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四十八章 文明碰撞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這不是戰爭,而是屠殺。

  爪哇人身材矮小,皮膚黝黑,披著幾片皮甲就算是精銳,絕大多數人連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海寇在得到大唐的扶植之后,不僅有了戰艦,還有了上乘的裝備。

  一踏上岸,幾個倭人便紅眼了,提著橫刀沖在最前。

  下手極為歹毒和利索。

  薛廣衡在船上看了幾眼就沒興趣了。

  半個時辰不到,爪哇人便被斬殺干凈,一個活口都沒留下。

  尸體拋入海中,吸引來大片鯊魚啃食。

  三佛齊的正規軍,早被爪哇人擊敗。

  海寇輕輕松松占據滿剌伽城。

  與其說是城,還不如說是寨子,石頭木樁堆成的矮墻,城中倒是有幾座富麗堂皇的佛寺,總共也就七千居民不到,還被爪哇人殺了不少。

  活下來的多是女人孩童,對徐萬峰威脅不大。

  薛廣衡組織人手加固城防,見慣了中土的大城,看到這些矮墻實在沒有安全感。

  徐萬峰卻笑道:“薛統領多慮了,舊港城得到消息,征集人手至少需要兩個月,我們只要封鎖海峽,三佛齊人過不來。”

  “他們竟如此不堪?”薛廣衡大奇。

  徐萬峰道:“他們未必敢惹我們。”

  以前的徐萬峰已經是南洋上不可小覷的一股勢力。

  得到大唐的扶植,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果然如徐萬峰所料,三佛齊的幾股地方軍被輕松擊退,軍力孱弱的可憐。

  海峽對岸,三佛齊的船隊也聚集當中,不過在見到海寇的三桅大艦之后,全都縮在海港之內,不敢出戰。

  海賊們每日以投石機戲耍。

  舊港的使者也到了,客客氣氣,一句話沒提滿剌伽城的歸屬,反倒是像來增進友情的。

  談到最后,隱隱約約透著招安的意思。

  以徐萬峰今日的地位,又怎會看得上三佛齊的招安?

  不過虛與委蛇還是必要的。

  每過一天,海寇們的實力便增長一分。

  過往的大唐海商源源不斷送來補給與人手。

  十幾天的時間,滿剌伽城被加固起來,有了幾分城池的氣派。

  徐萬峰巡戒海峽,薛廣衡鎮守城池,互為犄角,牢牢掌控海峽東側。

  有了落腳點,笪州的一千正規唐軍也渡海而來。

  三佛齊沒有在第一時間反撲,基本就沒有機會了。

  國內有遠比海寇更迫切的事情。

  徐萬峰適可而止,只是占領了滿剌伽海峽東面的一個角落,沒有向內地滲透,也沒有擴張的意思。

  薛廣衡趁機向使者表態,絕不會擴張,只是租借此地作為落腳點,三佛齊若是有需要,還可協助他們維護此地的安全。

  政治是戰爭的延續,也是不斷妥協的過程。

  三佛齊沒膽量全面開戰,就只能選擇默認。

  長安。

  “圣人,吳哥國王子摩耶利已經到達潼關,不日便可入京。”小黃門入內稟報。

  “知道了。”李曄點點頭。

  經略南洋,除了開拓令,還需要給力的盟友。

  吳哥國、三佛齊自然是重中之重。

  三佛齊掌握海疆,吳哥國在大唐側后。

  都具有一定的地緣優勢。

  與他們關系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好在兩國一向也與大唐友善。

  兩國一直向大唐朝貢。

  受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兩國在經濟上非常依仗大唐,國內所用錢幣,全是大唐的開元通寶,而佛教也將三國聯系起來,有了共同的話題。

自高宗咸亨二年起,大唐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的高僧多次赴三佛齊取經。

  吳哥國處在上升期,國內和諧,正在向西面素可泰地區擴張。

  谷</span所以需要北面與東面的安穩。

  雙方有共同的地緣安全需要,這也是摩耶利王子朝貢的真實目的。

  而三佛齊則有些不妙,王師范匯總來的消息稱其受到三面夾擊。

  西面受到南天竺注輦國海上力量的侵襲,東面宿敵爪哇人再度崛起,北面素可泰人不敵吳哥人,轉頭向南,侵占馬六甲海峽北岸的土地。

  外患常常生出內憂。

  在大食商人的挑動下,國內部族又爆發內亂。

  當然,三佛齊作為南洋最大的國家,占據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雖處在下滑狀態,但還沒到亡國之時。

  歷史上先被注輦攻破首都,后被爪哇人、素可泰人持續進攻,大食法擴大,才完全滅亡。

  很明顯,大唐在南洋最主要的敵人是爪哇人。

  他們正處于野蠻生長時期,侵占勃泥南部,進攻三佛齊,威脅航道,劫掠過往商船。

  這個時代,南洋的咽喉之地依然在滿剌伽海峽,亦既后世之馬六甲海峽。

  注輦人、爪哇人都是沖著此地而來。

  而這塊土地對華夏的重要不言而喻。

  李曄沒興趣侵占三佛齊。

  但滿剌伽海峽必須在大唐的注視之下。

  這是一切的前提。

  對大唐而言,選擇很多。

  勃泥人、爪哇人、吳哥人都可以是扶植的對象。

  大唐可以聯合他們一同分食三佛齊。

  而三佛齊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

  李曄其實是帶著善意的。

  當然,也要看三佛齊上不上道。

  朱雀軍、白虎軍都在成長當中,五年之內,必定會成為南洋上決定性的力量。

  配之以占城、呂宋的地緣優勢,即便南洋所有國家聯合起來,也不是大唐的對手。

  不過李曄不希望走到那一步,因為一旦開戰,投入實在太大了。

  有可能影響國運。

  而且西面的動靜也越來越大。

  當初不知所蹤的述律平與蕭阿古只,被薩圖克收留。

  由此也可見薩克圖的野心。

  除此之外,薩曼人在征服東南面薩法爾王朝之后,目光逐漸望向蔥嶺之東的于闐。

  據來往的商賈線報,薩曼人在撒馬爾罕聚集了六萬重兵。

  而薩克圖亦與之配合,從八剌沙袞調集兩萬騎兵翻過天山進入疏勒。

  于闐國主李圣天已經預感到局勢不妙,向大唐求援。

  劉鄩也八百里加急,送來奏表,言西域形勢已經不可解,到了必須一戰的時候。

  大唐在整個西域的兵力,包括西州、庭州、龜茲,一共也才三萬的兵力。

  這么多年,能維持如此廣大的區域,已經不錯了。

  形勢已然明朗化,進入全盛的薩曼明顯對西域更感興趣。

  而薩克圖反復橫跳,也漸漸暴露其野心。

  盡管血緣上,喀喇汗應該更親近大唐。

  大食法的介入,在本來就細若游絲的聯系上再砍一刀。

  這個時代,你不去欺負別人,別人就會欺負上門。

  于闐形同大唐的西大門,一旦被薩曼、喀喇汗聯手攻破,西域就去了一大半。

  向南可攻吐蕃,向東可下龜茲、西州、瓜沙。

  絲綢之路,也會完全落入外族之手。

  兩個文明的正面碰撞,近在眼前。

  南洋不過是小打小鬧而已。

  大唐不完全收復西域,始終算不上一個世界性的大國。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