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所謂的大周第一位女案首方伯年在還沒有到達徽州的時候就有所耳聞。
在從神都前往徽州的路上,方伯年就翻閱了這次參加鄉試學子們的相關卷宗。
除了在神都也久負盛名的紫陽書院和徽四院的學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個女案首。
作為朝廷的老人,女子國試制度他當年也曾參加過廷議,其中文試和武試必須同時參加的這條規則他也曾經參加過制定。
卻未曾想這一制度在沉寂這么多年后,居然被一位遠在徽州的小女子鉆了空子。
實在是荒唐。
老人的聲音不大,但坐在方伯年身邊的晉陽公主和巡撫宋明軒都清楚的聽到了這句話。
周圍安靜了下來。
宋明軒有些緊張,端起笑臉道,“方大人,當時下官的下屬休寧縣縣令在這女子報名參加的時候盡力組織過…不過當時這女子口口聲聲說大周律法里有規定,天泉書院和太平山房的夫子又同時收了這女子做弟子…”
“既然已經參加了,也就罷了,”方伯年舉斷了宋明軒的話。
“沒想到這女子還真的進了鄉試,文試也就罷了,武試的時候一切都是按照規矩來的嗎?”
“當然,”宋明軒本人其實對這點也疑惑不解,但看著方伯年懷疑的眼神,卻還要給那女子打掩護。
“都是在眾目睽睽下進行的比試。”他斬釘截鐵地說道。
在聽到這女子武試拿到案首的時候,宋明軒就有些后悔他之前放這女子進文試的舉動。
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好硬著頭皮堅持之前的說法。
好在鄉試無論發生什么都找不到他的頭上了。
旁邊從神都一道前來官員有人道,“居然讓一個女子拿了案首,徽州的縣試最近也越來越不行了啊。”
宋明軒的手在案下攥緊。
“話不能這么說,”方伯年悠然道,“徽州文風在全國數一數二,但徽州學子歷來是擅長的文試。”
方伯年笑了笑,道:“不過是前兩年出了段二公子這樣的人物,才讓眾人以為徽州學子武試也極好。”
“的確,”那人點了點頭,“段尚書當年也只是文試案首。”
“正是,”方伯年一笑停下來飲了口酒,又看向了遠處院子里梅樹旁邊的那桌。
看衣服能看出其中坐了個女子,但就在周圍都在往大廳內,他們這邊望的時候,那個女子卻沒有抬頭。
她坐在那里偶爾和旁邊說幾句話,似乎也沒有隱藏什么的意思,在這種場合下倒是自如的很。
“大人,如果想要見見的話,下官讓人去請這些案首?”有官員探身問道。
“不用了,”方伯年端起酒杯,看了一眼旁邊對這邊的對話視若無睹正在女官伺候下自斟自飲的晉陽公主,“這次會宴他們才是主角,剛剛公主殿下也說了讓大家先吃點東西嘛,就別打擾他們了。”
梅樹邊,朱鸞端起酒杯,像是想與身邊人碰杯一般微微側身,坐在一旁的段立崢就擋住了她半邊的身體。
她知道有人在看她。
朱鸞并不感到意外,直到剛才也沒有打算刻意隱藏,畢竟在全是男人宴會里她一人獨秀,藏也藏不住。
除非女扮男裝。
但古代人又不是瞎子。
更何況還是有眾多修行者的地方。
“方大人在看這邊,我們要不要上去敬個酒啊?”這時洪山的聲音響起。
“你蠢不蠢啊?這時候無召上前,其他人還以為你可以攀附呢!”司徒高義不屑一顧地說道,“斗山書院的人什么時候這么沒志氣了?”
“你!”饒是洪山和司徒高義交情再深,聽到這樣的話也惱火起來,“我一介武夫,談什么攀附!只是考慮到禮數罷了!”
“枉你們還是讀書人,”洪山瞪著司徒高義,“連打招呼這點子禮數都不懂嗎?”
“好了好了,”李文曜夾在中間擺手,“如果等下有人上去敬酒,再上去便…”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突然大廳內喧鬧起來。原來是方伯年離開坐席,走下來和大廳內的學子們攀談起來。
老人在各個桌子前都停下來,點評點評菜色,時不時拍著學子們的肩膀鼓勵,文質彬彬又和藹可親,大廳內的學子都激動起來,年長的學子們眼中甚至泛著淚花。
不光是大廳里,連擠在院子里的學子們的氣氛都被調動起來。
“方大人真是平易近人”“這才是一代明臣啊!”學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院子里的學子只恨自己沒能到早一點,搶到大廳內的座位。
朱鸞將身影隱藏在段立崢后面,視線越過段立崢的肩膀往那邊望去。
正俯身親切地和一桌紫陽書院的學子談話的方伯年突然抬頭,二人視線相撞。
園中突然起了一陣風,燈火搖曳了一下。
“這天氣莫不是要下雨吧?”坐在一旁紫陽書院的學子道,“李師兄,慕師兄和段師兄都坐在院子里沒事吧?”
“方大人您看到了嗎?我們書院的首席就坐在那里…”剛剛和方伯年交談的學子繼續道。方伯年的臉上掛著笑意,卻沒有立即回話。
“方大人?方大人?”學子疑惑地問。
“啊,我看到了,”方伯年繼續和藹地微笑著,“段二公子之前在神都倒是經常見到。”
“是啊,”那學子繼續與有榮焉地說道,“李師兄和慕師兄不日也會前往神都吧,”他自慚形穢的笑了笑,“畢竟他們和我們是不同的。”
“話不能這么說,”方伯年站起身,就像是一個諄諄善誘又不失威嚴的長輩,“只要能進入會試,諸君都能去神都,年輕人可不能妄自菲薄。”
說完他端著酒杯,似乎想要回到位子上去,但走到一半,又往院子里走去。
學子們一路上崇敬地看著他,但方伯年沒有再在其他桌邊停留。
在走到離梅樹還有十步遠的地方,方伯年再次停下,似無意一般和其他幾桌的學子談了談,最后抬頭,看向朱鸞他們所在的那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