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預修大典 李賢學的很快。
雖然報紙論戰,是他不大習慣的事情,但是不過一個回合,他就將游戲規則掌握的七七八八的了。
在徐有貞的文章刊登之后,很多官員也覺得,從洪武以來,官制變化不少,需要重新厘定。紛紛贊同徐有貞的意見,以盛世修典之名,武事以備,文事兼顧之意。
修《大明會典》,而大明律該如何自然不用說了。
李賢隨即上奏,并透漏出風聲去,言修《大明會典》,乃一代之盛事,非名臣宿老不能擔此重任,推薦了于謙,曹鼐。
朱祁鎮只要批示:“兩位身居要職,坐鎮一方,須臾不看擅離。”
然后劉球就上書道:“老臣年事已高,不堪內閣繁劇,請任《大明會典》編纂官。”甚至還故意顯露出貪名之舉。
好像劉球想借此留名于后世。
雖然《大明會典》比不上《永樂大典》,但也是一部大書,如果能成為編纂官,足以在士林之中留下名聲。
但是朱祁鎮卻不愿意將此老放在這個位置上。
否則將來朱祁鎮怎么參私貨。立即回復他道:“先生,朕之肱骨也,無先生,誰為朕鏡?”
言語之間,將劉球比做魏征。
如此三番來回。
朱祁鎮不得不召見李賢,尋求一個雙方都滿意的人選。
朱祁鎮見了李賢之后,首先說的不是這一件事情,而是對徐有貞的獎勵。
徐有貞上《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的目的,朱祁鎮也是能揣測一二的,即便不用陰暗的心思卻揣測,徐有貞也是諫言有功。
必須褒獎。
所以,朱祁鎮一開始就說道:“徐有貞的位置該動一動了,他在朝鮮治平有功,而今朝鮮太平無事,應該讓他入京了。”
李賢說道:“陛下英明。臣會安排的,在六部侍郎之中給他選一個位置。”
朱祁鎮說道:“尚書吧。朝鮮滅國之功,徐有貞參與其中,總要有所賞賜。”
對于徐有貞而今也是可上可下,一般來說巡撫專任中樞,就是侍郎一職,類似六部副長官,或者說一個六部之外,某一衙門的長官。
但是徐有貞有軍功,又有諫言之功,朱祁鎮想抬舉一二,倒也不能算是幸進。
不過,李賢并沒有正面回答說道:“陛下六部沒有空缺,臣知陛下愛才之心,此事當從長計議。”
朱祁鎮當然知道沒有空缺。
但是沒 有空缺可以制造空缺嗎?這不是理由,唯一的原因是李賢想拖一拖。
李賢又說道:“修典乃國家大事,不可不重,陛下既然不屬意于公,曹公,劉公,還請陛下示下,內閣也好安排。”
朱祁鎮對這一件事情,也想過應對的辦法了,說道:“此三人皆元老重臣,朝廷不可一無或缺,修典固然是大事,恐怕也要坐上數年冷板凳。還是選年輕一輩,年富力強的人為好。”
“這人選,還是可以讓內閣來選的。徐有貞如果不好安排的話,讓他入翰林院修書,也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李賢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李賢一邊說,一邊在心中來回的思索。
這是一道選擇題。
要么讓徐有貞回來專司修大明會典,要么讓徐有貞擔任一任尚書。
在這個選擇題之中,李賢傾向于后者。
徐有貞的能力沒有得說,當世封疆大吏之中,能比得上徐有貞的,也不過三五人而已,但是品行實在堪憂。
不管在朝鮮清理兩班貴族,還是這一次上書,都充斥著不折手段這個四個字。
如果讓徐有貞修《大明會典》。里面有些什么內容可真不好說了。
李賢很快確定下來了,說道:“徐有貞入仕以來,多歷地方,是能吏,但修典乃是文華大典,臣以為徐有貞恐不能勝任。還是讓他去六部的好。”
“不錯,朕也是這個意思。”朱祁鎮說道:“我覺得刑部就不錯。”
其實朱祁鎮也沒有想讓徐有貞擔任《大明會典》的總編纂。原因很簡單,徐有貞在士林之中名聲不好。
作為皇帝看似至高無上,但實際上也受到種種制約,朱祁鎮固然可以用君權暴力排斥一些其他想法。
但是如果從歷史的長河之中看,君權雖然能強橫一時,卻有其薄弱的本性。
朱祁鎮如果想做一世暴君,行快意之事,不管他死后洪水滔天。自然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他想讓自己創立的制度保存下來,就要從一開始,以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小心謹慎,與文官體系磨合。
徐有貞太傾向于朱祁鎮,修出的《大明會典》,權威性不足。所以朱祁鎮更希望徐有貞能成為一員沖鋒陷陣的猛將,而不是這種整理總結的角色。
刑部就是這樣一個位置。
如果而今朱祁鎮的戰略重心在于對外,那么刑部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部門,只要不弄出民憤太大的冤假錯案,朱祁鎮也不會太關注。
但是而今朱祁鎮 要對《大明律》動手,刑部尚書就成為了風口浪尖,即便是內閣大學士的權力大,但是從體制上來說,刑部以及三法司,依舊是大明法律最高部門,刑部尚書所做出的法律解釋,也是最權威的。
除非,御審。
不過,朱祁鎮才不會將自己陷入風暴之中,畢竟朱祁鎮而今也是大佬,誰看大佬親自下場的。
李賢說道:“陛下的意思臣知道了。大典之事,事關重大,應當先定下大典的人選,再論其他的。不知道陛下意下如何?”
朱祁鎮知道李賢在《大明會典》問題上絕對不會輕易妥協的,朱祁鎮也想找一個能內外信服的編纂官。于是問道:“先生屬意何人?”
李賢說道:“陛下,既然不想用老臣,那么王恕可以一用。”
朱祁鎮心中暗道:“王恕。”隨即將王恕的大概情況,回想了一遍。
王恕乃是正統十三年進士出身,按照朱祁鎮的標準,必須京官與地方官輪流任職,王恕先是被選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然后外放揚州知府,又做了一任京官,又外放江西布政使,而今在大理寺任職。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正廉潔,有著一股陜西人的樸實剛健。在道德品質上,無懈可擊,決計不是那一種諂媚之臣。
不管是在老臣之中,還是在士林之中,乃至于百姓之中王恕的名聲都很好。已經被視為未來的朝廷重臣。
這個人選,對朱祁鎮來說,卻是有利有弊。
如果朱祁鎮能說服王恕倒向自己,那么有王恕背書的《大明會典》,權威性就會有很大的提高,能讓更多的人信服。
但是如果朱祁鎮不能讓王恕倒向自己,那么除非換掉王恕,那么《大明會典》的編撰,王恕是不會讓朱祁鎮插手的。
朱祁鎮卻一口答應下來了,說道:“好,就他了,只是以王恕而今的資歷,擔不起編纂官,就讓他先預修吧。”
感謝漢語的博大精深,朱祁鎮隨口就給出一個臺階。
李賢說道:“臣遵旨,徐有貞任刑部的事情,老臣也會記在心里的。”
一時間雙方似乎其樂融融,君臣和睦。
這一交手,看似平分秋色。李賢得到了修《大明會典》的主導權,只是朱祁鎮卻不認為,他真沒有辦法插手了。
這個關鍵就在王恕身上了。
王恕自己恐怕都沒有做好準備,就與徐有貞一般,成為朝廷之上兩個暴風眼了。唯一區別的是,徐有貞是自己跳進去的,王恕卻是被人推進去的。
請記住本書域名:
筆趣閣手機版:m.cc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