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噼叭叭!”
隨著一陣爆竹聲音響起,預示著新一年的到來。
舒府門前同樣掛著一副楹聯,吸引了不少士子的注意。
“百世歲月當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加上舒安的字跡,讓無數士子癡迷。
“安玄公這寫得好。”
“戰亂剛剛遠離不久,對于諸多人而言確是今朝好。”
“可惜了舒門十問實在太難了,否則的話定向安玄公求一副楹聯。”
.....
舒府門前議論紛紛,來往的士子第一眼就被這楹聯吸引住了目光。
此時舒府之中的舒安并沒有在意長安士子的看法,此時他面色之上正落在了眼前幾位小不點之上。
雖然除夕之日并沒有來,但是在新年的第一天,都紛紛來臨了,是由高明帶領而來。
“安爺爺,新春好!”
看著三位在他看來沒有長大小孩恭敬行禮出聲道,仿佛是之前有過演練一般,舒安嘴角不由微微上揚。
哪怕是李淵怕是都沒有這個待遇吧,不過李淵子女都有幾十個,至于孫子孫女更是不用多說。
“新的一年,安爺爺同樣為你們三人準備了一份禮物。”
舒安看著眼前的高明三人緩緩出聲道,說起來這算是他見到三人的第一個過年,所以他便準備了一份禮物。
話音落下了之后高明三人眼眸一亮,其中忍不住好奇心的長樂已經率先出聲了。
“安爺爺,是什么禮物?”
“來福,帶上來。”
舒安早有準備出聲,很快來福便帶著三個的盒子上來,其中盒子的形狀各不相同。
“高明,這是你的。”
“青雀,還有你的。”
.....
舒安將禮物發完了之后,就看到高明三人已經波不急待打開屬于自己的禮物。
高明打開禮物之后是一副字,緩緩打開了之后上面寫著一句話。
“位卑未敢忘憂國。”
這一句話仿佛和高明有一些身份有一些違背,不過高明倒是明白了安爺爺的意思。
連身份不高的人都知曉憂心國家之事,更不用說他是太子了。
“謝過安爺爺!”
高明不管喜不喜歡,在禮儀方面之上他從來不欠缺。
“這是顧大家的畫?”
另外一邊李泰打開自己的禮物眼眸閃爍輕呼道,要知曉最近他可是學習書法。
舒安點了點頭,要知曉歷史之上李泰就對畫畫十分感興趣,而這一副畫正好是當年戰亂時候買來的。
能夠稱得上顧大家的只有東晉那一位顧愷之了,若是這一副畫放在后世的話就是國寶一般的存在。
李泰得到了舒安的肯定之后面色之上浮現出了一絲驚喜,要知曉雖然他看過不少顧大家的畫,但都是宮里,那是自己父皇的。
最后的長樂打開禮物則是一串手鏈珠子,這不由讓這一位小蘿莉有一些失望,因為宮里的珠子可不小。
“麗質,這可不是一般的珠子,而是夜明珠。”
看到長樂似乎有一些失望的樣子,舒安眼眸流露出了一絲微笑說道。
“安爺爺,這真是夜明珠么?”
長樂眼眸不由一陣光亮出聲道,話語之中帶著一絲不敢相信,完全沒有了之前的失望。
要知曉哪怕是在宮中夜明珠同樣極少數,每一顆都是極為珍貴的存在。
而這一串珠子,雖然珠子小了一點,然而勝在數量多,更是難得。
“安爺爺為了小長樂開心可花費了不少功夫。”
舒安帶著一絲慈愛說道,或許是因為長樂有一點像無垢的原因,更得他三分喜愛。
這一串夜明珠哪怕是放在外面同樣是無價之寶,但是對于舒安看來這只是死物而已,還不如自己孫女開心重要。
“麗質最喜歡安爺爺。”
長樂喜滋滋說道,小手緊緊抓住手鏈,生怕自己弄丟了一般。
三人并沒有待多久,吃了一頓午飯之后回宮里了,畢竟若是被人看見的話,又要傳出一些不好的流言了。
新春之日,皇子公主竟然沒有待在宮中,反而跑出宮外。
看著高明等人離開的身影之后,舒安不由搖了搖頭,未來他們的命運不知曉又該如何。
哪怕是舒安現在也看不清楚了,不過并沒有太過于糾結,畢竟現在看起來高明和青雀兩人關系還不錯。
.........
春節,舒府的門檻都來了諸多舒安的學生前來拜訪,哪怕是長孫無忌同樣有拜帖投遞。
不過舒安這一次并沒有拒絕,十年的時間他還沒有那么小氣,只不過剛剛回到長安的時候突然想起有一些小憤怒而已。
當然舒安和長孫無忌同樣沒有說幾句話,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長孫無忌雖然是他的學生。
但同樣已經不是他當初所教的學生了,至少讓舒安感覺有一些陌生,但同樣也有一絲熟悉。
這一絲熟悉是來自穿越之前他對于長孫無忌的形象,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無疑說的就是兩人這一種狀態。
這個時代,春節也僅僅只有放假三天,三天之后朝議正常召開。
“按照時間的話,應該差不多了。”
舒安默默想道,因為之前長孫順德的緣故,導致了原本想要推行科舉改革的李世民暫時忘記了這件事情了。
特別是謀逆的事情更是讓這一位帝王大動肝火,連江山都要沒了,哪里還管得上科舉。
不過在謀逆事情之后,李世民應該會記起這件事情,原因是再過三四個月時間,春闈要開始了。
若是不公布的話,那么傳到各道的時候還需要一兩個月時間,更不用說消息傳遞到天下人手中了。
時間并沒有過去多久,來福便匆匆來到自家老爺的身邊。
“老爺,陛下朝議科舉改變,現在整個長安都在討論這件事情。”
來福的聲音緩緩響起,因為他知曉自家老爺是在科舉的這件事情,所以一大早便等待朝議的消息了。
舒安點了點頭,隨后詳細了一番,和當初自己的設想差不多,并沒有多少的變化。
不過據說朝議之上有著不少爭執,最后還是在杜如晦等人力挺之下李世民拍板決定下來。