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待檄說,“完全不會的!”
兀顏彤道,“尹先生你這么肯定,說明你和屈原是熟人。”
尹待檄搖著手道,“老夫和他也熟,也不熟,彤妃娘子不過就是抄他一份來讀罷了,抄一份便多傳一份,他不會不高興。”
康王本想借著這個機會和尹待檄、王彥商量商量弓箭的事,誰知卻說到了屈子身上去,今天酒桌兒的氣氛很好,他居然也想聽一聽尹先生胡扯助興。
尹待檄道,“《離騷》雖雅,看得上它的人確不多,彤妃娘子只聞其中一句便慕其全文,老夫想他高興都來不及,哪里會生氣。”
王彥刺史也不知全文,陪了一杯問,“先生為什么說看上它的人不多呢?”
尹待檄說,“居九五者不喜歡其中的靈魂和骨頭,喜歡的是君臣綱常,”酒后的尹待檄少了些禁忌,笑問道,“大王也曾做過官家,我說的不錯吧?”
趙構確實不喜歡李綱那種人,感覺李綱不會給人留面子,支楞八叉,但他更不喜歡杜公美和胡少伋之流,緊要關頭還不如李綱。
尹先生說,“穿朱掛紫者眼睛經常瞄著君主之喜好,我想他們也不會明正的去推崇《離騷》,以身侍上者有硬骨頭是‘異數’,那將令他們的生存空間變的很狹窄,呼吸越來越困難。”
康王說,“先生話重了,想做一番事的君王身邊不能都是這種人,不過孤也覺得,官場的竟爭不同于山林的虎豹之爭,善于鉆營的小人可能如魚得水,優秀正直的人反倒最早被踢出去。”
王刺史道,“除了鼎位者和高位者,還有那么多的平民呢。”
尹先生說,“平民的生計本已艱難的很,或不識字,或沒功夫,躺下酸痛的身子不如做個好夢。”
尹待檄對彤妃說,“所以我說,屈原不會惱怒,喜其風骨傳播其靈魂的人越多越好,當然也有惡其風骨悅其辭藻的,只想剔骨取肉。”
康王問道,“那又會怎么樣?”
尹待檄道,“那也沒什么,如果只描摩老虎美麗的皮毛,而不想要它睥睨山林的神韻,做的文章就有如女子骨惡而肌勻,倚娼門而唱貞,徒添笑柄而已。”
兀顏彤說,“那么這個屈原不但高貴,而且很有錢,不然他活不下去。”
桌上好幾個人都笑起來,屈原已經死了,兀顏彤還不知道。
兀顏彤不好意思了,“我說錯了嗎?我和我爹在混同江里摸魚,什么都沒有至少還要帶著烈酒呢,下水前喝幾口。”
吳娘子暗道,“又粗心了!這次撈斧頭怎么就忘了帶酒呢。”
康王自從見了兀顏彤就沒好好留意過她,更想不起打聽一下她的身世如何,原來是在混同江一帶。
他對尹待檄說,“希望先生手快一點,將《離騷》給她完整的抄來。”
兀顏彤再領了王彥一杯,輪到康王了,她說,“祝愿大王早日打敗金國,百萬兵馬直抵上京。”
余麗燕今晚很高興,喝酒時狠狠心,別人喝掉一碗,她也喝掉半碗烈酒,之后頭腦里就暈暈乎乎起來。
她聽康王問道,“你家中可還有什么人么?”
詹七娘接話道,“有老父老娘,還有一位像右統制這樣年紀的兄弟,失散好幾年了,安康都下大雪了,混同江那里更是又冷又苦,她很擔心!”
康王停了杯子,想了一下才對兀顏彤道,“借你吉言!”
兀顏彤道,“什么時候能打過去?”
康王看她那個急于知道的神態,便知兀顏彤真正的期待,對她道,“孤不便說的過于具體,但是很快完顏宗翰便會在河淮土崩瓦解,只要消滅了他傾力而至的這二十萬金國的主力,大勢可定。”
到明年可以播種屯墾的日子以前,眼下這段嚴冬更是關鍵中的關鍵,雙方的角力將會變得異常艱辛。
康王說,“金軍立國時短,并遼后又疏于修文修史,用以籠絡和激勵軍心的無非繳獲和軍功,諸位請想,一幫子只想著財寶和女人的士卒如果連吃的都沒有了,孤想不出完顏宗翰能堅持幾日。我與他不同,我們老幼同陣,勁旅精干,糧草也很充足,敵我強弱之勢每時每日都在逆轉之中,孤對他的雷霆一擊恐怕只在早晚。”
他對兀顏彤道,“我想,很快便能讓你見到家人!”
兀顏彤看康王時眼中有無比向往的流彩,繼而濕潤,當著眾人便淌下淚來。
吳娘子安慰說,“我們大軍北上時,九哥必下令好好尋訪你的家人。”
余麗燕不善酒,很快無力支撐,有人扶著她下去了。
康王與眾人說弓箭的事,此次五百持劍士東出,雖然多有斬獲,但他發現了劍士牙短的毛病。
對陣金騎時,他想的最多的問題都是怎么揚長避短,可是戰場千變萬化,不可能總是順著自己的意思來——要是雙方在曠野里突然遭遇呢?
他沒有追到金兀術便領著人匆匆撤回,因為他發現了自身的短板。
持劍士要有弓箭。
它不能是步軍使用的長臂弓,長臂弓損失了步軍的靈活性,連弩太沉重,上弦上箭耗時;它也不同于馬軍所用的弓,馬弓可以由馬匹馱載。
持劍士的弓在行軍、格斗時只能斜著往身上一套,上不過目,下不及膝,而且份量不能太重。
箭更不能單獨再掛個箭壺,很累贅不必說,人一跳躍滾爬箭就灑出來了,箭竿子也不能太長,和弓是同理。
他說,“有箭就比沒箭好,蜂雖小,有針就比狡兔更令對手忌憚,還靈活。”
康王說出了他的想法和要求,接下來就是尹待檄和王彥的事了。
回去后,尹待檄很快將全文給兀顏彤寫出來,她如獲至寶,捧著看,不懂的便來求教吳娘子。
吳娘子始終沒告訴她,屈原早就死了。
斡勒妹的箭傷慢慢好轉,兀顏彤拉著她和好多女侍衛去鄉下,該問貧苦,和一些普通的村姑民婦打的火熱。
余麗燕和王妟等人跟著吳娘子訓練女侍衛。
五百名持劍士都分下去了,各領百人,康王從臨安帶出來的兩百御營侍衛各領指揮之職,親軍左右統制每天練兵。
安康一片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