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十章:哪有不挨罵的導演

無線電子書    華娛之別樣人生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批評致青春的聲音并不少,尤其是那些真正意義上,為了自己的青春走進電影院的都市清流,

  而從孟輕舟的角度,他們的看法沒有錯,電影本身就有不小的瑕疵。

  生于胡趙兩代的大學生,校園民主風潮沒有趕上,信息爆炸時代也已錯過,我們在精神和物質上或許更顯卑微,但絕不討厭。

  富學生不炫耀,窮學生有尊嚴。

  他們有自己的清規戒律,抽煙、泡吧、打架、濫交,并不是不會發生,但都在少數人的克制中進行,也永遠不可能占據我們生活的主流。

  因為我們懂得禮義廉恥,知道大學生三個字的表征。

  我們不會擅自闖入異性宿舍,就算沒有宿管大媽攔著也不會如此猖狂。

  我們更不會糟蹋糧食,盡管此時物價真的很低,以致于我至今認為一頓飯超過六塊就是奢侈。

  校園生活可以藝術化、戲劇化,但絕對不能弄得逼格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起碼那個時代走進任何一片校園,分貝和溫度都會低上些許。

  如果每一部韓劇都充斥著姐弟,失憶,治不好,不通過三星和現代廣告的植入你都不知道是李承晚時代還是李明博時代,那任何一個健康正常的韓國人站在你面前你都會有莫名的喜感。

  潘安智的大銀幕處女作,引發的關注和討論,比之孟輕舟的失戀33天更加的熱烈!

  不管是人家故意挑刺,還是真實反饋觀影體驗,致青春在電影中的缺點被無限放大。

  說是懷舊,演員們確實也拿著舊讀者走來走去,教授會告訴大家關掉“BP機”。

  可是他們穿著不符合那個時代的衣服,還說待會去唱“KTV”——小時候那玩意是叫“卡拉OK”的。

  校園里掛的橫幅倒是很有九十年代的氣息,但人物的臺詞卻并沒有任何時代的標記——難道這是通過一系列穿越表現青春的永恒性?如果是的話那也只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至于臺詞,它真的可以放在任何一個時代,因為反正這不是正常人類說的話。

  有誰會動不動的發表人生感想,有誰會在遇到初戀情人的時候來一句:“我想過很多次我們會如何重逢,但沒想到是在這種情況下。”

  文藝范話劇腔不是不可以,但這需要整部片子的風格來配合才不會令人覺得突兀,不幸的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風格時而寫實時而超現實時而鬧劇,并不統一,無法壓住這種臺詞,因此只是覺得說著這些話的人物都是裝逼犯而已。

  看到這篇影評的時候,潘安智有些不樂意了,拉著孟輕舟和祖風大晚上的,出去找酒喝。

  “風哥,你覺得致青春怎么樣?”

  潘安智當然不會問孟輕舟了,劇本都是他寫的,難道他會說自己差?

  祖風本科讀的是北電表演系,研究生卻讀的是藝術碩士,也就是MFA,以藝術為主,包括各種藝術理論、藝術創作與藝術研究。

  藝術碩士學位(MFA)是全球性的,國際認可的藝術領域學位。

  電影鑒賞能力,是相當不錯的,這也是老潘找他的原因。

  可他卻沒想到,一般學藝術的對致青春這種偽文青性質的電影,是最沒有抵抗力的。

  “青春是什么呢?是亂糟糟的宿舍,是室友之間的小嫌隙,是樓道里永遠被占用的電話,是掛滿一宿舍滴著水的衣服,是想打架的荷爾蒙,是情竇初開的青澀,是占不到座位的自習室,是午夜的收音機,是小禮堂的尖叫,是羞澀的錢包,是看不完的碟片,是啤酒和搖滾樂,當然也包括懵懂的性。”

  “在致青春里,我看見的是勇敢無畏的心!”

  “老潘,電影拍得很好,別管那些酸不拉幾的話,咱賺錢了不是!”

  這也是孟輕舟一直很看重祖風的原因,有文藝的心,但能夠看清現實,與時俱進,這不是精明,這是真正的大智慧!

  “輕舟,你認為呢?”

  孟輕舟沒有答復,端著酒三人碰了一杯。

  “我覺得潘哥你就是想多了,你我都不是名聲在外的導演,能有這個成績,還不夠?”

  “電影有瑕疵怎么了,那個做導演的能說自己拍的電影就完美無缺。”

  電影是大眾娛樂,同時也是通俗藝術,也是精英文化,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感覺孟輕舟比潘安智還激動,祖風詫異的看著他,難道是因為電影的劇本是他寫的?

  “風哥,你是藝術碩士,你認為什么才是好電影?”

  祖風搖搖頭,這個命題太大,他自認為還沒資格回答,而且他也找不到答案,這本就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好電影它應該很簡單,至少不會復雜到需要過分解讀的地步。

  它能夠擺脫真假的明確區分,游離于真實和虛假之間,無論使用多么虛假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都是真實的東西。

  沒有人會相信周星馳電影的真實性,但還是有那么多人為之思考,正是因為那種感性上的真實,真實,是一個簡單而又很難達到的東西,是一個在情感上埋藏很深無法描述的東西。

  它應該有自由穿梭于理性與感性之間的能力,穿不破理性與感性之間的高墻,無論多么嚴謹的邏輯和華麗的畫面也不會有碰觸可言。

  它不是在單純的迎合我們的某種心理上的需要,而是讓我們發現原來我們內心還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東西。

  上映的第三周,致青春依然取得了2900萬的票房,觀影人次達到了360萬,各大影視公司終于對萬重山重視了起來。

  就好比華藝有了馮劇剛,才能節節攀高,如果一家影視公司有那么一兩位票房保障的導演,那就是時刻綁在身上的救命稻草。

  盡管潘安智也才是第一部電影,但出手不俗,據看電影的預測,致青春的票房,很有可能達到1.8億之巨。

  編劇孟輕舟的大名也很快傳遍了整個娛樂圈,不僅僅是致青春,還包括他自己的兩部電影,全部都是叫好又叫座,許多頗有想法的演員,都希望能夠和他拉上交情。

無線電子書    華娛之別樣人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