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七章 馬大元死了

無線電子書    諸天道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太祖趙匡胤,一代武學宗師,力壓群雄,本應該是燭照千古的人物,可惜燭光斧影之后身死道消,武學傳承被太宗封印,后人亦被太宗搞死,只留下半殘的太祖心法流傳于軍中。

  同時代的人物,大理太祖段思平留下絕學一陽指、六脈神劍,所以有武學圣地天龍寺。

  慕容龍城傳下斗轉星移和參合指,建了座還施水閣。

  逍遙子遠去天山,創建了靈鷲宮,傳人有無崖子,弄出了瑯嬛玉洞,又有李秋水去了西夏,始有一品堂。

  華山陳摶老祖,尚不明確。

  只太祖的武學深藏在深宮之中,太宗后人沒天賦繼承,只殘缺的絕學被太監修煉,不入江湖,可悲可嘆。

  如今,趙氏子孫里終于出現了一個武學天才。

  趙佶氪金修武,坐地起飛,十四歲打通周身十二正經,頓悟太祖諸般絕學,踏足一流高手的行列。

  一出手,便震懾了楊戩、童貫兩個大太監。

  這二人在宮中也是新生代的高手,一手之內的人物,所以才被趙煦委以重任,一方面有監視趙佶之嫌,另一方面,也是派來保護他的。

  誰知道,才入端王府的第一天,就跪了。

  趙佶滿意無比,順便指點了童貫太祖秘手“天神下凡”的修行,便繼續琢磨“心學”去了。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為歷代儒客推崇。

  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

  至明朝,陳獻章開啟先河,從陳獻章倡導涵養心性、靜養“端倪”之說開始,明代儒學實現了由理學向心學的轉變,成為儒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陳獻章之后,湛若水和王守仁是明代中晚期心學的兩個代表人物。湛若水在繼承陳獻章學說的基礎上,提出其心學宗旨“隨處體認天理”,而王守仁提出心學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學開始有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而縱觀古外今來,心學集大成者,當屬王守仁,后世稱為陽明心學,封亞圣!

  如今,趙佶想要聚集更大的氣運,一條路肯定是當皇帝,做九五之尊,一統天下。

  第二條路就是開創一門學說,立德立言,心學就是他的首選,總不能寫出一個小紅本子出來吧,對帝王而言,那是自掘墳墓,他需要中央集權。

  而第三條路,也是最重要的,必須一統武林,聚集天下修行者編撰萬壽道藏,開創武學盛世。

  這是天龍八部的大宋朝,自然要將武道推演到極致。

  為今后打通位面壁壘,降臨諸天,搜刮萬界氣運做前期準備。

  趙佶雖然做學問去了,但對于江湖事卻是并未松懈,讓王進父子、吳領軍多方打聽江湖,每日一報,好看時間點參與進天龍的主線劇情中去。

  楊戩、童貫每日磨煉武藝,并從禁軍里選出數十高手,充當端王護衛,授太祖絕學,日夜操練。

  吳領軍則是日常學丹青,沉迷“吳帶當風”之中,偶爾出門一趟,不知和誰聯系,深夜方回。

  只王進父子勤勤懇懇,努力打探著大宋江湖的信息。

  多日后,看似每日沉迷書畫的吳領軍卻傳來一則重要消息:江湖多名高手死于自己的成名絕技之下,其中便有丐幫副幫主馬大元,死于成名絕技嗩喉擒拿手。

  ‘馬大元死了!’

  趙佶知道,無量山的寶藏已經沒有希望,段譽早已經取用,接下來是杏子林之變。

  那個出場自帶BGM的男人,他的主線劇情到來了。

  杏子林是喬峰的第一個滑鐵盧,自此一套悲劇的組合拳拳拳到肉,直到最后命運之箭將他無情射殺。

  這個悲劇英雄,天龍世界的第一主角,趙佶勢在必得。

  叫來手下一眾舔狗,說明了緣由。

  童貫腦子靈活,不愧是宋徽宗麾下六賊之一,立刻分析道:“第一,不會是少林派,第二,不會是丐幫,因為他們的副幫主馬大元給人用‘鎖喉功’殺了。‘鎖喉功’是馬大元的成名絕技,殺馬大兇沒什么大不了,用‘鎖喉功’殺馬大元,肯定是要嫁禍于‘姑蘇慕容’。”

  “殿下,北喬峰、南慕容,二人必有一戰!”楊戩接著道。

  吳領軍對此似乎不怎么感興趣,只聽著,沒有發言。

  但這消息是他打探出來的,趙佶知道,函谷八友必然已經出現在了京城。

  吳領軍攀附上端王趙佶,但要借大宋之手鏟除星宿海,這難度不小,成功率太低。

  大宋連西夏都應付不了,更不要說遠在西域的星宿海。

  ‘看來他們還在觀望!’

  趙佶望了吳領軍一眼,眼神里滿是莫名的意味,但只要上了本王這艘船,誰也逃不了跪舔的結局…

  “本王想去江湖看看,會一會天下高手,爾等如何看?”

  趙佶望著一眾手下,千里走單騎,這是不可能的,自己堂堂一個王爺,進入江湖,那自然是攜鐵騎呼嘯縱橫,誰還和你搞單挑,搞你來我往花里胡哨的東西。

  誰若不服,直接大軍碾壓上便是。

  單挑還是群毆,任由選擇。

  “殿下要去江南看那北喬峰、南慕容之爭?這…殿下若是有興趣,咱家這便去安排…”

  “王爺千金之軀,坐不垂堂…”

  趙佶一揮手,決斷道:“不用那么麻煩,童貫、楊戩,你二人這些時日訓練的護衛帶上,輕裝簡從,我等今兒便出發,直奔江南。本王的功夫,正是需要江湖磨煉的時候,爾等亦然,閉門造車,如何繼承太祖的武道。”

  “是!愿為殿下手中長刀,劈開前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楊戩視趙佶為太祖在世,視自己為馬前卒,猛一抱拳,轉身而去,前去召集親軍護衛。

  而童貫則去配備弓馬,一行幾十人的糧草嚼用,計劃路線圖等等。

  一個多時辰之后,一切準備妥當。

  一行三十六騎,配雙馬,著利甲,腰挎弓弩利器,快馬加鞭,直奔江南。

無線電子書    諸天道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