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43章 此令千古未有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從慎重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新皇要在西苑象房上朝?”

  劉健老眼瞪得宛如雞蛋般,血氣上涌,鼻子中的氣息急促。

  蔣冕覺得不可思議,世上怎會有這樣荒唐的皇帝?

  李東陽和謝遷頗為淡定,以前還是太子時,就領略過朱厚照的厲害了。

  是太子無疑。

  小太監嚇得渾身發抖:“新皇說,若有疏奏,就送去象房批閱。”

  劉健和蔣冕幾人深諳不妙,連忙奔去西苑的象房,在西苑門前,看見太上皇弘治的儀仗,心中有了主心骨。

  象房中,

  嚴成錦站在一旁,沉聲道:“臣來的時候,新皇已將象房布置妥當,與臣無關。”

  朱厚照心中暗罵老高這沒骨氣的家伙,“奉天殿太過沉悶,兒臣坐久了總想出宮,才設置西苑的象房閱奏。”

  太上皇弘治咬著腮幫子,怒聲道:“你是嫌止造反的人還不夠多嗎!”

  “跪下!”

  朱厚照跪在紅毯上,蕭敬送上許久沒有用的打龍鞭。

  “你甫一登基,天下就有三處造反!朕告誡你嗜欲將成禍,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礙政事,也擾亂生民。

  可你呢!明明知曉這些道理,還明知故犯,比不知者更罪大惡極!”

  太上皇弘治用力的揮動鞭子,朱厚照發出殺豬般的哀嚎聲,嘴上卻不認錯。

  劉健幾人看見這一幕,氣消了不少。

  “還請太上皇不要打了。”

  太上皇弘治轉過身,冷聲道:“諸公不必替孽子求情。”

  李東陽知道太上皇誤會了,“我等不是替太上皇求情,是怕新皇以身體有礙為由,拒不上朝。”

  太上皇弘治放下鞭子,還是李師傅了解此子。

  嚴成錦對著旁邊的起居官道:“不要把本官寫上去。”

  起居官在旁邊飛快記錄,被寫入史冊,名節盡毀。

  這時,王瓊走進象房中,假裝未看見跪在地上的朱厚照。

  “太上皇,坊間募集到白銀三萬兩白銀。”

  太上皇弘治面色平靜,三萬兩白銀并不多,但招募私塾先生,富富有余了。

  私塾先生一月發三五兩銀子。

  京城府州縣等地不過六十余處,用一千兩銀子作為用度足以,還剩兩萬多兩。

  以及南直隸、保定府、河間府等地,聚攏起來就是上百萬兩銀子。

  王瓊來面圣,正是想問這筆龐大的銀子如何安排?

  蔣冕道:“如今兩處起兵,可以用作軍餉。”

  “募集銀兩,本意是用于私塾,若挪用作為軍餉,百姓知道必心生怨憤。

  且這筆銀子,還未必夠建造大明的私塾和印發書籍。

  臣以為,不如先留在府庫中。”

  嚴成錦并不贊成,大明的教育系統并不完善,有許多尚待修繕之處。

  劉健幾人略微吃驚地看向嚴成錦。

  此子還打算建造私塾和印發書籍?

  蔣冕道:“建造如此多私塾何用?若有心讀書,在家中也可讀。”

  “不僅要建造私塾,本官還要向陛下請乞,由禮部制作講義,分發天下,按年紀入學堂。”嚴成錦道。

  太上皇弘治蹙眉:“為何要多此一舉?”

  蒙學只教授三百千,大明的大戶人家多請人上門一對一教學。

  私塾也并不分年級制度。

  過了蒙學的幼童和弱冠書生混在一起聽先生講學。

  幼童即便聽不懂,來來回回先生講的也是四書五經,長大幾歲也就聽懂了。

  在國子監中,初入國子監的監生可以在正義、崇志、廣業三堂讀書,學分攢夠后,升級進入修道和誠心二堂,這就是最基礎的分班了。

  李東陽幾人目光也落在嚴成錦身上。

  他們自幼同老師讀書,達者為先,并不太講究年紀。

  嚴成錦自然不可能說每個年紀的智力不同:“讀書講究悟性與見識,寫出的文章高下立判,幼童見聞不如弱冠書生,弱冠書生又不如老儒生,故需因材施教。”

  既然是從教育開始入手,要整該就要徹底。

  朱厚照被抽得渾身火辣辣地痛,“準、準乞。”

  禮部值房。

  禮部尚書靳貴看著新皇的旨意,要禮部給天下私塾訂制教案,編入算學。

  主簿和郎中們坐在值房中,商議新皇的政令。

  “蒙學只教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

  “如今卻要編入算學。”

  靳貴捋著胡須,他與蔣冕私自商討過,這是新皇下的旨意。

  “此舉與新皇實現盛世大治有何好處?徒增靡費和禮部任務罷了!”

  他聽說,新皇在太上皇前面立下誓言,國稅和人口均要翻一倍。

  “定是嚴成錦蠱惑新皇,但如今政令下來,只能先推行政令。”

  翰林將此事傳開,百官自然不相信這道政令會讓天下有什么變化。

  徒增一些讀書人罷了。

  翌日,早朝。

  太上皇弘治坐在御座上,朱厚照站在劉健的前面,被揍一頓后無任何后遺癥。

  到內閣議事了。

  嚴成錦站出來一步:“臣懇請新皇,將天下私塾,納入禮部管轄。”

  禮部只管轄國子監。

  天下的私塾和學院,并不歸屬禮部管轄。

  故而,大明的教育系統基本為零,要比弘治朝的政績翻一翻,這就是政績之一。

  老高不會大放厥詞就是了,朱厚照渾不在意地道:“準乞。”

  “且慢!”

  禮部尚書靳貴站出來:“學院和私塾乃是地方士紳和官員辦置,為何要朝廷管制?”

  百官紛紛回過頭來。

  禮部只管國子監,是由于國子監的監生可以入朝為官。

  但私塾和學院的學生,或許連鄉試也考不上。

  “這便要說到本官第二個方法,設立教籍歸于禮部之下,授學優異的先生,可領朝廷俸祿,如此一來,才有人愿意當先生。”

  秀才考不上科舉,多去當賬房和商賈。

  在百姓辦的私塾講學,那是要餓死的,故沒幾個秀才愿意當先生。

  設立教籍,變成公職人員,像衙門的縣令一樣領取俸祿,秀才們才會趨之若鶩。

  保證私塾制和教育可以真正推行天下。

  劉健喟嘆道:“新設教籍,天下有多少先生,朝廷又要平添一筆巨大的靡費。”

  私塾是百姓自己花錢雇先生。

  入了教籍,由朝廷每月發銀子,這得花去多少銀兩?

  大臣頷首點頭。

  除了國子監,沒有聽說過哪個朝廷會管理私塾和書院,由朝廷來發銀子。

  嚴成錦越來越過分了。

  朱厚照輕哼一聲:“老高說得有理,你們怎么都不同意?”

  太上皇弘治掃視一圈,看向大殿中道:“此事再議,退朝。”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從慎重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