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94章、漢骨

  “天水、隴西,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故《秦詩》曰“在其板屋”;又曰“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及《車轔》、《四載》、《小戎》之篇,皆言車馬田狩之事。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以材力為官,名將多出焉。”

  ——《漢書·地理志下》

  六郡界接邊塞、胡漢雜居,人習兵戰,號為精勇。

  自前漢孝文帝忿恥匈奴連年入寇、取六郡良家材力之士為國聚精兵;及孝武帝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期門以來,有漢四百年,國有戎馬兵事必見六郡良家子的身影。

  只是后來漢獻帝東歸,令關中與涼州淪為叛軍的樂土;曹操父子謀逆,令漢室威嚴跌落塵埃,以致這六郡羌胡與良家子不復對大漢心有冀望。

  如今,大漢雖復隴西、漢陽(天水)二郡且兵進關中,隱有三興漢室之勢,但對位于關中北部的安定、北地、上郡與西河等郡的黎庶而言,并沒有多少感觸。

  無他,哀莫大于心死。

  人非草芥!

  數十年的戰亂與被遺棄、兩代甚至時三代人的無盡血淚,早就冷卻的熱血,不是漢室一句“歸來兮”就能彌補的!

  亦不是一聲“興復漢室”就能鼓舞的!

  是故,鄭璞被丞相授予督領偏師主事隴東兵事之時,就有過無數個日夜的思考,如何讓關中北部四郡重現“六郡良家子”的豪烈報國之風。

  一者,乃是丞相第一次進駐五丈原時,就誘發了魏軍的龜縮戰術。

  在兵力比魏國更少、戰爭底蘊比魏國更弱的情況下,作為攻方的大漢,必須要開辟更多條入關中的路線,以求有更多進軍選擇、更多設謀部署的空間,將魏國的龜縮戰術破解、讓魏國陷入守無可守的困境。

  如此,可居高臨下襲關中、斜插河東郡與潼關的關中北部四郡,自然就是首選。

  另一,則是對河套平原覬覦。

  雖然大漢如今的國策,乃是竭盡所能入關中、還舊都長安。

  但河套平原亦是大漢疆域中不可舍棄的一部分啊!

  日后國力強盛后,必然要驅兵前去復土宣漢威,不負先輩浴血奮戰的成果、不令先輩的九幽之靈悲戚啊!

  更莫說,鄭璞早就有了未雨綢繆之舉。

  前番在河西時,從漠北招回了鮮卑拓跋部,讓魏屬的河套平原陷入動蕩之中,就是為了現出漢軍入主的綢繆。而若日后大漢得機會進軍河套時,地瘠民少的河西走廊難以承擔久戰之重,但若有了關中北部四郡,那就是無所憂了。

  然也!

  鄭璞請來觀戰的人,就是安定郡與北地郡的羌胡部落豪帥以及漢家遺民村邑的首領。

  他要證明無論是否敵我懸殊,只要大漢旌旗所向,皆是當者披靡!

  對,他要證明,從巴蜀興起的大漢,不是那個令六郡良家子失去榮光、飽含血淚備受恥辱的大漢,而是最初那個威加四海“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的大漢!

  膺天命的大漢!

  沒有什么,比一場大捷更令人想起昔日的強漢之風了,不是嗎?

  沒有什么,比漢字旌旗在敵人尸骨之上迎風怒張、漢家兒郎持刀矛睥睨八方,更令人血脈僨張、更能讓人堅信炎漢不息了,不是嗎!

  是故,在這場戰事中,鄭璞義無反顧的弄險。

  而代替他將那些部落豪帥以及漢家遺民首領前來觀戰之人,乃是胡薄居姿職。

  在去歲為西涼鐵騎作向導侵擾隴東,他就被鄭璞留在奪下的月支城內了!

  那時,他還以為鄭璞的意圖,乃是以他舊日作為魏國匈奴保塞大人的威望與人脈,聚攏一支兵馬助戰呢!但鄭璞告戒他,令他只需積極聯絡那些豪右與部落首領即可,只需今日引他們前來觀戰即可。

  對此,胡薄居姿職已經做到了。

  先前魏國斥候發現在周邊游蕩的,零零散散、三兩騎為一股的羌胡牧民或漢家遺民,就是受邀前來觀戰的首領........

  或是說,身為一部首領或豪右,只身犯險前來觀戰十分詭異。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嘛  但此番他們的前來有很充足的理由。

  漢魏雙方的戰事烽火,已然蔓延入了他們的棲息地,出于居安思危的常識他們都很迫切的希望了解形勢,以便保全自己的部落或宗族。

  另一方面,則是大漢朝廷對胡薄居姿職的恩榮,令他們覺得如今的大漢比魏國更值得依附。

  胡薄居姿職的長子,已然被天子劉禪賜姓為劉了!

  且在天子組建的羽林新軍中擔任羽林左監之職,被天子劉禪當作腹心、日后的大漢將率來培養。注1

  最后,乃是此些年來,大漢隱隱有復興之象的緣故了。

  他們的熱血雖然早就冷了,但基于父祖先輩的奮爭與功績,令他們有前來一睹大漢軍容的渴望。

  是的,他們覺得很有必要。

  如果漢軍敗了,那么他們便會徹底對四百年漢室絕望,不復以父祖先輩的惋惜而惋惜。

  甚至,終有一日會加入魏國,成為魏國的良家子。

  但若是漢軍勝了,那就有待商榷了。

  因為他們亦不是愚蠢之輩,亦能隱約猜測到漢軍讓胡薄居姿職邀請他們前來觀戰的意圖。

  無非是想讓他們復為漢室子民、為大漢朝廷死力罷了!

  對此,他們沒有多少抵觸心理。

  邊陲之人的生計,素來是以命相搏。

  如果大漢朝廷擁有足夠的誠意、有令他們可期待的前程、有不復先前拋棄他們的實力.....

  但歸根結底,是他們終究乃漢人。

  能再次歸入華夏衣冠,誰人會讓子孫終有一日淪為左衽!

  能再續父祖先輩的榮光、封侯拜爵恩榮妻子,誰人會甘愿如此亦匪亦民一生、最終作了那無所依的孤魂野鬼!

  而鄭璞要做的,只是不要讓他們絕望而已。

  雖然不容易。

無線電子書    蜀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