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十八章 太子的推斷

第八十八章太子的推斷  鴿子飛躍千山萬水,來到了阿瓦。

  不過,而今這里已經不叫阿瓦。而加多寶府。

  這也是太子為了穩定南疆的一些舉措之一。

  阿瓦一帶,多有佛寺佛塔,符合佛教之中多寶的定義。太子就從佛經之中截取兩個字,命名。

  這也是為了改風易俗,讓大明在此地能夠長治久安。

  阿瓦政權的覆滅,并不代表著大明在緬甸地區的統治的確立,兩者之間還要有一段過度的時間段。

  太子一直在做這個事情,而改變阿瓦城的名字,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一點而已。

  首先,太子將大明內部獎賞稍稍放一放,各級低級將領,太子能自己封賞,也就自己封賞了,不能自己封賞,也就報給朝廷了。這要朱祁鎮來批,不過想來沒有什么問題,不過浪費一點時間而已。

  畢竟汪直,定然會有一個侯爵的。

  只是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侯爵,俸祿有多少石,賜下多少田產,卻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一件事情,要緊程度,是在此事之上,那就是對助戰的東吁,白古,暹羅,真臘,乃至楚國,襄國,等大大小小的藩王,與各地臣屬進行獎賞。

  其實,太子已經意思到了一點。

  那就是今后大明在西洋乃至南洋很多政治軍事行動,是萬萬不能少了這些人的配合的。

  大明不可能一直在南洋西洋保持幾十萬可戰之兵,總就會撤回去的。

  大明對于這些地方,能不能保住,不在于他在南洋的時候,能不能對這些地方進行有效的控制,而在于他不在這些地方,大明還能不能對這些地方,進行有效的控制。太子在緬甸這一段時間之內,深刻的體會到了什么叫做鞭長莫及。

  什么叫做大明力量投射的盡頭。

  緬甸國家雖然強,但是距離大明再近一些,早就給滅了。

  而不是等到現在。

  太子在緬甸打仗的時候,與在南洋打仗的時候感受完全不同。在南洋打仗的時候,太子根本沒有在意過后面的物資能不能到位,因為他不用在意,下面的人也會拼命將囤積在廣東,交趾的物資,運輸到前線來。

  但是在緬甸,太子不得不重視了。

  因為,他知道,這個地方如果他不重視的話,很多物資,是后方督運的官員,即便是拼了命,也運輸不上來的物資。到時候,大軍就會有后勤斷絕的風險。

  這一戰,是汪直發揮神勇,一舉覆滅阿瓦王,也打通了緬甸與大明的云南通道,減輕了太子的負擔,否則單單靠海道運輸,戰事如果僵持下去,不用一年,僅僅半年,太子要么兵行險招,要么乖乖撤軍。

  畢竟這個時代,海運雖然發展起來,這樣高強度的戰略海運,還是有些吃力的。

  所以,在大明力量投射有些吃力的時候,就越發要重視與地方諸侯的配合。

  今日征召各方都到了,如果不能公平對待,出了力,都給一塊肉吃,下一次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就不大好辦了。

  但是另外的事情,也要考慮。

  給吃肉,是給吃肉,但是也不能讓他們發展壯大到了威脅到大明在南疆地區的統治,這里面的分寸拿捏,就要考驗一個人施政水準了,既要讓這些諸侯心服口服,感激五內,又要他們不能在當地坐大。

  是比較難辦的事情。

  好在太子,已經是坐鎮南洋這么多年了。

  各種事情的磨礪之下,早已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面對這樣的事情,有自己的處置辦法。

  他先確定了朝廷要直轄的地方,也就是以仰光為核心的西洋府,以原來阿瓦地區為核心的多寶府,再加上襄王的麓川,形成一道大明從云南到西南的道路。

  這一條道路,乃是大明對于南疆乃至于西洋的統治核心,是不可動搖的。

  以這一條線為核心,太子分化出最好的四塊土地,并且依靠這一條核心線,這是他給四個還沒有就藩的幼弟,將他分到這里,至于更遠的地方,就要看具體情況的,比如阿瓦王朝靠近東吁,與白古的一些土地,自然要給這兩個國家。

  總是要給別人一點點的好處的。

  如果幾邊不靠,則考慮再封一兩而藩王出去。

  大明三十多個藩王,南洋地區并不能全部分出去的。

  而今加上緬甸地區,才算堪堪分封完畢。

  不過,說起來很容易,但是細細算來,其中的各種糾葛,足夠讓人掉滿把頭發。

  好在這些事情,對于太子來說都是過去時了。

  其次就是對阿瓦王朝的貴族處置。

  太子很清楚,不可能將阿瓦王朝的貴族,都一網打盡,否則緬甸之地,恐怕難以安定。太子自然是清理一批,拉攏一批,又從大明內部調集了一批,精明強干的年輕官員,分布在西洋府與多寶府的要地。從而控制這里。

  并已經開始從云貴等地遷徙一些百姓,甚至是土司到緬甸去。

  不過,這些都是瑣事。

  對于,太子來說,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回京。

  對于太子,乃至以太子為首的整個政治集團來說,沒有比回京更重要的事情了。

  大明文臣集團集體擁護太子,固然是遵從傳統與祖制,未必沒有太子這一方的推波助瀾。畢竟對很多壓寶在太子身上的人來說,他們已經沒有其他退路了。太子如果不能登基,對他們來說就是萬劫不復。

  太子看到這一則消息之后,什么人也沒有見,屏退左右。捏著這僅僅一指寬的紙條。坐在紅木躺椅之上,無意識的晃著椅子。思緒不知道飄到了什么地方去了。

  太子得到情報,只有兩點,第一,伊王夜見陛下,第二,陛下給了伊王一百萬兩,并將伊王拖欠之經費,一筆勾銷。

  具體,他的好五弟與他的好父皇,到底說了什么,太子并不知道,也不會去找人探明情況。畢竟,想探聽皇帝私下說什么,太犯忌諱,近乎不可能,代價也太大了一些。太子不會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只是很多事情,本來就不需要查明白。

  只需自由心證即可。

  政治上,更是如此。很多事情都是含而不露,點到為止。不會表露的那么直白。

  太子從這兩個消息之上,想到了很多很多。

  或許有些是多想了,但是有些東西,卻不是多想的。

  這是父皇對伊王的示好。

  這一點,太子無論如何,也不會判斷錯的,他也希望自己會判斷錯了。但是,他很想從這些證據之中找到反證的,可惜是找不到的。

  或許,有一些人覺得,這并沒有什么。

  但是作為太子來說,并不是這樣想的。

  太子其實也知道,他這一段時間頻頻出手,想要回京,有些讓父皇不高興了。當是父皇依舊給出了表示,這個表示就是建立在對伊王的排斥與貶責之上的。用這一件上,向太子證明,他沒有更易太子的想法。

  但是朱祁鎮的做法,忽然變了。

  這讓太子心中有無聲的驚雷炸響。

  他反復權衡,不知道這是不是代表父皇改變了主意。

  這個結果,對于他來說完全不能接受的。或許伊王還能接受太子登基,畢竟從頭開始,朱祁鎮都沒有給伊王多少希望。但是對于太子來說,他是完全不能接受,他自己與大位失之交臂。那么不去說廢太子的下場。就是這一件本身,就是他完完全全不能接受的。

  畢竟,他從一生下來,身邊的人都告訴他,他是大明未來的皇帝。

  他也是為了這個目標做的,不論西北,還是東南,不論交趾,還是南洋,不管是遠涉重洋,還是翻山越嶺。

  他為了成為一個父皇認可的儲君,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他不能成為皇帝,那將是對他四十多年人生的否定,是對他所有努力的否定。他的人生將毫無價值。這一點本身,就讓他不可接受。

  甚至這種痛苦,還在死亡之上。

  而對自己這一件事情,他越是分析,越是覺得,在父皇沒有駕崩之前,他與大位決計沒有可能,甚至回京輔政都不大可能發生。

  因為在他印象之中的朱祁鎮,從來是一個強大的,冷酷的,為了政治目的,可以犧牲一切,為了權力本身,可以否定一切的皇帝。

  一個以權力為食的政治生物。

  僅有的一點溫情,也被他自己親手殺死,連同王振一起葬在少年時代。

  而他要爭奪,這樣一個人手中的權力,指望對方放手,怎么可能?

  太子甚至覺得,這一件事情本身,就是父皇對于他,屢次想要回京的警告。或許他這樣下去,等待他的或許是伊王再次出現在京師,作為牽制他的手段之一。讓兩子甚至數子,相互斗爭,讓父皇高坐釣魚臺。把持最高的權力。

  不要以為這不可能。這非常可能。非常符合權謀之道。

  所謂的九龍奪嫡,固然有清朝的國情在,但其實也是康熙暗中制衡,保有自己權力的辦法。

  最新網址:

無線電子書    明天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