻只覺得冷意涔涔。

  “蜂窩煤這等低賤之物,朕哪能拿來給尊貴的諸公使用呢?那些黔首,哪里配和諸公相提并論呢?”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吾弟大秦第一紈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