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七章:親征

無線電子書    大明勛二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奉天殿后的云臺是一處三楹小殿,與乾清宮僅隔著一道乾清門。平日里有什么要緊事,皇上便在這里接見大臣。

  之前在東暖閣里,得知漢王謀反的消息后,張忠與張輔便隨著朱瞻基來了云臺。

  朱瞻基端坐御座之上,臉色嚴肅,環顧左右文武后,徐徐問道“監察御史李浚何在?”

  “臣在”李浚連忙出列。

  “你將漢王謀反的事情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一遍。”朱瞻基面無表情說道。

  李浚連忙稱是,隨即便開始說起漢王已與半月前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名義舉兵反叛了。

  滿朝文武聽了靖難二字,不由臉色頓變。

  因為大家都知道當年的太宗皇帝便是以這個名義將自己的侄兒建文帝趕下臺的。

  張忠聽了,不由在心中嗤笑一聲“這名頭可真好用。”

  可實際上張忠知道所謂的靖難是個偽命題。

  朱元璋當國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后來的朱棣即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并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

  故而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

  可實際上呢?

  朱元璋的成法里面還有一條就是皇帝需先召喚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鏟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內離京。

  而朱棣顯然不是那樣干的。

  所以這靖難不過是朱棣想要奪取皇位的一個借口而已。

  當張忠在心中腹議之時,只聽御座上的朱瞻基一聲嗤笑“漢王悖逆,也敢自比太宗皇帝。”

  “漢王要靖難,可朕不是建文帝,他漢王也比不上太宗皇帝。”朱瞻基憤怒道。

  “陛下所言極是。”謹身殿大學士楊榮出列道“建文帝被齊泰、黃子澄等人蠱惑,殘害宗室親王。”

  “先后有周、齊、湘、代、岷五王被廢為庶人。”楊榮徐徐說道“周王遷往云南蒙化,齊王朱榑被軟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軟禁在封地大同;岷王朱楩徙漳州;湘王朱柏更是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

  “當時宗室諸王惶恐,已無立錐之地。”楊榮肅然道“太宗皇帝不忍宗室受苦,方舉兵靖難。”

  “而陛下登基以來,給漢王與趙王增加俸祿,賞賜寶物數以萬計,陛下對宗室的看重眾人皆知。”楊榮徐徐說道“漢王哪有臉面提靖難。”

  “愛卿所言,正和朕心。”朱瞻基聽了滿意的笑道。

  張忠聽了不由細細打量楊榮,見其雙頤不豐而法令深刻,眼瞳不大而炯炯有神,不由心中暗暗佩服。

  不愧是被稱贊為性警敏通達,善于察言觀色之人。

  而楊榮能說出這番話,也不奇怪。

  建文四年(1402年)時,當時的朱棣取得“靖難之役”勝利,成功進入南京城。

作為勝利者,朱棣難免有些飄了,徑直騎馬向皇宮而去  當時還是翰林編修的楊榮便迎謁在朱棣馬前說:“殿下是先拜謁太祖(朱元璋)陵呢,還是先即位?”

  朱棣聽了馬上醒悟過來,立馬驅駕拜謁太祖陵。

  而楊榮便也因為此事入了朱棣的眼,又因為楊榮通曉軍事,常常伴隨朱棣身邊參贊軍事,所以在永樂一朝,其人十分得朱棣器重。

  “漢王既然要清君側,那他認為這朝堂諸公誰是奸佞呢?”朱瞻基繼續問道。

  “漢王說夏原吉是罪魁禍首,一定要把他殺了。”李浚結結巴巴說道。

  戶部尚書夏原吉聽了李浚的話便準備脫下朝冠請罪。

  “不可。”朱瞻基不高興地說道“愛卿這是做什么?”

  “漢王找不到借口才拿你做口實的,朕難道那么愚蠢,會被他欺騙嗎?

  夏元吉聽了朱瞻基的話連忙停下,叩頭謝恩。

  “現在情況已經明晰,漢王謀反已成事實,朕準備征討漢王。”朱瞻基掃視眾武勛后,徐徐說道“陽武侯薛祿多次隨太宗皇帝出征漠北,戰場經驗豐富,朕準備以他為將征討漢王,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臣愿為陛下擒獲漢王,將其獻于陛下身前。”薛祿一臉喜色的出列說道。

  薛祿話剛落,楊榮便出列道“陛下難道忘記了李景隆之事嗎?”

  楊榮話罷,朱瞻基臉色頓變,薛祿卻是憤慨難平,怒氣沖沖將衣袍敞開指著滿身的傷痕質問道“楊大學士,你看到這些傷痕了嗎?”

  “這都是我隨太宗皇帝征戰時,受傷留下的,你豈可將我與李景隆那個敗軍之將相提比論。”薛祿鼻孔翕張,呼吸變得粗重起來顯然是怒極了。

  張忠見狀倒是十分理解薛祿,因為這個李景隆實在是個草包。

  當年靖難之時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讓他率五十萬大軍北伐,并親自在江邊為他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對他可是寄予厚望的。

  可李景隆又做了什么呢?

  他先后在鄭村壩、白溝河兵敗失利,前后喪師數十萬,使得攻守形勢逆轉,建文帝再也難以組織大規模的軍事征討。

  后來等到朱棣圍困了南京城,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門投降,迎燕軍入城,南京隨之陷落。

  可以說楊榮的話雖然是無心之失,沒有針對薛祿的意思,但是傷害不大,侮辱卻極強,也難怪陽薛祿氣憤難平了。

  夏元吉見氣憤僵持,出列勸解道“楊榮并不是針對陽武侯,他的意思是說,此戰非同一般,保險起見最好能讓陛下親征。”

  “讓朕親征嗎?”朱瞻基聽了眼中一亮,問夏元吉道。

  “是的。”夏元吉徐徐說道“為今之計,應該立即出兵鎮壓,若是陛下親征一定可以一舉蕩平。”

  “可若是遣一將出征,萬一將軍們不能快速平反,遷延久了,就會重蹈李景隆的覆轍,這一點楊榮倒沒有說錯。”

  朱瞻基聽了沉吟不語,顯然還拿不定主意。

  “英國公你怎么看?”朱瞻基看向英國公張輔道。

  張輔出列道“漢王有勇無謀,外強里弱,只要給臣兩萬兵馬,就可以將漢王綁來,何必要勞煩陛下呢!”

  張輔話落,楊榮連忙出列道“漢王認為陛下剛剛登基,一定不會親征,所以才這么橫行無忌,若天威親臨,事情就不一樣了。”

  朱瞻基聽了這才下定決心要親征。

  “朕意已決,三日后朕親臨校場檢閱軍隊,然后揮軍樂安,征討漢王。”朱瞻基環視眾人肅然說道。

  ps1:求票票,順手收藏。

  ps2:已收藏的也請追讀一下,不然活躍度低了。

  ps3:感謝“魚季”“F”的票。

無線電子書    大明勛二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