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四章 好大的殺氣

無線電子書    漢末文梟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四月,大旱,七月至九月間,青、幽、并、冀、徐、兗、涼等七州遭遇蝗災,蝗災致七州顆粒無收。

  相比于受災嚴重的州郡來說,遼東郡,因提前做好了預防之法,因而逃過一劫。

  得以幸免于難的遼東百姓對李滿的感激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此刻,遼東百姓直覺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什么叫幸福?別人因遭災而餓肚子,而遼東百姓有飯吃的時候,這就叫幸福!

  遭災地區,餓殍遍野,草根樹皮,均已被難民吃光,易子而食者多不勝數,其狀慘不忍睹。

  十月初一,遼東郡。

  各地流民接踵而至,李滿無奈,只得命人緊閉城門,并責令各縣,無令不得私放流民入城。

  雖說近年來,李滿聽從李楊的建議,提前儲備了不少糧食,但官倉內的存糧遠不足以令十數萬流民果腹。

  十數萬流民,饒是天天喝粥,怕也是個天文數字,這還只是先遣部隊,大批流民正在沿著官道蜂擁而來,李滿對此亦是有心無力,如此多的流民,李滿根本救不過來。

  漢朝對于人們行走的道路,有著十分嚴格的規矩,皇帝出行走御道,官員出行走官道,驛者,兵卒出行走驛道,百姓黔首則無道可走,因為等閑不出一次門,流民則是愛走什么道就走什么道,能走什么道就走什么道,只要能夠活下去,他們什么道都能走,也都敢走。

  老話說的好,只要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遼東郡不比中原諸郡,整個遼東郡的世家大族總共加起來也沒幾個,除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公孫氏之外,幾無世家大族可言,沒有世家大族,便意味著無糧可籌,在這個時代里,世家大族的實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當然了,這里的公孫世族也只是在遼東一地而言,放眼天下來說,公孫氏根本排不上號。

  公孫氏這一代的家主為時任冀州刺史的公孫度。

  冀州刺史聽上去挺牛,實際上,在劉宏在位期間,刺史的權力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大。

  起碼在李滿面前,公孫度也只有唯唯應諾的份兒。

  十月初五。

  李楊與李虎等人抱著看熱鬧的態度,在福伯的護衛之下,登上城墻,搭手于城垛之上,探頭望向城外。

  眺望著一望無際的流民隊伍,李楊不自覺倒吸了一口涼氣,難掩心驚道:“怎的....慘烈如斯啊?”

  襄平城外,流民眾多,且毫無秩序可言,斗毆、推攘,擁擠、瘋搶、哀嚎者不計其數。

  忽的,一個異常凄厲的哭嚎聲傳進了李楊等人的耳中。

  “別,別,不要這樣,啊......還我孩兒,還我孩兒.....”,一名骨瘦嶙峋的婦人一邊踉蹌追趕,一邊嘶聲哭嚎。

  一群兇神惡煞的青壯正在四處搜羅著躲在婦人懷中的孩童,對他們來說,這是可以果腹的食物,單以身形來看,他們與真正的流民明顯有些格格不入,看得出來,他們未受凍餒之苦。

  李虎見狀氣的青筋暴起,雙拳緊握,怒不可遏道:“天殺的畜牲。”,說著,便要出城與惡人放對。

  “一起。”,韓豹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心中的憤懣之情。

  二人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最是見不得此等令人憤懣不齒的行徑。

  “休要胡鬧”,李楊眉頭緊蹙,咬牙切齒道:“你們遠不是他們的對手。”

  “我....”,李虎欲出言反駁,可囁嚅良久,最終卻化作一聲嘆息,將已到嘴邊的話復又給咽回了肚子里。

  李虎雖莽,但他還有自知之明,雖說自打習武以來,已有一年半的光景,但李虎等人年紀尚小,氣力多有不濟,遠未達到能夠與人出手放對的時候。

  正當此時,一只大手搭在了李虎尚顯瘦削的肩膀上。

  李虎回頭望去,卻見父親已經出現在了自己的身后。

  李滿微微一嘆,輕輕地捏了捏李虎的肩膀,道:“你兄長說的沒錯,你與阿豹年紀尚小,與青壯之間,尚有無法彌補的差距。”

  “可是.....”,李虎正欲開口,卻被李滿出言打斷。

  李滿眼中閃過一絲濃濃的殺意,瞇眼冷聲道:“此事.......自有為父代勞。”

  李虎聞言頓生如臨深淵之感,被唬得激靈靈的打了一個寒顫。

  李楊亦沒比李虎好到哪里去,李滿一句話,便將他唬得心臟怦怦直跳。

  李楊忽然想到一句話:“屠萬即為雄。”

  李滿之威,是數以萬計的胡人,以生命為代價襯托出來的。

  李楊偷瞄李滿一眼,眼中盡顯崇敬驕傲之色,這是他自打記事以來,第一次以這樣的目光來看待自己的父親。

  望著東倒西歪的流民隊伍,李楊心生惻隱之心,側頭看向李滿,揖禮懇求道:“父親,可否從流民中擇選出青壯、婦孺,準其入城避難?”

  見父親有些意動,李楊再接再厲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父親只需命人在城外圈出一地,從中開設粥鋪,施以粥水即可。”

  “此舉恐會引發慌亂吶。”,李滿不無擔憂道。

  “難道此刻城外不亂嗎?”,李楊伸手指了指城下,問道。

  迎著父親的目光,李楊侃侃而談道:“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擇其首惡,盡數殺之。屆時,城外亂相自可迎刃而解。”

  李滿微微頷首,嘆道:“便以吾兒之法行之。”,說完,便先一步走下城頭,領兵出城維護秩序去了。

  李楊給出的建議漏洞百出,李滿之所以會采納李楊的建議,是因為他不想打擊兒子的積極性,畢竟李楊也是出于好心,其實李滿早已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其實李楊自己也知道,自己這點道行根本就不夠看的,只是,他實在無法眼睜睜的看著城下的亂相而無動于衷。

  作為一個在和諧社會里,生活了三十年的男人,面對眼前發生的一切,他實在做不到無動于衷。

  相比于略顯稚嫩的李楊來說,李滿則要老辣得多,當得知蝗災來臨之時,李滿于第一時間向與烏桓接壤的望平縣增兵一千,此刻,望平縣已駐有兩千名甲胄俱全的百戰精兵。

  望平縣地處交通要道,乃是烏桓南下的必經之路,若是烏桓敢繞過望平縣南下,屆時他們的后勤補給將會面臨漢軍的多番襲擾,除此之外,他們還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尷尬境地。

  所以,只要烏桓人不是缺心眼,他們便絕不會饒望平縣而走,因此,兩千精兵鎮守望平縣足以。

  遼東地處邊郡,全郡共駐有精兵六千,除望平縣外,其余各縣以地理位置劃分,駐兵從兩百到五百不等。

  襄平城下,李滿親率五百精騎打馬出城,徑直奔向趁機作亂之人。

  流民見狀紛紛讓開道路,或躺或坐或站于道路兩旁,望著數百名氣勢如虹的騎兵隊伍,連大氣都不敢喘。

  在一眾青皮無賴驚恐無助目光之下,李滿下令,將其盡數捉拿,斬首示眾。

  李滿一改往日里的慈父模樣,儼然化身為一尊視人命如草芥一般的殺神,一聲令下,三百余顆大好頭顱,應聲落地。

  流民見之,無不噤若寒蟬,個別膽小之人,已被唬得尿了褲子。

  李楊立于城頭之上遠遠觀之,面露驚奇之色,暗嘆道:“好大的殺氣。”

無線電子書    漢末文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