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91章 九月初八

無線電子書    小宋騰龍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尹待檄數次細瞟了這幾個人,他在相面看人方面有獨到的見解。

  余麗燕肌膚勻凈神態穩重,是個執著的人,王妟的模樣中透著機敏活潑,有點倔強,八王妃看上去小巧玲瓏,她做的選擇可不會吃虧,只有元妃明顯帶著點異族的血統。

  他與劉平叔會意的相視一笑,不用多說什么了,也不用再找理由,其實在金宋夏三足之間誰輕誰重,從這幾個女子的選擇上已經分出來了。

  以尹待檄接觸康王的短短時間來看,這更是個意志堅定而且方法靈活的人,韓州之行成功,說明這個人能夠敏銳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膽量也出奇的大,應變也出奇的快。

  而臨安讓位和汴梁放俘之舉,又說明這個人看大局的眼界高于常人,在這一點上,尹待檄可以說,康王是趙家所有人中最出類拔萃者,問題看的準。

  本朝在與夏國多年的角逐中,差就差在了看不準形勢,不能知己知彼。

  歷代的官家們沒看到夏國的崛起,一直放松著對西北的經略,有人提出應當預謀夏國時,還被認為是好勇多言,哪怕對方開始了公開對抗,還認為那是因一事不滿而氣憤。

  直到李元昊主政時,夏國領土已達二萬余里,北邊還有遼國這一強敵,大宋還打算強制夏國稱臣,形勢已經不可能了。

  因而在“不隨弱方起舞”的建議之后,尹待檄又給康王提出了另一點至關重要的建議。

  他說,“黨項羌人遠不如突厥、鮮卑對中原的威脅大,大唐在安史之亂那么窘迫的時候,還能在靈武站穩腳并且發起反擊,沒有當地人的歸屬和認同是做不到的,哪怕是安史之亂一百七十年后,黨項拓跋思恭還保持著與大唐的朝貢關系,今天,如果經略得當,夏國很容易和我們站在一起。”

  康王不住的頷首,有道理,嗯,是的,嗯嗯,夏國地處西北偏隅之地,對大宋在經濟上十分依賴,但夏國的馬匹也是大宋急需的。

  “但孤給他什么好處他得知道感激,孤更不可能削弱著自己去養虎遺患,讓他壯大起來給孤添麻煩,更不能叫他以貼向金國相要挾,從大宋拿一丁點兒的好處,想和金國走的近,好處便朝上京要去!”

  尹待檄說,“在三方之間夏離著我們更近,夏金之間的溝通則隔絕著茫茫大漠,雖然此時金國的力量已經伸展到了河東一帶,但云、豐、武、朔等州的物產經濟與夏國并無什么互補,他有的他也有,他沒有的他更沒有,更別說金國愿不愿意給他。”

  聽了尹待檄一席話,有一個念頭在康王的腦海里逐漸清晰:要與金國角逐勝負,夏國要認真的經略。

  要不要派個使節呢?派誰去?此時派人去溝通聯系的話,夏國主李乾順他會怎么想?會不會認為孤有求于他?本來李乾順老老實實的沒起什么刺,孤這里一去人反倒促使他跳起來了。

  兩千三百年前,老姜在渭河邊兒釣魚的時候就明白一個道理,只要給一個足夠的誘惑,線上拴著直鉤子也無所謂。

  劉彥游當然不知道,當他準備在大名府登基的時候,四王妃在宿州跑了,他在大名府正式登基的這天,吳乞買在臨安也跑了。

  劉彥游不會跑,他要在大名府做齊太祖,你看李成踢開了宋國朝他跑過來了。

  接到消息的時候,正好是九月初八的傍晚,大名府留守,他的兄弟劉益向他報告,李成率五千人馬快到了,目前的位置在陽谷縣一帶。

  劉彥游大喜,對兄弟說,“朕寫了四封信,孔彥舟一封,李成一封,郭仲威一封,趙立一封,三封信石沉大海,只有李成是個有信的人啊!”

  劉益說,“陛下,怎么說?就讓李成把人馬拉到大名府來嗎?會不會有什么不測,眼下咱們大名府可也沒五千人啊,人都在開州防著劉平叔呢。”

  劉彥游批評兄弟,“劉益你的這個說法兒很不好,李成都到家了,怎么還滿口的你們我們,萬一此話被李成聽到,豈不寒了他這五千人的心?要不是從金國千里迢迢趕來的冊封使高、韓兩位大人也到了驛館,必須朕親自去慰勞,朕從禮賢下世的方面說,最應該親自出城去迎一迎李成…這樣吧,你替朕出城去迎一下,替朕多多慰勉李成,道聲辛苦。”

  劉益面露難色,“陛下,可…可是拜會冊封使這樣的大場合,怎么能沒有大名府留守出面呢?如果我不親自陪陛下到驛館去,萬一兩位冊封使大人留意到會不會不高興?”

  劉彥游準備起身,說道,“我都親自去了誰能留意到你?是不是心里害怕不敢出城?在我們兄弟的地盤上你怎么會怕這怕那。”

  劉益被哥哥說中,提醒道,“哥,李成冒出來的有點可疑!”

  劉彥游說,“總共投奔我的就這一支人馬,你還懷疑人家,將來要保衛我們兄弟靠誰,再說,當著兩位冊封使如果多幾支李成這樣的人馬,我們該多有面子…你倒說說哪里可疑了?”

  劉益說,“大哥你可能忘了,前年的八月下旬,趙構罷免了殿中侍御史馬伸,貶他到濮州任職,隨后李成就反了趙構,知道為什么嗎?”

  劉彥游道,“馬伸和李成是好朋友,兩個月后完顏宗輔領大軍打到濮州,馬伸也降了,眼下馬伸依舊在濮州任職,我說的對嗎?”

  看到兄弟點了頭,劉彥游道,“這恰恰說明李成是個講義氣的人。”

  劉益說,“哥,既然馬伸和李成是老朋友,為何這次他投奔大名府不走濮州,卻走了東邊的鄆城縣呢?”

  劉彥游想了想,自信的對他道,“這只能說明朋友也不可能永遠是朋友,李成現在是朕的朋友!你看看經濮州往北的路,鄄城,觀城一帶市鎮稠密,人口多,李成如果走濮州一定趕不上朕的登基大典!”

  李成走了鄆城,天都快黑了也才到陽谷,劉彥游說,“要講究看人看事,你和朕不能比,快去迎一迎他,不然李成就到城下了,顯的我們多失禮。”

  劉益說,“哥,哥,我可不認識李成。”

  劉彥游說,“看信。”

無線電子書    小宋騰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