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擔心,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最壞的情況有可能會是,女真大舉南下,來亡我大宋,因為沒有任何國界是比沒有國界更安全的。”
蔡仍此言一出,趙佶的心頓時就是一凜,他心道:“沒錯,沒什么是比大一統沒有邊界線更安全的,因此,只要有機會,女真一定會想方設法滅掉我大宋,就像朕有機會一定會想方設法滅掉所有胡虜一樣,所以,燕云必須收復,必須在我大宋的掌控之下,這才能保證我大宋的安全。”
思索了一會之后,趙佶又道:“可咱們大宋的軍隊剛剛才南征,不修養一段時間就北伐,是不是有點太勉強了?”
蔡仍立即表態道:“別的軍隊臣不知,但金吾軍可以隨時北上為大宋收復疆土。”
趙佶有些詫異道:“金吾軍不用休整就能再戰?”
蔡仍道:“軍隊是什么,就是國家有事的關鍵時刻能頂上去的隊伍,不講條件,不講困難,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聽了蔡仍的表態,趙佶大感欣慰!
在這個關鍵時刻,蔡仍不僅支持他的想法,還愿意立即就率領已經征戰了大半年的金吾軍北上收得燕云,這讓趙佶忍不住想:“蔡仍真不愧是上蒼賜給朕的冠軍侯,說不定他真能為朕收復燕云!”
其實趙佶哪里知道,蔡仍率領金吾軍南下了之后,也就在前期打了幾仗,之后就一直在擴軍、練兵、整軍,因此根本就不必休養生息。
蔡仍又道:“況且,從金使回去,到女真出兵,最少也得兩三個月時間,有這么多時間,已經足夠金吾軍將士修養和為出兵燕云做好準備了。”
聽蔡仍這么一說,趙佶也覺得派金吾軍北上是可行的。
不過——
趙佶還有顧慮!
那就是,金吾軍再能打,也只不過才五萬人馬,而且,其中只有兩萬是禁軍,剩下三萬是廂軍——趙佶并不知道,金吾軍里根本就沒有禁軍和廂軍一分,他還以為,蔡仍是按照當初他下的命令,只擴了一萬禁軍兩萬廂軍,加上原有的軍隊,一共也就兩萬禁軍、三萬廂軍。
在趙佶想來,兩萬禁軍、三萬廂軍就想收復燕云,簡直是太癡人說夢了。
要知道,遼國就是再沒落,那也是一個曾經擁兵百萬的泱泱大國,瘦死的駱駝還比馬大,哪是這點兵力就能敵的?
所以,蔡仍走后,趙佶又將王黼找來。
趙佶對王黼說:“朕今日將冠軍伯叫來,跟他談了收復燕云一事。”
王黼問:“不知冠軍伯怎么說?”
趙佶道:“他支持北上收復燕云,還說燕云必須要收復,否則大宋危矣。”
王黼道:“英雄所見略同,臣也是這么認為的,若是契丹滅亡燕云被女真所奪,那大宋必將永無寧日。”
趙佶道:“冠軍伯也是這么說的,他還說他隨時都可以率領金吾軍北上。”
王黼道:“這是好事啊,冠軍伯能征善戰,必定能為官家收復燕云。”
趙佶將他的顧慮說出來:“可是金吾軍只有五萬人馬,其中大半還是廂軍,而契丹就是再沒落,也曾是一強國,隨隨便便就能聚集幾十萬人馬,僅靠金吾軍,應該不太可能收復燕云。”
王黼一聽,沉默了。
過了好一會,王黼才又道:“官家,有一句話,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佶道:“你我君臣之間,還有什么話是不能說的?”
聽趙佶這么說,王黼才道:“臣覺得,咱們大宋還離不開童太師,尤其是在要收復燕云的情況下。縱觀朝中大臣,有軍事統領之經驗者,非童太師莫屬,淮南公威望不夠,冠軍伯又太過年輕了。此國戰一開,有可能就是幾十萬大軍的對決。非老成持重的童太師,不足以擔此重任啊。”
趙佶沒想到王黼會舉薦童貫,他心想:“他們兩人不是有矛盾嗎?王黼怎么會為童貫說話?”
趙佶哪里知道,王黼建議讓童貫掛帥,就是兩人矛盾妥協的一個結果。
童貫征討方臘凱旋回京后不久,就受命致仕了。
童貫也是在官場上行走了一輩子的老人精了,稍稍一猜,他就猜到了他一定是中了王黼的暗箭,因此對王黼積怨很深,一直在尋找機會打擊王黼。
有一次,童貫和王黼偶遇,童貫毫不客氣地對王黼說:“山不轉水轉,老夫雖然已經下臺,可宰相大權,也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喜歡,蔡太師幾次沉浮,你也不是不知道,所以蔡太師再次復相,也不是不可能。”
聽了這話,王黼連續幾天沒睡好覺,他害怕丟掉這個宰相職位,害怕失去眼前的富貴,而童貫若是和蔡京聯手,絕對有實力將他攆下臺,至少不會讓他太好受。
思考了幾天之后,王黼決定向童貫妥協。
有天晚上,夜色漆黑,王黼悄悄來到童府向童貫示好,并許諾一旦有機會,就請童貫復職出山。
童貫也就坡下驢,答應不再去運作蔡京復相一事。
這才有了今日王黼這番話。
說實話,趙佶當初罷免童貫,也是一時之氣。
這股氣過了之后,趙佶也就后悔了。
就跟王黼說的一樣,趙佶也認為,目前的大宋,還沒有能夠頂替童貫位置的人,譚稹不行,蔡仍也不行。
只不過,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和臺階,趙佶才一直沒有讓童貫落致仕。
今天,王黼給了趙佶這個機會和臺階,趙佶立即順著王黼的話說道:“愛卿真是這么認為的嗎?”
王黼道:“臣之心可照日月。”
王黼又道:“雖然臣與童太師在一些政見上有些分歧,但我們并不是為私而爭,而是因公才不讓對方寸步,收復燕云,乃咱們大宋最大的公事,臣怎能因私廢公?”
王黼這一番話,讓趙佶大感欣慰,他道:“愛卿真國之柱石!”
次日,趙佶便下旨,讓童貫落致仕,重握兵權,繼續擔任陜西以及河東河北宣撫使。
童貫官復原職了之后,趙佶將蔡仍、王黼、童貫、高俅、鄭中居、李邦彥、譚稹等人叫來繼續開會商討北伐之事,他說:“據和詵奏報和冠軍伯偵查,遼主不僅沉迷于狩獵荒廢朝政,還處死其文妃、廢掉其子晉王耶律敖盧斡、逼反了其大將耶律余睹,已經失去臣心、民心,只要耶律余睹帶著女真人殺向契丹中京,契丹中京必失。現在燕京人心惶惑一片混亂,燕山漢民都盼望著回歸中原。此時出兵或可不戰而勝,你們以為如何?”
王黼最先表態說:“臣認為,咱們大宋應定好一個出兵的時間,然后派使臣與金使一塊回去,繼續執行聯金滅遼之戰略計劃,然后出兵北上,以呼應金軍的行動。”
尚書右丞李邦彥與王黼不和,因此他處處與王黼作對,他說:“聯金滅遼的事不是已經中斷了嗎?現在還提它干什么”
鄭居中更是說:“出兵北伐的理由是什么?咱們不能出師無名啊。”
童貫知道,他之所以能復職,是因為趙佶需要他統兵北上收復燕云,否則他就得一直在家混吃等死。
所以,見李邦彥和鄭居中出來攪局,童貫毫不遲疑的就站出來,道:“聯金滅遼的計劃并未中斷。至于出兵的理由,這還用找嘛,燕云本就是咱們大宋的疆土,以前咱們是沒有機會將之收復,現在有機會了,自然該將它收回來。”
鄭居中道:“可檀淵之盟時,咱們大宋已經將燕云給契丹了,怎能再做那反復之事?”
王黼道:“反復的不是咱們大宋,而是遼國,神宗朝的時候,咱們大宋伐夏時,契丹已經違背檀淵之盟,勒索咱們大宋的疆土,后來硬生生憑此又跟咱們大宋要去了二十萬的歲幣,到底是誰在反復?”
是否該出兵北伐收復燕京?朝臣們又開始爭論起來。
遼國即將覆亡,大宋何不趁機收復燕云?
趙佶想來想去都覺得這是一個千古難尋的好時機,他覺得,如果他不及時出手,如果他錯過這個機遇,他將成為大宋的罪人。
浪漫主義的政治火花,本來在趙佶心中已經沉寂變小,現在又重新點燃并越燒越旺,讓他熱血沸騰。
所以,趙佶已經聽不進去反對的意見了,尤其是在王黼提出了遼國曾經背盟一事之后。
趙佶難得如此果斷一回,他伸出雙手叫停了爭吵不休的雙方道:“現在,契丹滅亡在即,燕京正是混亂之際,大軍北上壓境,說不定燕京百姓還真會簞食壺漿,夾道相迎。朕決定,由童太師掛帥,大軍北上巡邊!”
王黼一聽,扭頭對童貫一拜在地,道:“童太師盡管率軍北行,各項軍需,某愿盡死力相助!”
童貫則慷慨激昂道:“童貫必不負官家重托,不收復燕云誓不還!”
原本老老實實在一旁聽著仿佛不關己事的蔡仍,一聽趙佶到底還是將統帥的位置給了童貫,頓時就不干了,他立即出聲道:“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