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一章 五臺山慈悲心(1)

無線電子書    俠骨照銀槍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出了八寶金殿,楊繼業一一拜謝八王爺和左丞相的相救之恩,此番死里逃生,當真慶幸。

  回家途中,楊希的心是忐忑不安,想道歉又怕父親責備,就一言不發,默默跟在身后。

  走了一陣,楊繼業忽停,嚴厲道:“七郎!”楊希心咯噔一下,耷拉著臉道:“爹…”他剛才在金殿上,酒氣被嚇得干干凈凈,如今后背還是濕淋淋的。

  楊繼業道:“七郎,你違命打擂,殺了潘豹,本是罪不可赦。但八王爺和左丞相等人為我楊家求情,才免得一死,他們的情我們得感恩在心。”

  楊希以為父親要大發雷霆,一聽是這事,粗眉一揚,道:“孩兒知道了。”楊繼業道:“你打死潘豹,于情于理,都要去祭拜。明兒你跟我去潘府磕頭。”楊希心想:“人都死了,磕頭有什么用。而且潘豹打死的人,誰又給他們磕頭。”他又怕父親發怒,遵命道:“是。”

  楊繼業嘆了口氣,道:“七郎,你雖犯了大罪,不過今日在金殿上說的話,倒是救了我們父子三人的性命。”一聽父親夸他,登時一樂,道:“爹,那是楚瑜教我說的。潘仁美想讓他兒子獨立軍功,不讓我們打擂,嘿嘿,這叫做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楊繼業恍然,他自己的兒子他最清楚不過,七郎沖動魯莽,豈會有如此急智口才,朝凌楚瑜道:“楚瑜,那八王爺那邊也是你報的信?”凌楚瑜搖頭道:“這是六郎和我不謀而合。”楊繼業頷首道:“果然機智過人。”

  原來三人被禁軍帶走時,凌楚瑜急忙對楊景說了一句“潘為殺希,街殺百姓。”旁人聽了或許不明真意,而楊希聰明,便知道要救父親兄弟,就以此為由,而八王爺是當今能讓皇上敬畏之人,這才急忙找來救兵。

  三人回了楊府,佘太君早就帶著兒子女兒和幾位嫂子們在門口等待,但見三人平安歸來,是喜極而泣。

  楊繼業將金殿上的事一說,楊家人均是憂喜參半,不知是喜極而泣,還是悲中生淚。佘賽花不愧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正色道:“皇上能赦免我們楊家,已經最大恩德了。區區暫別,不足掛齒。”她厲聲對女兒和媳婦們道:“別哭了,在大街上這般,成何體統。府上男眷今天收拾東西,兩日后隨令公前往雄州。女眷和我老太婆留守京城。”說罷轉身回了府。令公和孩子們看著她沒落的背影,心頭酸楚,紛紛各自回房收拾,跟女眷一一告別。

  翌日,楊繼業帶著七郎前去潘府祭拜,吃了閉門羹,兩人就在門外了磕頭,算是祭奠了。回到府中,皇上的任命書也下達,楊繼業領著這沉重的圣旨,天一亮就帶著八個兒子和府上男丁,前往雄州。

  出了開封,楊繼業叫來大郎,讓他帶著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和男丁先去雄縣,整頓軍務,他自帶著六郎、七郎和凌楚瑜前往五臺山進香,保佑楊家能順利渡過此劫。

  出了京城,一路北上,過邯鄲、邢臺、陽泉,數十天才抵達五臺山。

  五臺山位于宋遼兩國邊境,因是佛教圣地,故而沒有經受戰火摧殘。山上有清涼、文殊、舍身、靈應、觀音五座山峰,大小廟宇二三十座,上山進香之人亦絡繹不絕。

  楊家父子來到五臺山下,遠遠望去,只見山形峻峭,峰巒重疊,森林茂密,風景極為秀麗。不僅風景獨特,這里的寺廟和高塔也是一番奇景。

  楊希手掌抵在額下,向遠望去,之見一座高塔林立,細數下大叫道:“這塔有七層,可不比京城開寶寺那座在建的十三層寶塔。”楊繼業道:“此塔名為應身大士塔。看到每層之見突出的檐角了嗎?下面飾有兩層菱角牙子。據說隋文帝楊堅和他的母親出游印度,帶回佛牙一枚。來到這五臺,見這里山清水秀,便于參禪誦經,就在此建塔。據說塔下埋著佛祖牙齒舍利。”楊希奇道:“這牙有這么神奇嗎?”楊景笑道:“七弟,這只是以此佛牙為特色而建造的佛塔,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楊希雖也讀書,但都是水過鴨背,左耳進右耳出,對于這次文縐縐的詞不是很懂,一聽就頭暈,道:“爹,那我們是去這塔進香嗎?”楊繼業笑道:“為父年輕時,曾在這里遇到一個得道高僧,相談甚歡,視為知己。我臨行前他曾預言我五十四歲時會有大難。”

  幾人來了興趣,楊希歪著頭數了數,道:“爹,您今年不剛好五十四歲嗎?”楊景一聽,道:“難怪爹要來五臺山進香,原因在此。”

  楊繼業道:“不錯。當時你爹我是年輕氣盛,自然不信這等虛無妄斷之言,如今想來,這世上的事難以預料,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可不敬啊。”

  凌楚瑜笑道:“義父,經過七郎這件事情之后,您倒是有些敬神畏明了。”楊繼業卻笑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楊繼業做事只為問心無愧,上不愧于良心,下不愧于君民,此生足以。”他踏入五臺山后,心情大好,朗聲道:“孩兒們,隨為父去清涼谷。”

  這清涼谷位于五臺山的西面,上有一廟,肇于北魏孝文帝年間,距此有四百年歷史。此寺坐東朝西,建筑格局已中軸布置,布局嚴謹,主次分明,莊嚴肅穆。

  “這清涼谷有個清涼寺,當真有趣。這寺廟是不是正如其名,常年清涼。”七郎楊希來到寺廟前,看著寺匾有此一問。

  楊繼業道:“七郎,不得胡說。這之所以名為清涼寺,是因為寺內有塊巨石,名為清涼石,據說當年文殊菩薩就是在此石上講經說法,故以此石為名。”楊希卻道:“爹,既然文殊菩薩在此石上講經,那自然是因為這塊石頭十分冰涼,這大夏天的,能靠在這石頭上,自然是涼爽無比。原來菩薩也會挑地。”

  楊繼業聽罷是苦笑不得,楊景連忙說道:“七弟,以前讓你多讀書,你不肯,這下出糗了吧,還好沒有外人。”

  楊希撓頭不解,楊景道:“七弟,你可知這里為何叫五臺山?”

  “我哪里知道?莫不是這里有五個山。”

  “對咯。這里本叫五峰山,傳說老早以前,此處氣候惡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飛沙走石,夏天酷暑難耐,百姓生活上苦不堪言。”

  楊希想了想,道:“我大熱天都受不了,更別談還是冰啊,沙啊什么的。”

  楊景笑罵幾句,繼續道:“當時文殊菩薩正在此傳教,見百姓難以耕種,決心要相助。得知東海龍王有塊大石頭,名為歇龍石,清涼無比,就想前去借上一借。”

  聽到此處,楊希哈哈一笑,拍手道:“這當真有趣。打我記事起,聽的神鬼故事,都有這東海龍宮。什么海夜叉、龜丞相、金蟹將軍的。”

  楊景白了他一眼,“這東海龍宮是個神奇的地方,自然有許多神奇故事。”他繼續道:“文殊菩薩來到東海,在龍宮前發現果真有塊石頭,清涼撲面,就變成一個凡人模樣,去向龍王討要這石頭。可龍王不借,說這石頭是青龍歇息養神的地方,若這歇龍石沒了,青龍就沒處休息了。但文殊菩薩說明來意,是為造福百姓,這可難倒龍王了,借嘛又心疼,不借嘛,又怕別的神仙說他見死不救,苦于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就是就是,我要是龍王,心愛之物,怎么借人?那最后菩薩是怎么借到的?”

  楊景道:“龍王瞧文殊菩薩苦苦哀求,不肯罷休,心想他不過一介凡人,這歇龍石重達萬斤,怎么可能拿得動,便答應了文殊菩薩,若他能抱得動,就借他一用。豈料文殊菩薩謝過龍王后,來到歇龍石前,口念咒語,哪曾想巨石便成彈丸,被菩薩收入袖中。文殊菩薩得石后,施告別禮后,飄然而去。”

  楊希哈哈大笑,道:“這龍王當真糊涂,以為菩薩是凡人,就想以此為難人家,不曾想偷雞不成蝕把米。但這也給他提個醒,萬一以后有人跟他借點什么神兵利器,就不能以貌取人,用這理由搪塞了。”

  楊景道:“正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文殊菩薩帶著石頭回到五峰山時,大袖下擺,不慎將石頭滑出。這石頭落地后,砸出一個大坑,五峰山立刻變成一個清涼無比的地方,于是這山谷就成了清涼谷,這這里建成一座寺,就是眼前這個清涼寺。”

  楊希聽罷,道:“這不過是傳說而已,不知道沒什么大不了。難道就我一人不知?”他看向一旁,指了指說道:“依我看,楚瑜就不知道。是不是?”

  凌楚瑜笑了笑,卻道:“這故事我是不知道,但是這個寺內有個愛喝酒的老和尚,我倒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楊希道:“你又再胡說了,出家人四大皆空,八大戒律,豈能喝酒。”說到酒,他舔了舔嘴唇。楊繼業為了懲罰他醉酒殺人,罰他一年不得喝酒,這可把他讒壞了。

  楊繼業雙眉一軒,道:“有沒有喝酒的老和尚,進去就知分曉。”說罷哈哈大笑,下馬負手于背,大步邁了進去。

無線電子書    俠骨照銀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