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陛下,老臣緣由有三。”
在魏天子曹叡的催聲中,滿寵蒼老且嘶啞的聲音緩緩響起,以三個緣由聲稱復續先前襲廬江的計議不可行。
一者,孫權親自領軍出巢湖臨合肥將雒陽中軍引來淮右,不可能無有做好魏軍攻打江北廬江的準備。從他留著以善戰著稱的吳前將軍朱桓鎮守濡須塢、守御建業門戶,便可推斷出廬江亦有兵馬留鎮。縱使曹叡執意如先前定謀,驟然順江而下襲擊城外屯田點得手,亦無法攻下城池,影響不了戰事大局。
其次,事出反常必有妖。
熟悉江淮之事的滿寵通過分析往昔魏吳兩國的戰事,推斷出孫權此番所謀或大。
先前文聘鎮守江夏時石陽便以城堅難拔而揚名了!如今在孫吳大軍圍困下,堅守二三月等待援兵不在話下。
是故,彼孫權費盡心思行調虎離山之計,不可能僅是為了多困石陽月余時日吧?
彼必別有所謀也!
至于何所謀,滿寵無法確鑿,但私以為乃吳蜀互盟之故。
巴蜀與江東共盟多年,一直無有過同時出兵之舉,其中有各自所長不同或其他緣由。
但攻伐荊襄,卻是可一并出兵。
對于吳國而言,攻伐荊襄可得巴蜀出兵東三郡策應助力;而巴蜀為了緩解隴右戰線的壓力,必然會欣然出兵。
以屯田客佯作雒陽中軍赴上庸郡,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罷了!
瞞過逆蜀一時,尚能騙數月之久不成?
不說多的,逆蜀只需遣千余兵馬出,便可試探出來了。
所謂戰術之上的奇謀,皆是有時限的。
再次,乃是魏國督戰荊襄的主將剛剛調換。
征南將軍王昶雖宦履頗深,但先前并未參與過大戰亦沒有多少戰績,被孫權所輕乃是必然;趁督帥更替時以大軍襲擊荊襄亦乃必然。
將三個緣由說罷,滿寵已有些精力不濟,強撐著懨懨諫言道,“陛下督軍遠道而來,車馬勞頓,不若稍作安頓以緩心神。如若老臣所料無誤,不多日荊州必有軍報復來也。”
“卿之言,大善。”
曹叡聽罷,自作沉吟了少時,終究還是罷了心中所想。
又瞧見滿寵臉上的疲憊,不由心頭泛起憐惜,執起手慰勞道,“卿乃國之藩籬、御賊吳之重器耳!當加餐以冀昔廉頗強食、馬援據鞍之壯,日后莫復有言身老求歸雒陽之事。無卿在淮,朕寢食皆不得安也!”
言罷,以不擾滿寵休憩為由自去,且賜下不少財物與令隨軍庖宰稍候送來膳食。
但他不知道,滿寵躬身拜謝時,眸光還閃爍了好幾次。
因為他還有一層緣由沒有道出來。
對于司馬懿以河西制隴右、復奪涼州的籌畫,他并不看好。
因為關中雖號稱閉塞之地,但如今蕭關與大散關在逆蜀手中,故而對于逆蜀而言隴右乃是形勝之地!
更莫說近十年來,魏國在隴右喪兵無數、士氣堪憂。
谷天時飄渺不定,地利與人和皆不在魏國這邊,如何能擅動大軍與之戰呢?
是故,他但且諫言令曹叡暫緩出兵之意,好讓淮右與荊襄得以安穩,以備屆時魏國在西北戰事不順而賊吳復來入寇,雒陽無兵來援。
似是在驗證滿寵的斷言般,在三日內荊州的軍情告急紛至沓來。
言孫吳原本圍困江夏的陸遜與諸葛瑾部,在孫權領軍至后,便移師來朱然所設的營寨中,就當魏國荊襄各將率皆以為他們的意圖乃是遏制南陽駐軍、襄陽守備馳援江夏時,朱然督領萬余人倍道兼行,西去驟襲柤中的夷王梅敷。
無有防備之下,倉促迎戰的梅敷慘敗,臨陣僅以身免。
朱然急追之,令梅敷不敢歸部落,而是往去襄陽城求魏國發兵來救。
但待到襄陽城得悉消息、商議決策、上下整軍來救時,朱然部已將萬余戶荊蠻虜掠得十之七八歸去了。且是分出三千士卒護俘虜輜重歸,自身督八千余將士殿后緩緩而歸,令魏國不敢追擊。
并非是魏國將率膽略不足,亦非朱然名聲之勝令敵不敢迫之。
而是朱然乃是緩緩往陸遜駐守之處而去的,他們若是貿然追擊而戰,萬一陸遜早就領軍伏于道側呢?
伴著孫權親自督軍趕來荊州,吳國兵力已然比魏國更眾。
他們若是被伏擊喪兵無數,恐會被吳郡銜尾追擊入襄陽城來。屆時,被圍困的便不是石陽城而乃襄陽了!
恰好,此時正從宛城督軍趕來的王昶,還先遣人傳來將令。
各部將率擅自出戰者,斬!
蓋因王昶還得蔪春郡的告急求援:吳衛將軍全琮督軍約莫四萬,西出廬江郡來攻,意圖破蔪春而與孫權會軍于江夏。
如此算來,孫吳此番出兵荊襄,已然近十萬之眾矣!
兵寡的王昶,在雒陽中軍未至之前,安敢讓各部將率貿然出城迎戰?
而諸多軍情匯聚至淮右后,曹叡當即愕然。
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先前聞救兵至便倉皇而逃的賊子孫權,此番有如此大的魄力——竟膽敢在陸上排兵布陣,將欲與魏國鏖戰!
是的,鏖戰。
朱然擄掠夷王梅敷無數族眾與資財得手罷,竟依舊轉軍去與陸遜合兵,遏道斷絕魏國馳援江夏郡;彼孫權依舊困守石陽城如故。
若非滿寵諫言他不復行舊議決策,恐他此時已然將半數雒陽中軍深入廬江,耽誤救援荊襄之事了!
“卿推演所斷,幾無差也!”
令驍騎將軍秦朗引兩萬中軍先行趕往荊州安人心后,曹叡執著滿寵之手感慨不已。
亦不待滿寵謙虛推言,便繼續問道,“卿鎮守淮揚之地,朕可無憂,故而意在三日后督后軍趕赴荊州。臨行,不知卿可有良策與教?”
“老臣不敢當陛下與教之言。”
聞言,滿寵連忙謙言,亦不假思索便回道,“彼賊吳皆鼠輩耳!陛下親至則必喪膽遠遁,老臣安復有言哉!但以二事多言,或可為陛下拾遺。一者,乃需增兵上庸必備逆蜀出兵;二者,乃卻賊吳前,關中兵伐逆蜀當度時而慎,免陷傾國而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