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21章 耳環

無線電子書    小宋騰龍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吳芍藥率著三艘樓船,再拽著一條小船,直到申時末才趕到了東平渡口。

  從峽口到東平渡,全程水道只有三十五里,但她們走了足足半日之久,趕到這里時天色已現暮氣。

  一到渡口,吳娘子便與守著東平寨的五十個御營司侍衛打聽陛下的消息。

  原來九哥帶著人午時便從東平渡出發了,順著清河東岸去了韓州。

  地圖在吳娘子的手里,她趕緊和扈三娘、王妟在地圖上比量著看,然后得出結論:婁室的話也不準確,因為從東平渡到臨津倚是三十里,從臨津倚到韓州城還有八十里呢。

  吳娘子說,“這個死婁室,話也沒一點準的,少給九哥說了四十里。”

  其實她不知道,自己量的是從東平渡到韓州城的距離,匆忙間也沒想一想,如果宋室的這些人都關在韓州城里的話,九哥那兩百人如何救人。

  她認為九哥到此時沒返回來也算正常。

  不正常的反而是馬統領,如按奉集縣的老船夫說的,東平渡往上游還有五處小渡口,馬統領帶去的人先回來了三十個,拉回了八條小船,說還有四個渡口未找到。

  遠望,遼河在東平寨的位置向正南急拐下去,一直消失在幾十里外的一片山腳下,而清河往北,同樣消失在漸漸朦朧起來的地平線上。

  東平寨就設在遼河北岸、清河東岸的相交處。

  吳芍藥聽說已有總共二十六條小船去了臨津倚,馬上委托船師下了樓船,乘著奉集縣那條船在前邊打頭測水。

  六十個穿著金軍服裝的河北流民極為配合,幫忙劃船、打下手,后邊的三艘樓船慢慢往臨津倚的方向走。

  吳芍藥想盡量往前靠一靠,一旦九哥人到了,還可以提前一段上船。

  測水在飛快的進行,船師眼下不講究那些儀式感。

  他站在船頭,把系著鉛墜兒的繩子挽在手里,也不必提起來,小船幾步一停,船師看一眼繩子上浸水的標記,說道,“可行!”

  小船又往前去,流民們則大聲往樓船上報,“可行!”

  清河在這一段河面很寬,幾乎與遼河無異,除了馬統領沒到,別的都算正常,吳芍藥于是在樓船上又開始想邢秉懿的樣子。

  后來她伸手從懷中掏出那只金耳環,鄭重的戴上。

  扈三娘問道,“娘子,你是怕天黑邢娘子認不出你么?奴婢知道她應該也有一只這樣的耳環。”

  吳芍藥道,“你怎么這么聰明。”

  又向前行駛了大約有五六里的光景,樓船再往前就走不動了。

  船師上來同吳娘子稟報說,水深倒算勉強,但這一帶地勢平坦,再向前走,只有河心夠深,但船進去就掉不了頭了。

  吳娘子說,“我們在這里先掉了頭,然后退著進去不行嗎?”

  船師說,“行是行,但離著岸邊太遠了,跳板搭不住岸,人到了也無法上船。”

  吳娘子只好命令船隊停下,天已經黑了,回望來處,只有東平寨的位置有一點燈光,四周都是黑黑的。

  她說,“我們等吧,只點一盞燈,都不要喧嘩,把眼睛盯住北邊。”

  很快,北邊出現了車輪聲和馬蹄聲,吳娘子跳起來往岸上看,有兩駕馬車從臨津倚的方向馳過來,幾名騎兵在馬上問,“吳娘子可在?”

  吳芍藥在船上問道,“我是,送來的是誰?”

  騎兵說,“送的是昏德公的鄭夫人、喬夫人、韋夫人,還有曹串珠、田倩云…”

  吳芍藥有些吃驚,心說人都接都到了此處,你們怎么還昏德公,昏德公的大口叫,那便是九哥仔細、特別關照過他們了。

  此處是金國,接來的人里女子和孩子都有不少,謹慎一點總沒壞處,于是吩咐馬上往岸上搭跳板。

  還問,“康王府的人送到沒有?我是說邢秉懿,”

  騎兵們忙著將馬車停到近一些的地方,回道,“邢秉懿和田春羅在這趟車上。”

  吳芍藥心頭狂喜,九哥最想接的人先趕到了,那不用猜都知道他在韓州注定很順利。

  她帶著扈三娘和王妟親自下船上岸,女侍衛們上前,從馬車中一個一個往下扶人,先下來的是三位年長的,吳芍藥不認得她們,揮著手對王妟道,“在爵室上找個干凈敞亮的艙室安頓下來,你在那里認真守著,再吩咐船上弄飯。”

  再下來的人臉上可就都是黑的了,看哪個都差不多,但她知道邢秉懿就在里面,直到最后,兩個年輕的女子互攙著下來。

  吳芍藥一眼看到,其中一個人的左耳上戴著個一模一樣的金環子!

  她上前親自扶了一把,對扈三娘道,“把這兩個送到我的艙室里去!”

  兩駕車空了,騎兵們再忙著將馬車轉頭,吳娘子叫住一個人,低聲問他,“陛下如何?”

  騎兵低聲回道,“在后面,和高張兩位將軍護著所有人正趕往臨津倚乘船,太上和淵圣二人也接到了,韓州人都接到了,馬上后邊車也到。”

  說完,兩套車子往北而去。

  吳娘子按捺著心跳返回船上,不叫撤跳板,接下來到的可就是大批的人了。

  她安排將自己這艘船的第二層——整整一層的飛廬艙室全部騰空出來。

  騎兵走的匆忙,只對她說“韓州人都接到了”,但到底有多少人可沒說,八百?一千?當年從汴梁走的可遠非一千啊。

  于是又吩咐后邊兩船做同樣的準備,盡量壓縮出多余的空間來。

  除了第一批到的兩車人被她安排到了爵室,然后太上和趙大哥到了也得上爵室,其他人只能擠一擠了。

  別忘了九哥還有不少人呢,馬車自然不必再要了,但連人帶馬兩百騎兵就得一艘半的樓船來裝。

  如果人再多,那么騎兵只能沿河去下游登船,所有人只能委屈一下,等到了平安地帶再妥善往后面的兩艘巨艦上安頓。

  不久,又到了十駕馬車,這次裝來的人可不少,連大帶小不知多少,一下子在岸邊站滿了,女子們無一例外,人人都是一臉的灶煙子。

  吳娘子猜這一定是九哥的主意,不但宋軍此時還隱瞞著身份,還提前預料到了登船的時分,必須一視同仁,誰都不能講身份亂耽擱功夫。

  所有人都送上了飛廬,過跳板時有女侍衛扶著,個個小心翼翼,抱著的孩子沒有一個哭鬧的,不須抱的孩子蹦蹦跳跳自己就上去了,過程忙而不亂。

  很快,岸上空了,馬車急急的返回,吳娘子又開始翹首盼船。

  她沒有回自己和九哥的艙室,一直在飛廬上安頓人、艙,但心頭卻一時時閃現那只金耳環。

  吳芍藥在馬車邊去扶邢秉懿時,邢秉懿注定也看到她的耳環了。

  因為邢秉懿匆匆的往吳芍藥臉上瞥過一眼,目光還在吳芍藥的臉上停了一瞬,這才走過去的。

無線電子書    小宋騰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