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12章 自信心

無線電子書    小宋騰龍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楊忻中是代州人,他的祖父是楊宗閔,曾任永興軍總管,在與金軍作戰時戰死,父親楊震,曾知麟州建寧寨,也在同金軍作戰時殞國。

  楊忻中也是三代從軍,對各種戰法自然有他的見解,他認為宋軍在各地搞的這個堅城清野確實是對付金軍的好法子。

  金軍機動性強,來無影去無蹤,但他要想深入進來也要吃飯,糧草就是個大問題,宋軍憑借著城池固守,一則彌補機動力不如他的弊病,二則,城池固守與野戰結合起來,使他攻城也攻不踏實,野戰又不如我們持久,那就勝負可分了。

  但是他說,開戰后的關鍵就是守城,城池不能被金軍輕易攻破,不然我們在城內費盡辛苦屯積下來的輜重不但補給不了自己人,反而就是資敵了。

  真出現了那種局面,宋軍的野戰人馬便和金軍站在了同一起點上搏殺,不但沒有半點優勢可言,城池的失陷反而還會在激勵金軍的同時動搖我軍,一盤大棋恐怕就要自亂了陣角。

  聯想到去冬金軍南下,當面的許多城池接連失陷,趙構有些憂心,城池年久失修是個不容忽略的原因。

  看來巡視一下各地加固城池的進展一刻都不能耽誤。

  楊忻中說,“更與守臣肯不肯固守有著極大的關系!大王你可能忘了泰州的守臣是誰了吧。”

  趙構真的忘了,“是誰?”

  楊忻中說,“是曾班。”

  趙構立刻想起這個人來了,不禁啞然失笑。去年二月初八,金軍侵犯泰州時還未發一箭,泰州守臣曾班便獻城投降了,當月二十二日,金軍從承州經過,承州有一部潰兵流躥到了泰州,曾班又逃跑了。這個人又怕金軍,又怕潰兵,反正就是沒有守城的習慣。

  按理說曾班這樣的人,即便不治他的罪,也早該踢到一邊兒去了。

  但趙構今年的四月才從海上剛剛返回來,身為皇帝陛下,他在金軍大兵壓境的時候不也是只剩了一個沒命的跑?

  君臣之間除去彼此彼此,半斤八兩,互不追究的原因之外,趙構和吳芍藥在臨安住了不到一個月就親征黃天蕩了,也真是沒騰出什么功夫。

  此時再想想,各地真正肯守城的、有點氣節的好官,在金軍去年開始的秋季攻勢中殞國了一大批,各地真缺官員啊。

  為此,趙構從海上回到臨安的當月,便下詔給臺諫官員,讓他們各自推舉所熟知的人才兩名,以供朝廷使用。

  眾官員們在匆忙之間,根本來不及詳細甄別被舉薦者夠不夠人才的檔次,但熟知還是能做到的,可想朝廷對人才的急缺已經到了什么程度。

  金兵撤走了以后能立刻回到本位、再填上原來那個坑兒的,已然算的上夠意思了,能往朝廷擬報軍情民意的也就默認官復原職了。

  楊忻中一邊喝著酒,一邊說,“殿下制定出來的這項堅城清野的對策是很不錯,只是楊某還是有些擔心啊,大王此次出巡任重道遠。”

  楊州和泰州,堪稱江北的兩座最后的堡壘。

  但揚州守將郭仲威,膀大腰粗的武人,因為怠政被康王剛剛砍了,泰州守臣曾班,是文官出身,想一想也頭疼。

  康王這才剛剛過了江,時間已是八月下旬,再往北是個什么狀況還不得而知。

  趙構硬著頭皮說,“金軍也非鐵板一塊!我們的底子是差了一點,也亂了一點,但金國此時沒準兒更亂!我大宋軍民只要敢和他硬磕下去,長遠的大趨勢必定是宋強金弱!知道為什么嗎?”

  楊忻中明顯受到了鼓舞,說道,“因為我大宋有九哥康王殿下!大王就是在身后一團亂麻的情形之下冒險去的韓州,并且還大獲了全功!僅此一舉,金宋攻守之勢已易,大王居功讓位,德冠古今,憑此一舉,舉國軍民之人心氣勢又是深受鼓舞,連金國皇帝吳乞買都被捉到臨安了,而我們上下和同,還怕他什么!”

  趙構本想說,料敵制勝,除了要算計險隘遠近,還有自然地理,北國大雪封山時大宋的江南仍有收成,經濟底子怎么說都強過了金國,只要敢于堅持著打下去,失利是局部的,暫時的,而金國總有撐不住的一天。

  以前本朝在習慣上,總是希望輸錢輸物以求同金軍言和,這樣做既削弱了自身的實力,還割肉吮血的強化著金軍,每一次給錢給物都滋長著金軍的貪婪,反過來還不肯饒過。

  那么這一回我大宋就真刀真槍的硬頂你,每一兩銀子、每一粒糧也不用于資敵求和,都用在自己的抗戰之上,那么我就是自家亂一些又能怎么樣?堅持打下去我會越來越理順,而你恐怕越打越捉襟見肘,從長遠看大宋勝算可期。

  沒想到楊忻中說的不是經濟,楊忻中不知道在臨安的康王府內,西山之下藏著數不盡的財寶,但他像許多人一樣,看到了康王的韓州之行,更看到了康王讓位。

  趙構目光炯炯,與楊忻中很響的碰了一下酒杯,“有道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許這就是屬于你我為大宋拼搏的時代,本來我還時常擔心完顏宗翰上位,但楊將軍你看,他今年都已五十出頭了,我五岳大軍的任何一位主帥都比他年輕,我們就和他打上十年如何?”

  楊忻中道,“大王所言又是我們的利處,如果我記的不錯,東岳韓軍帥今年四十歲,中岳張軍帥四十七歲,北岳劉軍帥四十一歲,西岳張德遠公三十三歲,只是我不知岳軍帥年庚幾何,應該更年輕吧?”

  岳飛準確的年齡,趙構也不知道,但此時談興正濃,不弄他個究竟又覺著不暢快,便吩咐道,“去問問岳教頭。”

  一會兒,岳云自己跑來了,“回大王,我爹今年二十七歲。”

  楊忻中不由的發出一聲嘆息,“岳軍帥比我還小了一歲!大王說的不錯,我大宋就打他十年如何,十年后照樣有盛年將帥!”

  閑談談出了充份的自信,康王指著岳云道,“只要肯于戰斗,我漢家何時缺少過少年英雄!”

無線電子書    小宋騰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