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27章 國姓爺,學校

  鄭芝龍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確的選擇。

  以前當海盜的時候,自然要拼命的弄銀子迅速的擴充實力,才能在激烈的海上競爭中生存。

  而現在被招安成了大明的將軍,為了以后的仕途,就要果斷的和過往切割開來。

  在皇家海貿商行占的股份,是當初皇帝為了迅速進入海貿賺錢主動給的,當時的自己考慮一幫跟著自己的老兄弟,也就沒有拒絕。

  而現在,老兄弟們或在商行中任職,或進入了福建水師,吃著朝廷的餉銀,自己若是再繼續占據這些股份就很不妥了。也許皇帝說起這些并沒有其他意思,但自己不能不妨以后。說不定時候便會有大臣以這個為借口攻擊自己,而若到時候自己圣眷不在,很可能因為這件事情翻船。

  算了,反正這些年賺的錢已經足夠了,以后就安心在官場發展,謀一個封妻蔭子,不比什么都好?

  “陛下,國事多艱,末將愿意獻出海貿商行的股份。”鄭芝龍再次說道。

  朱由檢有些愣神,天地良心,他真的沒有想著要回鄭芝龍的股份,最起碼現在沒有這個打算。之所以說起過往,只是感慨而已,同時也是表達對鄭芝龍的欣賞。畢竟若是沒有鄭芝龍,皇家海貿商行根本不可能發展的這么快。

  “國事是比較艱難,但也不差你那點銀子,股份的事情愛卿就不要說了,安心拿著便是,若是沒有愛卿,哪會有皇家海貿商行?”朱由檢搖頭道。

  鄭芝龍堅持道:“陛下,末將有俸祿,在安平還有祖產,族人們也都有著自己的生計,根本不用末將操心。這些股份還請陛下收回。”

  “這可是每年數十萬兩銀子的收益,你可舍得?”朱由檢微笑道。

  “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罷了,末將更愿為陛下披荊斬棘,助我大明揚威四海。”鄭芝龍慨然道。

  朱由檢感動道:“愛卿志向高潔,朕心甚慰。既如此,這些股份朕就收下了。這樣吧,福建你就先不要回去了,朕正在編練長江水師,你便做操江水師提督吧。”

  鄭芝龍大喜:“末將叩謝陛下。”

  操江提督,掌管長江水師。湖廣江西和江東之間的商貿往來都靠長江,每天長江上商船往來如梭,江上安全皆由操江水師負責,責任何其重要!而在以往,操江水師提督這個位置只有勛貴才能做。

  “等夏收以后,軍糧充足,朕便要派遣大軍征討江西反賊。你上任之后要盡快熟悉手下,操練好船只兵馬,到時負責從江路殺往江西。”朱由檢道。

  鄭芝龍擂胸道:“愿為陛下效死!”

  朱由檢囑咐道:“江上作戰不比海上,你手下的也大都是平底江船,你要盡快熟悉戰法。”

  鄭芝龍點頭道:“末將遵旨。”

  對于兵法,對于如何作戰,朱由檢雖然這些年苦心研究,但還是一知半解,但并不妨礙他指手畫腳。而鄭芝龍則聚精會神的聽著,虛心的接受皇帝的指點。

  “聽說你帶令郎一起來的南京?”朱由檢突然問道。

  鄭芝龍點點頭:“聽李總兵說陛下要在南京開辦學校,不同于以往私塾,大木已經到了進學的年齡,末將便帶他來南京,希望能在新式學校讀書。”

  “學校的事朕已經責成禮部操辦,會在南京城內開建數十所小學,過了暑期之后,便會招生。對了,為何不帶令郎見朕?”朱由檢問道。

  鄭芝龍道:“犬子魯鈍,臣恐讓陛下煩擾,便讓他呆在館驛中。”

  朱由檢便吩咐道:“來人,去館驛傳旨,帶鄭公子進宮。”

  “是。”早有小太監答應著,迅速出宮傳旨去了。

  朱由檢和鄭芝龍閑聊著,詢問著海上見聞,以及西夷人的各種事情,鄭芝龍曾在紅毛鬼船上做過通譯,和紅毛鬼佛郎機人都打過交道,對西夷人的情形所知很多。對西夷人,鄭芝龍言語中很是輕蔑,認為這些人不過是仗著船堅炮利而已,其實是一幫野蠻人。

  朱由檢道:“呂宋、爪哇、馬六甲向來是大明藩屬之地,現在卻被西夷人占據,大明藩國之民淪為了西夷奴隸,朕每每想到便寢食難安。等到朕徹底厘清大明內部以后,必定會派遣水師征討西夷,把西夷從我大明藩屬之地趕走。”

  “陛下英明,末將愿為先鋒,和西夷人決一死戰。”鄭芝龍喜道。

  正聊得火熱之時,便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少年在太監的帶領下走進了殿內,這少年長得虎頭虎腦,一雙眼睛黑亮有神,看起來非常聰慧。

  “鄭森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也不待鄭芝龍提醒,少年鄭森便跪了下來,沖著朱由檢磕頭高呼。

  “哈哈哈”朱由檢笑了起來,“快起來吧,走近一些讓朕看看。”

  鄭森便聽話的從地上爬起,走到朱由檢身邊。

  朱由檢上下打量著,見這少年落落大方,完全沒有同齡孩子那種羞澀,不由得越看越是喜歡,便對鄭芝龍道:

  “朕很喜歡這孩子,想收他為義子,你可愿意?”

  鄭芝龍欣喜若狂:“末將當然愿意。”

  “快喊一聲父皇。”朱由檢對少年鄭森道。

  “父皇。”鄭森脆生生的叫著。

  “好好好,朕賜你國姓,你以后便叫朱森吧。”朱由檢喜道。

  ‘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這是另一個時空韃皇帝對眼前這個少年的評價。魂游之時,朱由檢也看到了鄭森不惜和其父鄭芝龍割裂,率眾和清兵奮戰的情形。只可惜未能以一己之力扭轉大勢,最后只能選擇偏安于臺灣一隅。

  南明之時,論對大明之忠心者,無人能和鄭森相比。

  對鄭芝龍,從一開始朱由檢都是利用的心理,因為此人后來的降清讓朱由檢始終有些膩歪。當然這一世,鄭芝龍降清不可能發生了,但其對大明也沒有太多忠心,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對鄭森,朱由檢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愛,這才決定認其為義子,賜姓朱,希望鄭森以后,能夠真正成為國之棟梁。

  “來人,去請溫閣老過來。”鄭芝龍父子走后,朱由檢沉思了一會兒,吩咐道。

  因為河南的兩股紅巾賊皆已平定,沒必要在河南留兩位大員,朱由檢便下旨命溫體仁前來南京接手禮部,河南的事情都交給孫傳庭。溫體仁到南京也才十數日而已。

  “微臣拜見陛下。”溫體仁進殿行禮。

  “溫閣老,開設學校的事情進行的如何了?”朱由檢問道。

  “回陛下,正在著手進行,臣已經派人在南京城內尋找校址,目前已經找到二十多處,很快就會派人進行改造校舍。校舍的事情簡單,就是其他事有些麻煩。”溫體仁回答道。

  “有什么麻煩的說來便是,朕幫你解決。”朱由檢道。

  “謝陛下。第一個麻煩的地方便是所用教材。我大明學子,啟蒙教材無非是三百千這些,對算術并無太多要求。故并無啟蒙之教材。九章算術這些恐怕有些不適合剛啟蒙時。

  再就是算術教師嚴重不足。陛下卻要所有學校都要開設算術,整個南京城要建小學校百十所,每所學校算術老師至少的十多人,整個南京城所有學校需要的算術老師恐怕以千計,這么多精于算術的老師并不好找。”溫體仁皺眉道。

  按照朱由檢要求,適齡孩童都應入學,南京城百萬人口,七歲到十五之間的孩童數以萬計,至少要開設數十近百所學校,才能保證所有孩童能夠上學。數量如此眾多的學校,所需教師是個很大問題。南京城內讀書人是挺多的,特別是那些窮苦的底層讀書人,有這么一個教師工作他們肯定很樂意,但懂得算術的讀書人并不是太多,畢竟科舉不考算術。

  “也就是說這么長時間,禮部什么都沒干嗎?”朱由檢皺眉道。從進入南京開始,朱由檢便打算大規模開設學校,普及教育,以大量普通家庭的讀書人取代士紳家族,如此方能徹底消除士紳官僚階層特權。沒想到這么久過去了,進展竟然如此緩慢,讓朱由檢很是有些生氣。

  “臣無能。”溫體仁連忙道,心中卻有些無奈。畢竟他來南京才十多天而已,禮部的架子還沒有搭建完成。

  “加快速度吧,保證秋后第一學生能夠順利入學。朕已經下旨,命皇家科學院里精通算術的教授教諭們迅速前來南京,進行教材編訂及算術教師培訓。在此之前前,你們禮部先挑選一批年輕有潛力的讀書人,作為教師的人選。”朱由檢吩咐道。

  “微臣領命。”溫體仁連忙道。

  “不過”溫體仁有些猶豫。

  “有什么話盡快說來。”朱由檢淡淡道。

  “陛下,一下子建這么多學校,校舍翻建,教材印制,教師薪水,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臣粗略估計了一下,只是供養南京城內的學校,每年就要十萬多兩銀子。若是在整個應天府推廣學校,一年沒有數十萬兩打不住。陛下,真的有必要花費這么多錢嗎?”溫體仁疑問道。

  按照朱由檢的打算,學校是不收學費的,也就是所有費用都得官府承擔,對官府來說,這絕對是沉重的負擔。要知道,就在幾年前,為了對付建奴,朝廷還屢屢加派遼餉。雖然這兩年,朱由檢通過開辦海貿商行、征收商稅弄了些銀子,但也禁不住這么霍霍啊!這讓溫體仁很是不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朕要創建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需要無數的人才。凡是我大明子民,朕都要給他們成才的機會。”朱由檢滿是豪情的道。他見識過后世廣辦教育的情形,那種前所未有的強大讓他非常羨慕。

  “臣明白陛下的心思,但也要量力而行才是,以咱們現在的條件,根本達不到陛下說的普及教育。”溫體仁嘆道。

  朱由檢沉默了,仔細思考之后,感覺溫體仁所言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以大明現在的財力,真的做不到普及教育。

  “溫閣老有什么想法,盡管說來便是。”朱由檢道。

  “以臣看來,不妨先在南京城內試點一下,先開辦十多所學校,面向整個南京城內百姓招生,不論身份,只要是適齡孩童,皆可入學。但是學校要收一些學費,數量也不用太多,夠給教師發薪水就行。這樣的話,朝廷就不需要花費大量銀子,可以把錢糧用來更重要的事情上。”溫體仁建議道。

  “交學費上學,若是百姓拿不出這筆錢怎么辦?這樣豈不是窮人永無翻身機會?”朱由檢皺眉道。

  富人能夠交錢上學,然后通過吏考為官為吏,窮人則沒有出頭可能,這是朱由檢所不愿看到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等到朝廷財政富裕之后,便可開設更多學校,可減免學費,讓更多孩童能夠入學。”溫體仁嘆道。

  “朕不想看到這種情形。”朱由檢搖頭道,“朕之所以均田釋奴,之所以說人人平定,并非口號,而是真的希望能夠人人平等。人格平等,受教育的機會也應平等。各個學校,可向學生收一些書本費,但學費決不許收。一定要讓愿意上學的孩童都能上學。至于所需費用,只要想辦法,總能解決。

  學校的數量不能減少,南京城內,要保證每個坊有一所小學。城外鄉村,要保證每個鎮有一所小學。至于所需教師,可定下一個規矩,凡是吏考通過者,必須在學校任教至少一年時間,然后才能在官府做事,這一年作為試用期,試用期間,薪俸減半。各級官府,要抽調部分官吏去學校兼職。

  再制定一個規矩,把教育作為考核地方官重要一項。朝廷每年要派人去各地考察教育情況,若教育考核不合格,地方官員必須受到懲處。”

無線電子書    陛下因何造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