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屏上顯示的簡線圖,是溶侵液配套的設備反饋回來的信息數據。
它通過檢測溶侵液和地底的特殊輻射,來確認灌注入礦區里面溶侵液的信息,檢測溶侵液里面的鈾離子濃度、位置、聚集點等信息,進而為后續的溶侵液回收提供保障。
不然就韓元這種隨便打幾個洞,然后將溶侵液灌倒地底開采的方式,怎么都不科學。
原地浸出法可沒那么簡單。
用這種方法開礦有不少的條件,比如礦體內存在溶液循環的條件、比如頂底板巖層中的滲漏現象少、比如礦區內沒有超級裂縫、底下河或空洞等等。
條件不符合的話,要么開采不出來,要么你的溶侵液灌進去后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沒有這種設備,韓元就不會采用原地浸出法來提煉地底的鈾礦了。
原因很簡單,溶侵液灌下去后他找到侵蝕后的鈾液在哪里。
礦層在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而溶侵液要流過整個礦層,最后會在多深的地方,會在哪里聚集他拿命找啊。
不過在有了溶侵液配套的檢測設備后,就方便很多了。
只要不遇上地下河將灌到礦區內的溶侵液帶跑了,隨便怎么澆,他最終都能找到完成反應后的鈾液,并將其抽上來。
中級工業設備的強大之處在礦物的開采這一方面可謂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看了一眼顯示屏上的圖案,韓元知道,按照這種速度下去,大概還需要兩天左右的時間才能抽取第一批的鈾液。
這個過程中還得希望天氣良好不下雨,不過時間還得往后拖。
畢竟他依靠勒落三角飛行器來給整個抽礦過程提供電能,而飛行器的電能來源于太陽能發電板。
關掉顯示屏,從冰箱里面摸出來點吃的當做早餐后,韓元坐在了書桌前。
這兩三天的時間飛行器不能挪動,他也干不了別的,只能學習和記錄。
正好,借助這個機會,韓元想驗證一下自己如今的數學物理水平。
畢竟在過去的大半年的時間內,他幾乎都在學習各種數學物理知識。
雖然沒有導師,但他手上齊全的數學書籍學習勛章人體開發藥劑也能彌補這個缺陷。
韓元沒有忘記自己還有兩個數學物理基礎任務。
其中數學任務是在一年內解決一個世界級數學難題,物理任務是三年內建一座能進行10Tev能級的粒子碰撞實驗的大型物理實驗室。
物理基礎任務他暫時沒有太關注,最近半年多的時間他都在學數學,畢竟物理基礎任務有三年的時間,而數學只有一年。
前面幾個月韓元在刷高等數學到數學分析到解析數論、多復變函數論等各種書籍。
后面在刷阿貝爾定理、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哥德巴赫歐拉定理等各種定理。
沒有導師,沒有同行,沒有理論驗證,這也導致這半年多來他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學到哪里了,就一直在各種刷數學。
當然,他刷的各種數學教材和定理都是在一個大分類里面的。
人類發展了幾百年的數學,衍生出來的數學科目太多,從基礎數學到計算數學再到應用數學,各種科目繁華無比。
繁多的數學分類與龐大的無比的各種數學教材、定理即便是有學習勛章的輔助,韓元也不可能在一年的時間內都學完。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就思考過自己要學的數學分類,以及這個分類下對應的世界級數學難題。
本來韓元是打算再刷兩三個月的,等待核武完成后再來做這個數學基礎任務的。
不過現在閑著也是閑著,可以檢驗一下自己到底學的怎么樣了。
世界級的數學難題除了最出名的七大千禧年難題外,還有標準猜想、ABC數學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希爾伯特二十三問、四色猜想、朗蘭茲互反猜想這些。
當然,數學猜想這種東西也是有難度之分的。
七大千禧年難題最出名,但并不代表它們還是最難的,像標準猜想、ABC數學猜想在數學界都默認比七大千禧年難題更難解決。
之所以沒有列入七大千禧年難題,是因為數學界幾乎公認它們并非這個世紀能解決的問題,可能要等到下個世紀的數學家才能處理掉。
而除了這些出名的數學難題外,世界級的數學難題還有一些,難度高低不定,但總體來說比上述的這些要簡單一些。
韓元也沒想過這兩天的就能解決數學基礎任務,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是非七大千禧年難題里面的,也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
真要容易解決,早就被人搞定了。
韓元沒準備拿七大千禧年難題級別的數學猜想來當做自己的試金石。
攀登珠峰也不是說一步就能上去的。
檢驗自己到底學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地步,由易漸難的推進是最好的辦法。
如果將數學和山峰一樣,按階梯高度進行排序分列,那么毫無疑問,七大千禧年難題、標準猜想、ABC數學猜想這些是八千米級別的。
當然,第一階梯的除了這些尚未被解決的,還有不少已經被干掉了的。
比如被佩雷爾曼干掉的龐加萊猜想、比如被懷爾斯干掉的費馬猜想。
雖然這些猜想都已經成為了定理,但并不代表它們的難度要比七大千禧年難題要弱。
只不過數學太龐大了,一個人終其一生可能也無法鉆研透徹一個問題,更別提解決這些世界難題了。
第一階梯往下,是哥德巴赫猜想、四色問題、朗蘭茲互反猜想、希爾伯特二十三問中的部分問題。
這些猜想和問題可以站在七千米到八千米左右的區域,這些猜想和問題顯而易見的比第一階梯的要弱一些。
雖然是第二階梯的難題,但這些猜想和問題解決任何一個,可以說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概率讓人獲得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菲爾茲獎’。
當然,前提是你在四十歲以下,畢竟‘菲爾茲獎’只頒發給四十歲一下的數學家。
再往下,數學問題的難度區分就不是那么明顯了。
比如從龐加萊猜想中衍生出來的莫德爾猜想、從哥德巴赫猜想中衍生出來的弱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猜想這些都可以放到第三階梯中。
第三階梯的問題比第二階梯要弱不少,不過若是運氣好,在菲爾茲獎頒選的四年內沒有什么特別的數學貢獻的話,也有較大幾率讓你拿到一枚菲爾茲獎。
到了第三階梯,再往下,就算不上世界級的數學難題了。
世界級的數學難題也是有難有易的,從這些數學猜想來看,系統推薦他解決‘七大千禧年難題’絕壁是個巨坑。
這種級別的難題,放到現實中可是被譽為需要一個世紀的數學家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
即便是注射了人體開發藥劑,韓元也不覺得自己在數學上能超越所有的數學家。
天才是存在的,特別是在數學這一專業里面。
且不說代數幾何領域的教皇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讓皮埃爾·塞爾、G·法爾廷斯、安德魯·懷爾斯這些超級大佬在數學上的天賦、靈感、成就這些東西都能讓現在的他看不到尾燈。
畢竟從數學基礎任務到現在,時間也只還過去了半年多而已。
從腦海中知識信息里面挑選一下,過濾掉那些世界級難題,韓元將目光放到純數學上。
純數學也叫基礎數學,是專門研究數學本身,不以實際應用為目的的數學分類。
它研究從客觀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數學規律的內在聯系,也可以說是研究數學本身的規律。
相對于應用數學而言,和其它一些不以應用為目的的理論科學,例如理論物理、理論化學有密切的關系。
一般來說,純數學以幾何、代數、分析這三類為主,而這三類,也是韓元最近半年主學的分類。
主要還是時間太短了,即便是有學些勛章,也無法籠統的學習。
所以對于韓元來說,純數學的問題是最有希望解決的。
畢竟這大半年的時間他只學習了數學,以及部分基礎物理知識。
像楊米爾斯規范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這種摻雜了尖端物理的難題,他都不配看一眼。
這種問題,別說解決了,門都摸不到。
翻了翻純數學中的一些猜想,韓元將目光放到了希爾伯特二十三問上。
希爾伯特是二十世紀的一個偉大數學家,在1900年的時候,他在巴黎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23個最重要的問題供二十世紀的數學家們去研究。
這23個問題總和起來就叫做‘希爾伯特二十三問’,其中有一部分被解決了,還有一部分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都仍然沒有被解決。
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米國數學家評選的自19401976年以來米國數學的十大成就中,有三項就來自希爾伯特二十三問中的三個問題的解決。
從這可見希爾伯特二十三問的難度。
韓元將目光放到這個上,并不是說現在就要去解決其中未解決的問題,而是借助它來驗證自己的數學水平。
盡管希爾伯特二十三問本就是他預留給自己解決數學基礎任務,也不代表他這兩三天的時間就能解決掉。
關鍵的是,希爾伯特二十三問韓元沒有看,這本就是他預先留給自己論證數學知識的。
他可以根據希爾伯特二十三問的難易度來進行處理,看看自己的數學水平到底在那一層次。
當然,要說完全沒看那是不可能的,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有一些涉及到。
不過這并不影響他可以根據這一系列的問題來判斷自己的數學水平。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點在于希爾伯特二十三問中有一半左右的問題是已經被解決了的,有答案,可以驗證。
這避免了解開一個數學難題后,沒有人可以驗證。
而剩下的一半,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也有不少問題都有重大性的突破,有些甚至可以說只差臨門一腳。
這給了韓元作弊的方法。
相對于七大千禧年難題這種幾乎粘在地上拿腳踹都踹不動的問題來說,希爾伯特二十三問中的未解決問題更容易解決掉。
坐在桌前,韓元摸出來一疊紙張,開始由易到難一個一個的解決論證。
希爾伯特二十三問中的問題有難有易,有些難的能排到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數學難題里面去。
比如第一問、第五問、第十問,這三項問題的解決都讓解決者拿到了一枚菲爾茲獎。
除此之外,希爾伯特二十三問大部分都可以說是純數學問題。
希爾伯特問題中的16問是數學基礎問題,712問是數論問題,1318問屬于代數和幾何問題,1923問屬于數學分析。
即便是有少部分夾雜著物理、計算機等學科的知識也不算多么高深,非常適合現階段的他。
希爾伯特問題中,比較簡單的問題都解決的比較早,比如第十七問:
一個實系數n元多項式對一切數組(x1,x2,...,xn)都恒大于或等于0,那么這個實系數是否都能寫成平方和的形式?
這個問題在1927年的時候由日耳曼過的數學家埃米爾·阿廷解決,并提出了封閉域、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例如對于最常見的公式:ab≥2√ab可以轉化為(√a√b)≥0。
這個轉換就是對希爾伯特十七問的應用。
相對比其他的問題來說,十七問應該是比較簡單的一個了。
最難的,應該是第八問的素數問題了。
希爾伯特第八問的素數問題并不是一個,而是三個,分別是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及孿生素數問題。
這三個問題的難度就不用多說了。
黎曼猜想被譽為七大千禧年難題中最難的一個,至今無人能證明,甚至連推動它前進一步都做不到。
至于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數猜想這兩個問題。
前者已經被陳景潤老爺子推到了12的地步,后者則被另一位話國數學家張益唐教授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發現孿生素數存在無窮多差小于7000萬的素數對。
而通過這個弱化形式的定理,孿生素數猜想這個此前沒有數學家能實質推動的著名問題,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至今這一差值已被縮小至246。
雖然后兩者都還沒有被徹底解決,但能在這種世界級的數學難題上推進一大步,可以說沒多少人能做到。
這也打破了之前全世界公認華人不擅長數學的認知,體現了華國人能搞數學,而且還能搞的相當優秀。
1秒:m.bxwx.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