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經很深了。
張恩倚靠在床頭,閉著眼,手機播放著林夢瑤的錄音。
從林夢瑤開始清醒時,張恩便打開了錄手機的音模式,記錄下了兩人交談的全部內容,也為復盤做準備。
盡管林夢瑤的表情很真誠,看著確實是講了真話,但基于之前的對她隱瞞的猜測,張恩還是決定保守起見,保持對林夢瑤的懷疑。
秉承著這樣的念頭,張恩重頭聽了一遍兩人的錄音,而這一次,他發現了林夢瑤許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第一,雖然她強調自己的記憶完全失去了異世界的那部分,但實際上,她的行為,她的處理方式都和異世界的方式不謀而合,當然她也有給出所謂的解釋,就是“條件反射”,即便算是條件反射,那她怎么會記得和張建國的承諾?
她為什么會記得,要殺掉張建國這個彼此的約定呢?這顯然不可能是刻進骨子里的東西…她會是在說謊嗎?
這是第一個疑點,林夢瑤的行為和言語都并不像是一個完全失憶的人。
還有第二點。
林夢瑤在最后那個突如其來的自圓其說是什么目的呢?
倘若不想讓張恩去尋找父母,那就干脆不要說出“錨點”,那張恩就像個無頭蒼蠅,找不到方向,只能呆在這個世界。
但現在有了方向…那便是有了目標,張恩可以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
還有她怎么就篤定張恩會對素未謀面的父母這么在意,就篤定他一定會去找呢?
她到底是希望張恩去找,還是不是?
林夢瑤的話語或許沒有一句是假的,但她的目的卻不像她的話語那么單純。
經過這一次的影響,張恩隱隱覺得一個世界的冰山一角露出在了張恩面前。
那個世界的鬼才是主導,人只能夠在夾縫中生存,朝不保夕,食物,睡眠,水,什么都不能保證。
那他們是怎么活下去的呢?
張恩想到這,又將這個對世界的描摹給劃掉,這根本就不是人能活下去的地方。
單單就這次遇見的兩只鬼,顯然都是不弱于張恩身上的四只鬼,如果全都是這種鬼,他們哪來的時間耕地,制造食品這種人類生產工作呢?
張恩想不到。
他還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繪制出另一個世界的大概…
或者直接去另一個世界走一遭,尋找問題的答案。
那血字的出現又是為了什么,他和異世界到底有什么聯系?
他的父母是誰?
張恩的腦子里一團亂麻,既然找不到答案,那就干脆不找了。
他關掉了手機,眼下事情已經結束,他也到點該休息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日后的日子還很長。
他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繼續他的導演之路。
拍出一個又一個好的短片,去牢靠自己的力量,等到風雨到來之際,他也能駭然不動。
張恩胡思亂想著,沒過多久,便沉入了睡夢之中。
他似乎夢見了一個虛無的世界,但并非全然無依無靠。
他還有諸多的小零件。
像是衣服,像是照片,托著張恩,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
自從林夢瑤的事件發生完后,張恩便又過上了一陣子的屬于自己的生活。
健身,看電影之類的休閑娛樂也放上了日程,與此同時還在看許多書籍,補充一下自己的數據庫。
關于剪輯,拍攝等方面的教程,張恩也報了幾個班,打算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的去學一學,他可不想當一輩子的野路子。
野路子有野路子的好處,但學院派也有學院派的好處。
張恩并不認為“野路子”應該是一個標簽或者賣點,需要一直保持,該摘掉就摘掉,只有學習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而實際上,這兩者的差別并不只是有沒有“系統學習”過這么簡單,兩者背后還有很深遠的影響。
譬如說,野路子在拍片時,實際上靠的是生活積累帶來的突發奇想,但每個人的生活閱歷是有限的,倘若把靈感寫完了,之后的拍攝怎么辦?要么老調重彈,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自己的東西,要么就是為了追求突破而四不像,導致一落千丈。
學院派實際是集百家之所長,來開拓思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待事物,倘若學的扎實,學的牢固,自然是比野路子要好上許多。
秉承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為以后進行大型拍攝進行鋪墊,張恩開始勤奮的學習。
而這樣的學習實際上也是很有效果的,他可以用兩種理念比對自己拍攝的視頻,看看兩者之差,新的靈感和點子就在這差值之間出現,他能感覺自己的腦子有在變得充實。
這只是一個方面,而除了學習之外,張恩也并沒有遺漏掉“團建”這個活動。
每一次拍視頻實際上是一個特別磨人的過程,更何況,在張恩工作室里工作的鬼,不僅僅是拍視頻而已。
他們還要跟著張恩征戰四方,到處出差,起早貪黑,生死與共。
在這樣不人道的條件下,一次能放松身心的團建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可作為一個新生的“自媒體人”,張恩當然不希望自己工作室的團建會是那種毫無新鮮感的年會制度,必須得要新鮮的,有朝氣的團建方式。
上一次的團建因為沒有錢,張恩選擇了吃火鍋草草了事,但這一次有錢了,他打算選一個戶外的運動。
思來想去,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游樂園。
游樂園,聽著就很不錯,他本來也以為能很不錯。
但實際上,游樂園的游玩效果也并不好…或者說,對鬼很不友好。
因為游樂園很多時候是不能帶著這么多雜七雜八的東西上去的,譬如說風鈴,帶著風鈴去做過山車,別人說你是想當眾謀殺。
還有游樂園的其他拼團項目,因為張恩整體看著是一個人,所以很多游戲設施總得和其他人一起玩耍,這樣又顯得有些拘束。
在碰了幾次壁后,這一次的團建最終還是從游樂園轉到了海底撈,開了個包間,在包間里,四個位子上放置著四個道具,而張恩一個人吃著好幾份的肉,看起來很是詭異。
張恩也思考到了團建方式的落后,愁眉苦臉著,思索著這團建確實是一件難事。
這些鬼要么一個個積極性不高,要么就是不適合,確實適合他們發揮的地方也很少。
但張恩絕對不是輕易言棄的人!下一次一定要效果爆炸!
最起碼也得搞些大家都能開心的點,免得只有張恩一個人嗨。
張恩便吃便想著,忽然間靈機一動,一個略微有趣的想法閃過腦海。
之前一直都是鬼嚇人,不知道有沒有試過人嚇鬼。
鬼有沒有試過被人嚇到呢?
這或許未嘗不可。
正好,最近有一個很有名的“長藤鬼校”似乎快要修建完畢了,等下一次團建,干脆帶著鬼們去走一遭鬼校,嘗嘗被人恐嚇的滋味。
這真是個不錯的念頭呢!
張恩如是夸著自己,隨即夾起了一片肥牛,塞進了自己的嘴里。
那這一次團建的后果,就只能由張恩一個人委屈的承包啦~
張恩一個人大快朵頤,只剩下四只鬼落寞的坐在凳子上,看不出表情。
在這幾天張恩休閑度日的時候,他視頻卷起的風云卻一直沒有停止過。
事實上,哪怕張恩沒有發視頻,他的影響力也在不斷的擴大,這固然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他的視頻拍的很好看的原因,但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他頭頂上“嗶哩嗶哩獨家導演”的稱號所帶來的光環效果。
之前張恩什么都會,就是不會運營,他只曉得悶頭的拍,然后只管發,發出去后就不隨他管了,只能聽天由命。
實際上,這樣的行為是弊大于利的,對于現在純粹算法的推薦機制而言,不運營就很容易把這樣好的作品淹沒在作品的洪流之中,而讓許多普通的作品因為抓著潮流熱點或者其他爆點而躋身熱門視頻之中。
張恩的第一個視頻《自己》也是很好的例子,這部短片拍的不比后面的任何一部差,可之前的數據就是不盡人意,這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張恩沒有運營,導致寶珠蒙塵。
但現在有了嗶哩嗶哩的加入,運營工作由嗶哩嗶哩全盤開始接管,有了專門的運營后,張恩的視頻數據再次開始突飛猛進。
而且還不是簡單的蹭熱度行為,而是在打造獨屬于張恩的品牌。
例如嗶哩嗶哩開始專門為《自己》設置專題,標題為“反思”,而具體內容為:
“思考我們自己是否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殺死我們的是人是鬼?”
“誰才是鬼?”
這些從視頻里引起的大眾討論能激發很多人的共情,從而引流進視頻。
而實際上也是張恩每個視頻的特點,純粹的恐怖片實際上是在限制受眾,而用一部分恐怖置換對人性的思考,能換來更大的觀影群體。
嗶哩嗶哩對熱點的捕捉能力了得,人們對鬼是恐懼的,所以以“鬼”來作為噓頭會太過冷漠,讓人有距離感,但一旦加上反思和集群效應,點進視頻的人就多了許多,人們會因為“共情”而點進視頻,因為劇情而留下,因為“鬼”而點關注。
疤工作室也用恐怖的粉絲轉換率表示自己享受這樣的優待是沒有問題的,短短兩天,視頻的數據像火箭一樣飆升,連續霸榜,最新的視頻《借》已經霸占總榜第一好幾天了,熱度依舊沒有減少,按照這個勢頭,進入“b站必看”欄目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
而后的幾個視頻依舊如法炮制,各類五花八門的熱點不斷的為“疤”工作室吸引流量和關注,“疤工作室”的粉絲量繼續穩步上漲,來到了兩百多萬,這個數字雖然并不算是最頂尖層的up主,但增長速度已經非常可怕了。
假以時日,張恩必定能夠登上up主最前列的地方。
但倘若只是到這,嗶哩嗶哩也沒必要簽約,只需要在站內給張恩資源傾斜就好了。
嗶哩嗶哩也是要盈利的,他們看準的不只是名頭,還有張恩帶來的利益。
他們更希望張恩做到的是,走出嗶哩嗶哩,打響名頭,拍出真正的電影。
到了這一步,嗶哩嗶哩才能通過穩定的粉絲付費了率,收回自己所有對張恩傾斜的資源。
所以他現在還不能收網,還得繼續撒。
眼下所有的輿論導向,都引向了一個節點,讓大家抱著滿滿的期待,期待張恩的下一個視頻。
如果下一個視頻張恩失敗了,也能依靠這前期的沉淀東山再起。
但如果下一個視頻張恩制作的視頻效果還不錯…那就是走出b站,去外頭硬碰硬的時刻了。
那時候張恩就不再是一個人,他的背后是一群牢靠的“作品粉”。
張恩的名頭勢必將剎不住車。
張恩瞇著眼,看著本子上的筆記。
筆記上花花綠綠的,不知道寫了啥。
嗶哩嗶哩下的大棋,張恩對此毫無感覺,畢竟他確實對運營一竅不通,能做的事情也就只有拍好自己的視頻。
他現在糾結的是不知道下個視頻拍啥。
捂住了自己的臉,擺出嘟嘟嘴的模樣。
靈感不是什么時候都有的,這一點是每個人的共性。
但張恩不僅僅是在寫,也是在的等。
他能感覺到,血字應該要出現了。
而果不其然,就在今天下午,血字......出現了。
“你好,張恩。”
“很高興你已經為自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讓我更期待你接下來的創作。”
“但同樣的,你只是見到了暗世界的冰山一角而已。”
“只有探尋詭異背后的秘密,才能拍出真正的鬼片。”
“接下來,你將選擇是否繼續這場獨屬于你的歷練。”
“幸福小區六棟八零三的業主王玲女士似乎正在遭遇一場顛覆她世界觀的經歷,或許你能在那里找到真正的答案。”
“這并不是一場游戲,這是一場真正的生死較量,而選擇權只在你的手上。”
“接受,或者拒絕。”
“我期待你的選擇。”
這是,屬于王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