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五十章 人心可用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南洋事定,也到了封賞階段。

  王師范能力突出,迅速平定占城,居首功。

  薛廣衡招安徐萬峰,攻占滿剌伽,居其二。

  徐萬峰居其三。

  這幾年還有李嗣源威震漠北,郭崇韜經略遼北,李存審攻陷邏些,高思繼大殺四方。

  河東軍、高家軍、符家軍聲名鵲起。

  大唐是時候再增加幾位大將軍了。

  與樞密院商議之后,封王師范為左領軍衛大將軍,林州都督,青國公。

  郭崇韜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勃利州都督,云國公。

  李嗣源左衛大將軍,朔國公。

  李存審右衛大將軍,陳國公。

  高思繼左御衛大將軍,媯國公。

  薛廣衡右御衛大將軍,延國公。

  新進六位大將軍,除了薛廣衡不為人知,其他五人都是名震天下之輩,為大唐開疆拓土,有實實在在的功勛。

  既然封了大將軍,高思繼就不能留在會寧州,宣慰使的官職轉給侄子高行珪,樞密院下令高家軍精銳皆入長安聽調。

  邏些也建立了軍鎮司,常年駐守從河湟而來的一萬蕃漢軍。

  李存審入長安,新任的邏些軍政司都督為符彥卿。

  還有李嗣源部也調回了長安,臨潢軍政司都督改為杜晏球。

  這么多大將軍回京,消息靈通的人自然知道將有大事發生。

  大唐經過這么多年的勵精圖治,如同旭日東升一般,放出萬丈光芒。

  收復大量土地,推高了帝國的天花板,海路的開拓,金山銀海滾滾流入,所以大唐的巔峰期遠遠未到。

  李曄自然希望再等幾年,等大唐進入全盛時期,再進軍中亞。

  然而對手不會給這個機會。

  薩曼國主納斯爾二世也在勵精圖治,加強中央集權,掌控軍隊,鎮壓王室內亂以及國內教派沖突,在消化薩法爾王朝,平定西面動亂之后,納斯爾二世的目光逐漸轉向了東面。

  與此同時,喀喇汗在薩克圖的強力手腕之下,疏勒、八剌沙袞合二為一,又積極吸收葛邏祿人、回鶻人、契丹人,也逐漸走向強盛。

  薩克圖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提升回鶻人的地位。

  對伊犁河谷的仁美可汗部眾產生強大吸引力。

  不斷有牧民攜家帶口逃入喀喇汗。

  仁美勢衰,若不是背后站著劉鄩,早被薩克圖吞并了。

  于闐夾在兩國之間,從最初的攻勢完全轉為守勢。

  大食法有非常旺盛的擴張欲望。

  不允許在床榻之側還有佛教的容身之地。

  歷史上此后的五十年,西域、天竺爆發了殘酷的宗、教戰爭。

  佛門節節敗退,于闐最終被喀喇汗滅亡。

  佛門勢力退居高原、中土、中南半島。

  連天竺本土,佛門也漸漸消失了。

  站在華夏的立場上,與大食法諸國一戰是注定的。

  于闐若是淪喪,薩曼、喀喇汗肯定會望向富裕的西州、瓜沙、河湟。

  歷史上,大食法也正是沿著這條路竄入關中。

  李曄可以接受宗、教,但必須去處其政、治野心。

  任何一個不在掌控內的勢力崛起,勢必會沖擊原生文明。

  在這個野蠻的時代,一切秩序都遵循原始規則。

  他們不會坐下來談。

  只會用刀子和武力,以最低成本解決問題。

  文明的本質其實就是征服與殺戮。

  樞密院府衙內,大唐猛將們濟濟一堂。

  “疏勒、八剌沙袞、怛羅斯皆是我大唐故土,薩曼、喀喇汗有窺伺于闐之意,不可不防。”李曄開宗明義,沒有一句廢話。

“昔日蘇定方征西突厥、平蔥嶺,揚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大唐神威于雷翥海,薩曼號稱強盛,末將愿領部下兒郎,擒其王,滅其國!”劉知俊大大咧咧道。

  雖然是大言,但這種氣勢值得鼓勵。

  楊師厚也躍躍欲試,“欲破薩曼,必先討喀喇汗。”

  朱瑾、高行周皆目光閃動,顯然心中也有想法,只不過因為謹慎,所以才沒開口。

  雖然都是大將軍,但也有高下之分。

  楊師厚、劉知俊戰績彪炳,說話當然多了些分量。

  李曄自然相信這些大將的水平。

  不過此戰不是拒敵,而是滅國,收復河中。

  大唐以前的對手是西突厥,內部渙散,凝聚力不強,算不上是一個國家,只能算部族軍事聯盟。

  基本算是華夏圈子里的勢力。

  所以才被蘇定方一刀肢解,擒其首,諸部皆降。

  而現在的對手薩曼,是經過大食法凝聚起來的波斯復國勢力。

  立國四十載,南征北戰未逢敵手,席卷中亞。

  正處在最強盛時期。

  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新對手。

  “朕意高行周領軍一萬禁衛左軍策應仁美可汗,朱瑾引八千輕騎策應于闐!”

  “末將領命!”

  兩人皆大喜。

  劉知俊輕咳一聲。

  “這是前鋒。”李曄笑道。

  既然是滅國大戰,肯定不止這些兵力。

  不過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各種戰備物資送往西域,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古代備戰動不動就是幾年。

  行軍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樞密院定策之后,大唐的戰爭機器便運行起來。

  政事堂沒有反對。

  一是對李曄無條件的信服,二是這么多年在李曄的帶領下,也具有了開闊的視野。

  西域不存,河隴、吐蕃、漠北俱危。

  與其等別人打上門來,不如打出去。

  而隨著金融革新、占城稻的推廣、商業大興,大唐也有底氣打這一仗!

  大唐帝國上層的精英們認同一致,還需要考慮將士們的感受。

  上有父母下有妻兒,難得他們過了幾年舒服日子,李曄一向認為強扭的瓜不甜。

  帝國浩大的西征,必須是一支強大且心齊的軍隊。

  李曄隨后下達詔令: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西賊東侵,覬覦華夏神州,大唐男兒豈能容賊子猖獗至斯?朕欲討平西土,復我河中故地,諸軍將士,愿去者可登記姓名,不愿去者可安心守土。

  大唐禁軍基本都云集在長安附近。

  最為國之利刃,不拿出去磨礪,一定會慢慢銹蝕。

  刀子存在的意義就是砍人。

  募兵制下,產生了大量職業士兵,他們的利益所在本來就是戰爭。

  詔令貼在宮城上,一日之間傳遍長安。

  全城瞬間沸騰起來。

  諸軍也在報名登記之中。

  長安禁軍三十萬,報名者二十一萬,數據由各軍宣教使記錄,沒有強迫。

  這個數字讓李曄滿意,至少說明軍中戰意高昂。

  不愿去者,也在常理之中。

  畢竟人都是念家的,有各種各樣的羈絆。

  不過令李曄沒想到的是,長安百姓居然向朝廷捐錢捐糧。

  豪商杜虔一人就捐了金銀折合一百三十萬緡。

  百姓十緡、幾十緡,一天下來,京兆衙門里就堆積了近一千萬緡錢,把京兆衙門都堵住了。

  很快,興唐府、洛陽、江陵、汴梁、成都等等帝國的錢糧重地紛紛捐獻。

  長安健兒更是踴躍參軍,圍堵在兵部衙門前。

  民心如此,大唐豈能不勝?

  李曄大為感動,經歷了亂世的大唐子民,終于知道這盛世來之不易。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