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數言,這位初見面的天下士人之望就給李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完全顛覆了想象中的那個袁紹形象。
其顧盼自若,神采飛揚。方才坐下,便將眾人的核心轉移到了他身上,不驕不狂,卻又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傲氣。
那種自小養成的貴氣,是劉備和曹操身上所沒有的,劉備比其多了幾分溫潤,幾分草莽氣;曹操比其多了幾分犀利,幾分豪邁。
李澈雙手舉杯回敬道:“雖難以理解袁司隸所為,但為此刻豪氣,澈敬司隸一杯。”
袁紹肅然舉杯相應,掩面飲酒后,淡笑道:“吾聽聞明遠手中有大將軍那把七星龍淵劍?”
李澈有些疑惑袁紹的意思,頷首道:“大將軍確將七星龍淵相贈。”
袁紹撫須道:“七星龍淵,傳承數百年的高潔之劍,與始皇帝的太阿神劍齊名,乃是先帝所賜,亦是大將軍頗為珍愛的藏品。
京中有一人頗為向往此劍,只欲一觀參詳,恨無門路求見大將軍。明遠若想修習劍術,可以此為酬,借其參詳。”
“哦?”李澈有些感興趣的問道:“不知袁司隸所言何人?”
袁紹尚未開口,曹操笑道:“莫不是那王越?”
李澈心中一動,王越此人出現于魏文帝曹丕所著典論之中,曹丕言稱曾學遍四方劍法,而劍法以京城之法為最善。
桓、靈之時,京師有善擊劍者名王越,為虎賁,而曹丕的劍術老師史阿,便是自稱曾與王越共游,俱得其法。
袁紹頷首道:“正是那王越,此人精擅劍術,頗好名劍。只是脾氣又臭又硬,昔日得罪了大將軍,又不肯低頭認過,故而難登大將軍府門。其整日里長吁短嘆,恨不能觀七星龍淵,若能將寶劍借其一觀,或可得其傾囊相授。
以紹之見,明遠腳步虛浮,身體孱弱。我輩士人,不求親上戰場上殺敵建功,總要會幾手劍術防身健體,王越之術,恰合明遠之用。”
李澈欣然拱手道:“多謝袁司隸指教,澈改日便去拜會那王越,只是離京在即,恐怕難以得其真傳。”
“王越已近知天命之年,如今已不是虎賁,無事一身輕,似乎是想去各地走走,精研劍術。明遠何不試試招攬,若能言談投契,未必不能帶其一起去趙國。”袁紹輕笑道。
李澈想了想,有劉備這個能一晚上感化殺手的魅力max在,又有七星龍淵,恐怕還真能招攬來王越,人才嘛,終歸是多多益善。是以拱手致謝道:“多謝袁公指點。”
袁紹點頭笑笑,對曹操道:“孟德此去八百里,山高水遠,還望珍重啊。”
曹操大笑道:“只要不礙到本初兄大事,還有誰能動我曹孟德?區區賊寇,不足為慮。倒是本初兄,京師事難,若事有不成,盡可來濟陰相見,操必掃榻以待。”
兩人相視大笑,面上不露半點異樣,只是不知心里是作何想法了。
劉備暗嘆一聲,看看外面的天色,插言道:“時候不早了。”
二人一怔,隨即肅然,送行有所忌諱,太過拖沓可不行。
曹操對夏侯兄弟招手示意,四人起身向外走去,只見道邊已經壘好一個小土包,然后置一只縛好的羊羔于其上,夏侯淵又置肉脯與酒于側,擺好香案。幾人上前拜祭路神“祖”,是為軷祭。
隨后,曹操斟滿酒杯,舉杯道:“諸君,山高水長,未來相見遙遙無期。愿諸君各自安好,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負畢生所學。”
三人各自舉杯相應,袁紹肅然道:“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孟德,珍重。”
“孟德兄,備謹以此酒,祝君此去得償所愿、得展所長,鎮國家、撫百姓,安一方生民。”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曹公,珍重。”
祝詞已畢,四人鄭重滿飲。此乃餞行之酒,為祭行神“祖”,以祈求路途平安,乃先秦七祀之一,屬五禮之一的“賓禮”。
飲罷,三人又從路邊折一根柳枝,鄭重交付給曹操。楊柳生命力極強,插土即活,在漢朝已經成為官道旁的主要行道樹,以折柳相贈為送別習俗,也是為了祝愿行人能如楊柳一般在異地很快適應。
曹操接過柳枝,長笑一聲,轉身上馬,策馬奔騰從羊羔上跳過,隨后絲毫不回頭的狂奔而去。
夏侯兄弟與曹洪苦笑著向袁紹、劉備幾人賠罪告別,也上馬追了過去。
就在幾人的目視中,曹孟德一行人漸漸消失在道路的盡頭。三人怔怔出神,一時思緒萬千。
大約過了半刻鐘,袁紹忽的大笑道:“還是讓他曹孟德擺了一道,從幼時開始便是如此,如今還是這樣。曹阿瞞忒也奸詐!”
隨后,袁紹轉身笑道:“京城需要穩定,讓玄德出京乃是迫不得已的選擇,還望玄德能夠諒解。且玄德在地方僅做過縣尉,若要位列公卿,遲早要有牧守一方的經歷,早去晚去,也沒什么區別。下月出京,為兄必再來相送。”
劉備卻是低頭沉默,半晌后,幽幽道:“千石躍而為兩千石,備又有什么可說的呢?惟愿本初兄今后在行事之時,能多念一些社稷危亡,感懷下生民困苦,大漢烽煙四起,天下經不起大的折騰了。”
袁紹大笑道:“玄德金玉良言,為兄銘記在心,必常以黎民蒼生為念。還有,趙國匪寇橫行,劉赦也不是個好相與的諸侯王,還望玄德多加小心。”
言罷,對著幾人微微點頭以示告別,轉身上馬,向著城內而去。
劉備怔怔的看著袁紹遠去,又回頭看看曹操離去的方向,滿腹心事的長嘆了一聲。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余又學擊劍,閱師多矣。四方之法各異,唯京師為善。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于京師。河南史阿,言昔與越游具得其法。余從阿學之,精熟。
——典論·自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