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另類瓷器

  動輒百萬的賞瓶,不是說說的,但是宣統官窯瓷器反而更貴,為什么?因為故宮也就這么幾只。

  陳文哲就知道幾件,也就是藏在故宮的館藏品。

  像是黃地綠彩花鳥紋碗,這是其中的代表,因為它十分特別。

  特別在哪呢?不是它特別稀有,

  而是因為它是少數宣統時期的官窯器。

  這只黃地綠彩花鳥紋碗是清宣統時期燒制,高6.5cm,口徑12.4cm,足徑5.3cm。

  碗直口微敞,深腹,上腹較直,圈足。

  內外均施黃釉,

  里光素。

  外壁黃釉地上,

  以綠彩繪兩株桃樹和四只飛鳥。

  近口沿處飾綠色環線一周,足墻淺刻雙環線一周。

  所有綠彩圖案下的胎上,均有與花紋相同的刻劃輪廓線。

  外底墨書“大清宣統年制”六字楷書款。

  黃地綠彩,是低溫色釉釉上彩品種之一。

  是以黃色釉為地,用綠色在錐刻好的暗紋上施以彩繪。

  這種裝飾方法在盤、碗上較為常見,如果是其他時期的官窯器,這也就是一件普通品。

  可就因為他是宣統時期燒制的,就顯得尤為難得,因為它燒制的中規中矩,并不比其他時期的官窯器要差啊。

  當然,宣統時期也不是沒有好東西。

  比如以釉色為貴的黃釉暗云龍盤,它高4cm,口徑18.7cm,足徑11.4cm。

  屬于清宮舊藏,這只盤子敞口,弧壁,圈足。

  足內青花書“大清宣統年制”六字楷款。

  盤內外壁均滿施黃釉,

  盤心及外壁暗刻云龍紋。

  黃釉云龍紋作為宮廷用瓷的傳統裝飾紋樣,

  歷朝歷代均在使用,

  且式樣繁多。

  按清宮條例規定,里外黃釉碗的使用是有嚴格規定的,只有皇帝及皇太后才可使用。

  此盤應為清末宣統皇帝溥儀的御用瓷器,所以價值明顯更高。

  像這樣的黃釉瓷,陳文哲也是需要制作一批的,之前做的那些,雖然有些涉及到黃釉,但肯定不是黃釉之中的經典。

  畢竟黃釉是比較特殊的,在古代一般沒人敢用,自然也就沒有人多做。

  做得少了,技術就不太行,而只要行的,肯定就是宮廷御用匠師。

  除了身份的代表,一些頂級匠師還是有一些好作品的。

  比如瓷器中的一批奇葩,醴陵窯釉下五彩。

  這是宣統時期的瓷器代表,而醴陵釉下五彩花鳥紋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這是清宣統三年也就是1911年制作的,高30.3cm,口徑6.3cm,

  足徑6.3cm。

  瓶撇口,

  細長頸,長圓腹,圈足。

  瓶內外通施白釉,胎體輕薄。

  以釉下五彩繪花鳥紋,色彩淡雅。

  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宣統三年湖省瓷業公司”款,外圍綠彩雙圈。

  湖省瓷業公司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熊希齡在湖省創立。

  在我國近代制瓷史上,清末民初的醴陵窯釉下五彩瓷,在制作技術和裝飾方面,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堪稱陶瓷藝苑中的一支奇葩。

  還有,留下公司款的,還能是封建王朝時期作品的寥寥無幾,而這就是其中的一件奇葩!

  當然,正常一些的宣統瓷器也還有,比如青花雙“喜”字桃蝠大碗。

  青花雙“喜”字桃蝠大碗,高9cm,口徑21.1cm,足徑8.5cm,也屬于清宮舊藏。

  口微外撇,弧壁,圈足,足內青花書“大清宣統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碗外壁以青花為飾,滿繪纏枝蓮紋,間以蝙蝠與桃實紋樣,并對稱書四組雙喜(“囍”)字。

  以“雙喜”字作為瓷器的裝飾紋樣,在民窯中出現較早。

  在官窯瓷器中清早期偶有發現,清中期以后大量出現于官民窯瓷器上。

  同治大婚時,以此為題材的瓷器,就燒制了六千余件。

  此碗據清宮檔案記載,燒成于宣統元年,也就是1909年。

  這一件如果不是因為燒制于清代即將滅亡的時刻,應該不算是多么有歷史價值的東西。

  但是,誰讓它燒制之后三年,清朝就亡國了呢?

  這樣的另類瓷器,還是有不少的,而最特別的肯定是宣統時期。

  這些另類官窯,價格你能想象?

  盤點一下那些稀少而昂貴的明清紀年款陶瓷,有時候還真能讓你驚訝。

  比如國內的陶瓷,自明以前,鮮有底款。

  以楷書在陶瓷上題寫年款,是從明朝起開始時有出現,一直延續至清朝。

  有明以后,官窯大體均落以帝王年號為紀年的款識,此又稱朝代款。

  其中,明朝共有16位皇帝,17個年號,正統和天順都是朱祁鎮的年號。

  清代共有12位皇帝,13個年號,天聰和崇美都是皇太極的年號。

  然而并是每個年號,都能找到對應的官窯陶瓷。

  如明代的建文,這是因為戰亂影響而沒有留下任何款識的瓷器。

  洪熙,這位僅在位一年,肯定也沒有。

  空白期比較出名,出現了空白瓷,就是另類紀念瓷的典型代表。

  空白期就是正統、景泰、天順三朝,他們均受戰亂影響。

  而到了泰昌時期,因為這位倒霉皇帝僅僅在位僅29天。

  到了清代的天命,也就是老奴努爾哈赤,他那個時期經常啃樹皮,唯一的追求就是能有一身野豬皮穿。

  就算后來發家了,也肯定沒有心思燒制瓷器。

  至于天聰和崇美,那個時期正想著入主中原,所以均未能在景鎮燒造官窯陶瓷。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這五百多年里,景鎮御窯廠的無數精美陶瓷運抵此間。

  以上所列朝代,或是在位時間太短,或是戰亂所擾對景鎮沒有控制力,所以均沒能留下帶年款官窯器。

  而即便發現有落此類款式的瓷器,也多是如嘉靖、萬歷、天啟及崇禎時的偽托款識。

  故宮博物院增展示過清朝歷代皇帝和其對應的官窯瓷器,而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另類官窯”。

  這幾個皇帝雖在位時間不長,但仍抓住了這短暫之機,在那時最頂級的陶瓷上,打下了自己獨特的“烙印”。

  此類官窯器存世極少,那么這一因素會造成多大的價格影響呢?而哪些又特別具有升值潛力呢?

無線電子書    我的系統不正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