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零八章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歌伎在船頭清唱,雖無絲竹相伴,但在江中更顯空靈。

  江南的風情,便在這化不開的吳儂軟語綿柔當中。

  “此曲乃是當年武宗朝名相李德裕所作,香山居士改法曲為憶江南,廣為傳唱。”李巨川隨口道。

  香山居士即為白居易,曾在蘇杭二州擔任刺史。

  不過李曄的心思不在白居易,而在李德裕。

  黠戛斯攻滅回鶻帝國,烏介可汗南逃,以供養太和公主為名,索要天德軍豐州駐地,意圖染指河套,李德裕力主反擊,征調六鎮兵力,奇襲回鶻,才徹底滅亡回鶻南侵的野心,回鶻自此四分五裂。

  其主政時期,抑制宦官、裁汰冗官、禁毀佛教,為武宗鑄就了一個會昌中興。

  這些年沒有戰火,淮南、江南越來越繁榮,比關中強太多,就連汴梁也被甩在后面。

  進入江淮,在李巨川的提議下,棄馬駕舟,征調楚州六艘千斛樓船順運河而下,沿岸風光盡收眼底。

  書面寫的再詳細,也不及親眼所見。

  鐘傳、錢镠、王審知統治江南期間,大力發展地方。

  和平收復江西、宣翕、浙東,也讓大唐的復興加快了進程。

  地方與朝廷最和諧的局面就是此,沒有像中原、河北一樣直接對抗中、央朝廷。

  有宣教司皇城司一明一暗,大唐的吏治不至于那么黑暗,至少沒有出現公開的賣官鬻爵現象。

  地方上的一舉一動都在李曄的掌控之中。

  稅權收歸三司,朝廷還有專門的轉運司衙門。

  軍權歸樞密院,地方只有防御性質的廂軍。

  基本杜絕了地方野蠻生長的可能。

  現在李曄下達開海令,地方勢力不再被圈禁在土地上,可以組建船隊出海,中土絲茶瓷、木器、書籍,隨意運到南洋、倭國,就是翻倍的利潤,回來帶些香料、胡椒、翡翠玉石,直接就是價比黃金的硬通貨。

  民間的活力遠超李曄的想象,早在大唐沒有收復淮南、浙東之前,就有不少大商賈隨同大食人出海經商。

  陸上絲綢之路被隔斷,海上貿易蓬勃發展。

  海上的利益就放在哪兒,你不拿,別人就會拿。

  說不定就養出一個龐然大物起來。

  福建王氏不就有這種趨勢嗎?

  大唐和平收復福建之后,最后一塊短板也就補齊了。

  三市舶司每年收取的關稅、商稅,就足以讓大唐經濟騰飛。

  剛剛到達升州,李曄就收到了邏些城的八百里加急,李存審重創吐蕃聯軍,攻陷邏些,陸論藏殞命,張行瑾挾兩千眾向南逃竄,李存審連場大戰,追之不及。

  雖然知道李存審必能攻克邏些,但收到捷報,還是忍不住欣喜。

  大唐最大的地緣競爭對手已經覆滅,再也沒有能限制大唐騰飛的勢力。

  可惜張行瑾跑了,不免有些遺憾。

  不過李存審一戰而定高原,也算為大唐節省了國力。

  此等名將不愧是國之利器。

  “陛下文治武功,遠邁秦漢,比之太宗,亦不遑多讓。”李巨川看信之后一個火辣的馬屁拍過來。

李曄哈哈大笑,“朕不過是因緣際會罷了,怎可跟太宗相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提并論,下己勿再吹捧。”

  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太宗十六歲出馬,雁門關之戰救隋煬帝。

  十八歲起兵反隋,滅宋老生,入關中,戰薛舉,破劉武周、宋金剛。

  二十四歲虎牢關一戰生擒竇建德逼降王世充。

  二十七歲玄武門政變登基。

  此后又連續擊敗突厥、高句麗、吐谷渾、吐蕃、薛延陀。

  這些勢力可不是現在的奄奄一息的吐蕃可比,很多都是一方霸主,或者正處于國勢上升期。

  李曄對手,除了朱溫,基本都不算什么強者。

  朱溫還是被熬死的,至于李存勖,自身缺點太多,阿保機的契丹實力不足。

  剩下的百濟、新羅、摩震、漠北,基本上等于白撿。

  就算李曄不撿他們,他們自己的日子也過不下去了,處在崩潰的邊緣。

  周圍都是弱雞,大唐想不崛起也不行啊。

  事實上,這個時代正處于歷史的轉折期,東亞秩序相繼出現重大問題。

  歷史上,阿保機先一步解決內部,殺了其他七部首領,效法唐制,登基為帝,設立南北院整合蕃漢,才有了遼國之興。

  朱溫、李存勖、李嗣源沒有做出任何革新,所以才被時代的洪流淹沒。

  而大宋矯枉過正,崇文抑武,分權之后再分權,冗官冗軍,地方和朝廷都臃腫不堪,卻又虛弱無比。

  地方毫無任何反抗之力,幾百山賊,就能攻城略地,地方束手無策。

  號稱富庶的大宋有將近四百多次起義,地方知州、知縣主動賄賂義軍,請求他們繞道攻打別的州縣。

  這樣的王朝又怎么會有力氣去抵御外辱,開疆拓土?

  只能陷入對地方、對百姓無盡的壓榨之中。

  李曄覺得分權是對的,地方勢力太過壯大,一定會挑戰中、央朝廷。

  安史之亂的一百多年,關東發展,關中沉落,所以才會有河朔三鎮、淮西的相繼崛起,挑戰大唐朝廷。

  如同狼群之中,頭狼衰朽,其他雄狼自然會出來挑釁。

  但分權之后再分權,就不對了。

  收歸中央的軍權分樞密院,成了文官的后花園,與三衙互相牽制,軍權分散,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大部分出征全部由文官統兵。

  一口一口把西夏喂大。

  掌握筆桿子的文官還自我吹噓,今天大勝,明天大捷。

  西夏四五州之地,在秦漢隋唐還是個事?

  宋廷抽干了地方軍權、財權,連政權都是令出多門,帥司、漕司、憲司、倉司,基本剝奪了地方的治政權。

  唐代,地方收入,一部分歸朝廷,一部分歸地方。

  但到了大宋,竭澤而漁,全部收歸宋廷,地方因此而羸弱。

  作為穿越者的李曄,不僅能吸收前代的教訓,還能吸收后代的經驗,這算是他最大的金手指。

  能摸著大宋過河。

  其實如今的大唐也收地方的軍權、財權,都留下一部分,根據實際需要用于發展地方。

  一些貧瘠的地方,財稅也會酌情減免,或者朝廷扶植。

  地方健康成長,大唐才能健康成長。

  此次征討倭國,淮南、山東、浙東三道提供了龐大的錢糧支持,如果都是從長安轉運,黃花菜都涼了。

  光是運送途中就要消耗多少?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