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祁鎮將話說到這份上了,張輔還能說些什么,說道:“臣遵旨,只是臣請給楊洪一點時間。”
朱祁鎮自然知道,這樣的行動,很不妥。甚至可以說有一種任性的感覺。
大明放棄開平,大寧已經十幾年了。
十幾年之間,可以說是滄海桑田。
雖然長城以外一二百里的范圍內,大明還保持著自己的控制權,但是對開平與大寧已經鞭長莫及了。
甚至朱祁鎮從錦衣衛的情報之中,已經有不少蒙古部落在兩處放牧了。只是一方面各大部落不敢輕易觸犯大明,而且蒙古部落都是游牧,有時間也摸不清楚在這里放牧的部落是那些。
所以楊洪帶著萬騎北上,很可能遭遇戰事。
甚至如果瓦刺翻臉的話,楊洪全軍覆沒也未必不可能。
朱祁鎮心中翻來覆去的想。
他為什么不敢與也先翻臉,原因是他心中沒底,開戰容易,但是打成什么樣子,朱祁鎮心中很是忐忑。
大明與瓦刺之間和平持續了快三十年了。
上一次大戰,還是忽蘭忽失溫之戰。
這么多年來,瓦刺軍隊有什么變化朱祁鎮并不知道,大明軍隊有什么變化,倒是明白的很。
但是總體來說,即便是審慎如張輔,對瓦刺其實還是有一種蔑視的。
畢竟是手下敗將。
但是歷史上土木堡之變,卻讓朱祁鎮將瓦刺軍隊的戰斗力在他心中提高了兩個臺階。
朱祁鎮覺得自己沒有底氣與也先翻臉,原因就在于,也先了解他的軍隊,但是朱祁鎮并不了解自己的軍隊。
僅僅是通過文書奏折了解的軍隊,在打仗的時候,會打成什么樣子?朱祁鎮心中真不知道。雖然朱祁鎮很信任張輔,也信任張輔的判斷。
但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朱祁鎮怎么就能寄希望于張輔一個人的話。即便是張輔乃是大明第一名將,朝廷的柱石之臣。
也是一樣。
所以,他想摸一下底。
不為別的,看大明騎兵到底行不行。
他甚至希望楊洪這一次出塞能遭遇一場大戰,看看大明邊軍的成色如何。
宣府,大同,乃是京師左右大門。是邊軍之中最精銳的。而楊洪又是被張輔等人一力推薦的大將之才。
如果楊洪帶著萬余精騎,都不能從草原之上,全身而退。朱祁鎮就必須重新調整自己對勛貴的政策了。
楊榮當初在朱祁鎮面前說 過的話,不知道多少次在朱祁鎮心中反復重現。有時候朱祁鎮想,楊榮所言未必沒有道理。
朱祁鎮說道:“為什么?”
張輔說道:“因為楊洪本部沒有萬余騎兵,必須從大同各衛抽調。”
朱祁鎮聽了,頓時有些尷尬,說道:“就讓楊洪準備吧,準備好了上報朝廷便是了。”
大明并非沒有純騎兵軍隊,比如三千營,就是純騎兵。但是這些軍隊都在京營之中,地方上的衛所大多是馬三步七的規格。
一個衛所雖然有成建制的馬隊,但是更多是步卒。
朱祁鎮想要楊洪抽調萬騎,必須將附近好些衛所的騎兵都集中在一起才行。
這種從各衛抽調出來的騎兵,固然是精兵強將,但是如果不加以整合的話,就是一盤散沙,如何能打得了仗。
所以,張輔請給楊洪一點時間,卻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朱祁鎮雖然有些尷尬,但是見張輔并不反對,心中反而踏實多了。朱祁鎮這些年鍛煉下來,對軍隊能不能打。其實并不大了解。但是對一個人心思的判斷,卻有幾分漸入佳境。
張輔雖然有些反對,但是卻并沒有太多的擔心,這就說明,張輔個人判斷,這樣一次軍事行動,應該沒有什么大問題的。
不是張輔判斷一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張輔對大明軍隊的了解定然在朱祁鎮之上。朱祁鎮心中壓力也減輕了許多。
畢竟就朱祁鎮本人,也不想弄出大明萬余精騎,魂斷大漠的大新聞來。
朱祁鎮又問道:“武學情況怎么樣?”
張輔說道:“已經有不少學員已經達到了襲爵的標準。”
朱祁鎮說道:“而今天氣不錯,朕要校閱武學學員,英國公速速去準備吧。”
張輔說道:“臣遵旨。”
校閱武學也是朱祁鎮摸底行動之一。
畢竟對九邊的情況,朱祁鎮只能讓九邊來一次出塞行軍來考察一下,對于京軍,朱祁鎮更愿意親眼看看。
特別是他用盡心力培養出來的未來的將才。會是什么樣子。
朱祁鎮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說道:“擇日不如撞日,不如就今日吧。”朱祁鎮忽然生出了突然襲擊的心思。
張輔臉色比變,說道:“臣遵旨。”
朱祁鎮立即安排石璟與李大川兩人安排宿衛,也沒有多帶人,不過乾清宮三百侍衛護衛之下,還有英國公,成國公,保定侯,豐城侯四位的護衛,大概有五百人。立即出了宮。
當然了,這也是皇宮距離武學距離相當之近。
而且武學之中數千學士在,足以護衛朱祁鎮的安全。
畢竟這些人都是從大明各地的衛所之中而來,如果這些人都不忠于大明,大明也不會拖到二百多年后才亡。
一到武學,就見一個身穿蟒袍的老太監排眾而出,用尖銳的聲音說道:“老奴拜見陛下。”
朱祁鎮翻身下馬,說道:“劉公公請起。”
對于這個老太監,朱祁鎮卻是非常尊重。
不僅僅因為他是太皇太后推薦的人,也是這個老太監的履歷。
如果真有一個人物模板來套他的經歷,就是大內高手。
他叫劉永誠乃是直隸人,十二歲入宮,因為弓馬好,成為太宗皇帝的隨從之一。跟隨太宗皇帝數次北征。
當時朱祁鎮就知道劉永誠一定是高手,原因很簡單,太宗皇帝弓馬都很厲害的。而且太宗皇帝本身也不是那種坐鎮后方的大將,喜歡親身陷陣,不管是忽蘭忽失溫之戰,還是在夾河大戰之中,太宗皇didu有身先士卒的表現 特別是張輔之父張玉為什么會死,不就是失去太宗皇帝蹤跡,反復沖進南軍之中尋找,最后力戰而竭。
所以,劉永誠作為太宗皇帝的隨從,又以弓馬聞名,定然是太宗皇帝親身親衛之一。能活下來,就是不容易。
當然了,如果單單是弓馬厲害,朱祁鎮雖然看重他的功勞,但也不會太看重。
原因很簡單,老不以筋骨為強。
不管劉永誠當初多么厲害,但是而今上了歲數了,早已過了沖陣搏殺的年紀了。劉永誠能脫穎而出,更是因為他帶兵有方。
宣宗征討漢王,還有討伐兀良哈。劉永誠都是親與的。
更更重要的是,劉永誠乃是宣宗親衛,也就是御馬監實質上的控制。
御馬監所有部隊,對皇帝來說,乃是親軍之中的親軍。最貼身的軍隊,一直在劉永誠手中,而劉永誠雖然很少在慈寧宮出沒。
但是滿朝上下都知道他乃是太皇太后的人。
有御馬監在,太皇太后想做什么,從來沒有阻礙。
在朱祁鎮成婚之后,太皇太后也抽一個時間,將劉永誠交給了朱祁鎮。準確的說,將御馬監各部人馬徹底交給了朱祁鎮。
而是這個時候,朱祁鎮才知道有劉永誠這個大太監。
太皇太后當時就說了,你要是覺得金英為難你了,你想殺就殺了,但是劉永誠卻不一樣,天家的親軍還是需要用人統領的。
朱祁鎮這才知道,太皇太后一直按著劉永誠,就是不想讓他陷入雙方摩擦之中。
請記住本書域名:
筆趣閣手機版:m.cc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