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一十三章 甕中捉鱉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李存勖結阿保機,欲西侵豐州。

  深秋,遼東的線報隨著寒風一起到來。

  “豐州讓他們眼紅了。”李巨川搓著手道。

  “一千皮室軍不夠,李存勖派了多少人?”李曄問道。

  趙義存道:“李存勖大軍壓在黃河北岸,只有逆梁降將李仁罕領兩千騎北上,振武節度使李存賢領步騎萬人出獵草原。”

  而豐州防御使宋瑤手上只有四千兵力。

  隨著大唐的崛起,豐州的重要性就逐漸凸顯。

  大唐不修長城,蓋因豐州、三受降城依托狼山、陰山、大青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防御體系,掌控這三城,基本掌控了漠南,既可防御,又可隨時以三城為基,進伐草原。

  如今西受降城所屬的天德軍歸大唐,中、東受降城屬振武軍,歸河東。

  契丹人可以從中受降城直撲進來,不僅豐州所在的后套會受到威脅,朔方的西套也在鐵蹄之下。

  “契丹來的正好,朕給他們來個甕中捉鱉!”李曄沒給他們找麻煩,他們還先動起了心思。

  既然動手了,就不用再講什么情面。

  一場蝗災,令黃河南北的差距凸顯出來。

  大唐在中原、山東的統治已然穩固,河北不可能永遠這么懸而不決。

  “入冬之后,驍騎、神羽擴充,招募天下勇士,改神羽都為神羽軍,驍騎再招一萬騎兵,神羽擴充兩萬,準黑云長劍都、銀槍效節都各擴充至兩萬。”以如今大唐的國力,再擴充五萬四千精銳基本完全沒有問題。

  若不是盔甲、軍械、糧草等限制,李曄再弄個二十萬正兵都不在話下。

  如今撲在黃河南岸的大軍將近十三萬。

  而且都是百戰之師。

  劉知俊一萬七千天策右軍防守鄭州。

  李筠天策左軍、韓彥釗禁衛左軍三萬五千人撲在滑州一線。

  高行周兩萬控鶴右軍抵在濮州之南。

  李神福六萬大軍防守鄆、兗一線。

  此外還有武牢關、汴州、曹州、汝州的防守軍隊,投入在大河之南的唐軍超過二十萬。

  單從軍力上對比,晉軍也不弱,河洛一線李從珂三萬大軍,李存勖十萬大軍自鎮魏博,濮州李嗣源部兩萬軍,平盧周德威部四萬大軍。

  受到南岸唐軍的刺激,晉軍瘋狂招兵買馬,近魏博一鎮,男子十四以上六十以下,皆征入軍中。

  也算給魏博青壯一條活路。

  武人的權力進一步放大。

  老弱婦孺日子過成什么樣子,則不關晉王什么事。

  與河北抓壯丁相比,河南招募令一貼出,四方壯士踴躍來投,既有前梁軍驍銳,也有民間勇者。

  唐軍的待遇擺在那兒,一入軍中,全家都有了保障,若是立了功勛,足以光耀門楣。

  在這個年代,是最順暢的上升渠道。

  這也算李曄給中原、山東的福利。

  當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吃上軍俸的,對身高、體力、年紀都有一定要求。

  中原、山東、荊襄、淮南健兒紛紛從募,也有很多河北壯士,突破晉軍的封鎖,前來汴梁應募。

  豐州。

  因三面青山的阻攔,豐州其實比長安暖和一些。

  防御使宋瑤手上有四千兵力,西受降城有三千涇原軍駐防。

  要守住后套平原這么廣大的區域,這點兵力肯定捉襟見肘,不過李承嗣的驍騎軍在黑水一帶巡弋,隨時可支援豐州。

  在河南岸,還有浮云城李效奇的騎兵隨時可以北上。

宋瑤要做的僅僅是守住豐州城,李曄對他的要求也僅是如此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豐州一直受到朔方的滋養,這些年日子過的不錯。

  后套平原上耕地、草原、灘涂、林帶縱橫交織,遠自秦漢時代起,勤勞的華夏百姓已在此地開鑿溝渠,引黃河水灌溉,農業十分發達。

  這些年,李曄一直將關中的犯人、罪民、戰俘向豐州遷徙,后套平原上興起了諸多村鎮和小城,良田千余頃,還有大量的榷場,與漠南諸部落互通有無。

  如同大唐大部分城池一樣生機勃勃。

  然而一切都在契丹與河東的野心下變了。

  為萬全計,宋瑤早早實行堅壁清野,牧民牲畜轉移到朔方,沒有防御價值的小城村莊一律拆毀。

  也有一些貪戀水草,不愿撤走的部落留了下來。

  任憑唐軍如何規勸,就是不走,唐軍強制遷徙,他們就東躲西藏。

  軍情緊急,宋瑤也就顧不得他們了。

  唐軍輔軍任務繁重,加固豐州城、西受降城,儲備各種軍需之物。

  斥候的警訊很快就到了。

  契丹人從固陽而來。

  而固陽正是振武軍的轄地。

  如果沒有晉軍的允許,他們根本過不了這座要塞。

  宋瑤對此心知肚明。

  短短兩日,東面馬蹄聲震天,浩浩蕩蕩,宛如潮水涌入后套平原。

  除了黑甲契丹人,還有室韋、達怛等部落為爪牙,又裹挾馬賊,還有一些不明身份的軍隊,步騎不下三萬人。

  氣勢洶洶,一入豐州境內,便煙火滔天,四處燒殺,那些不愿撤走的部落遭受滅頂之災。

  賊軍目標明確,直撲豐州。

  他們準備也很充足,連攻城器械都有了。

  投石車、撞車、云梯、井闌…

  第一批攻城賊軍是被后面契丹人驅趕上來的,有的是馬匪,有的是裹挾的草原部民,別說重甲,連身像樣的皮甲都沒有,裹著幾條獸皮、扛著木板,嗷嗷叫的往前沖。

  他們死的很慘。

  這些人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城中防御器械。

  四個時辰下來,城下尸體堆積如山,契丹人眼皮子都不眨一下。

  嗚咽的號角聲響起,豐州真正的考驗降臨。

  攻城器械全部運轉起來。

  敵人穿著晉軍的盔甲,提著晉軍的刀矛,除了沒打旗號,晉軍有的他們全都有。

  宋瑤并不懼契丹人,但當晉軍攻城時,壓力陡然增大。

  契丹人不擅攻城,晉軍不一樣,戰斗力頗為強悍,士卒搏命在前,將領激勵在后,“攻破豐州,城中財物任爾等自取!”

  振武軍不比魏博,也不像大唐治理有方,因此士卒大多窮紅了眼。

  此令一下,人人奮勇爭先。

  三十年前,天德軍也堪稱天下強軍,曾入關中圍攻黃巢。

  在蜀中與王建大戰的顧彥暉兄弟,正是出自天德軍。

  但這十幾年來,天德軍面對的只是一些馬賊和草原部落。

  面對晉軍,差距就出來了。

  即便有高聳的城墻,依然漸有不支之象。

  好歹宋瑤曾經也是節度使,沒兩把刷子也活不到今天,提著兩把橫刀,領著兩個兒子與重親兵撲到前線,才勉強把晉軍趕了下去。

  “大人,李承嗣將軍的騎兵何時到來?”長子宋德鈞累倒在城墻。

  宋瑤望著西面墜下的如血殘陽,心中只有苦笑,臉上卻還是嚴肅的,“陛下自有神機,爾等休要多言,我等死于此,也算守土有責。”

  宋家的三郎、四郎都在長安游學,一人入國子監,拜名仕王贊為師,一人剛從武營學成,為宣教使,赴任淮南。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