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這天的兩版《新晚報》,徹底將血侯推到了中都的對立面。
在他剛來中都的時候,形像還是非常正面的,一出手,就打掉了南宮氏這一破壞規矩的害群之馬。
更是在以《日報》為首的各大媒體上,抨擊其他門閥所做的各種惡事,受到了很多人的贊揚與吹捧。
報紙上每天都是對他,以及他麾下的貴姓宗們的正面報道,一時間也是歌功頌德,極具鼓吹之能事。
直到白虎道事件徹底爆發,很多家報紙遭到封禁,整改,不少媒體人死于非命后,中都民眾才漸漸開始厭惡,包括血侯以及“五姓聯盟”在內的所有貴姓與門閥。
然而因為治安司的原因,民眾們大多處于敢怒不敢言的狀態。
原本在徹底打垮“五姓聯盟”后,血侯是打算利用《日報》將自己于中都的威望,再推上去了。
他確實也有這樣的機會,因為迫害那些報社媒體人與記者文士的,是“五姓聯盟”而非他李惡海,并且他還掌握了石錘的證據。
只要讓《日報》將這些放出去,那么就沒人再會質疑他的證確性,順便還能夠掩蓋他麾下那些貴姓宗門,在白虎道所犯下的同樣的罪行。
他也確實是這么做的,如果任由《日報》這樣報道下去,那么身為勝利者的他,將在中都受到無與倫比的榮譽。
跟隨他的貴姓宗門人等,也會分享受到這樣榮譽,而這些貴姓宗門,特別是貴姓,有很多還是其他門閥的封臣倒戈而來。
這樣的消息傳回去之后,貴姓的本家那邊,自然會有諸多考量,這也是對其余幾家門閥內部的挑撥。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可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屆時各家門閥內部,很可能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麻煩,甚至自顧不暇。
這樣一來,于公侯府戰場上的局勢自然也是極為有利的,至于血侯閹割南宮不歲,踐踏內侍府尊嚴,說起來倒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內侍府本就不與公侯府接壤,雙方曾經還是盟友關系,在別家門閥自己內部亂糟糟的情況下,那位大監正又能爭取到幾個盟友,來威逼公侯府呢?
同樣的,如果事情按照這般發展下去,與李浩然在中都的這一局,血侯也將會立于不敗之地。
“五姓聯盟”被打殘后,《日報》在為公侯府這邊歌功頌德的同時,還會持續不斷的對玄武道的“老伯”進行抹黑,將其塑造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惡魔。
那樣一來,他將“迫于輿論”,以及中都民眾的志意,將出師有名,對玄武道這一名叫“老伯”的黑惡勢力,發起清除行動。
并且還會號召中都的“正義之士”,一同圍攻玄武道老伯,而這些所謂的正義之士,又能正義到哪里呢?
李惡海太了解人性了,無非就是墻倒眾人推罷了,這些人會沖入玄虎道,奸、淫擄掠,打砸搶燒,順便還會說一句“我們是正義的…”。
并且這樣的做法,還可以將血衣軍與棘蛇衛的損失降到最底,大多數時候都是中都人在自相殘殺,跟他武宜侯有什么關系?
混亂都搞的這么大義凜然,這樣的亂局是“魔徒”秦月奴最喜歡看到的,也是她為什么要跟在血侯身邊的原因。
同樣的,李惡海也有所擔心,那就是“老伯”俠宗主的身份,俠義精神已經在中都蔓延,并且可以說頗有種深入人心的感覺。
李浩然一旦將這個身份曝光出去,那么他這一招的威力將會降到最低,平白的給對方添加了士氣。
而他又找不到《新晚報》的秘密編輯部在哪里,無法將這個有利于李浩然輿論宣傳的根子捏滅,因此也是頗有些束手束腳。
特別是他在得知憐花金剛現身中都消息當中,推導出“中都之變”的根源所在后,這方面的顧慮就更深了。
固然,憐花,邪劍,霧真是沖著李浩然這個“半山傳人”的新劍主來的,但他也不得不做更多方面的考慮。
本家的“老姑姑”發給他的密旨,這個倒是可以不去在意,“新劍主”死于意外,我也沒辦法。
可是其他的呢?比老姑姑更“上面”的祂們呢?這才是李惡海真正的顧慮所在,李浩然若真的死于自己之手,雖然證明了他沒有資格成為“新劍主”。
但同樣自己的行為,也會惹得某些‘祂’的不快,畢竟他也只是個“凡人”,不得不為日后著想。
因此上,即便是知道憐花等人的目的,他也不敢輕易將這些事情,利用《日報》曝光出去,只能期望他們私下里來找自己。
然后彼此之間達成交易,讓他們暫時先別殺李浩然,等自己問出“化駝為人”的那個法子,再將“新劍主”送給他們處置,事情就完美了。
如此這般,對于李浩然的死,李惡海就可以完全撇清關系,至少“謀殺未來劍主”這件事情,明面上跟他沒什么關系。
而且,他也相信,李浩然已經知道了憐花等人此次來中都的目的,因此并不敢將自己的身份曝光出去,說起來,血侯是占有優勢的。
然而,讓李惡海感到奇怪的是,他明明放出了消息,可那三人不知為何,卻并未過來聯系自己,倒是頗為失望,但也不怎么上心。
如果事情按照他所預想的那樣,就算沒有那三名九品大的加入,他攜大勢而往,推平玄武道也是應有之意。
到時候李浩然落于他手,就算是不殺也沒關系,最多交到“老姑姑”手中,交由對方處理便可,至于以后,與他李惡海則沒有半點關系。
此過程中,還能從李浩然那里獲得“化駝為人”的法門,自己的問題依舊可以解決。
可惜的是,往往事與愿違,李浩然又豈是好相與的?在《日報》大肆報道武宜侯與他麾下貴姓宗門的正面形像時,《新晚報》也在同時出手了。
上面記錄著所有死難記者媒體人,未曾發出去的文章,一下子把公侯府的正面形象,拉到與“五姓聯盟”同等。
將原本銷量并不算太大,眾人皆以為是蹭《晚報》熱度的《新晚報》,推到了與《日報》同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